制动系统概述汽车的制动性是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
自从汽车诞生之日起,汽车的制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并且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汽车行驶车速的提高,其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明显。
制动性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太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情况有关。
所以,汽车的制动性是汽车行驶的重要保障。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汽车制动系统的几点知识。
一.汽车的制动性及其评价指标所谓的汽车制动性就是指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并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以及汽车在一定坡道上能长时间停车不动的驻车制动器性能。
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由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三方面来评价。
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是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制动距离与汽车的行驶安全有直接的关系,它指的是汽车空档时以一定初速,从驾驶员踩着制动踏板开始到汽车停止为止所驶过的距离。
制动距离与制动踏板力以及路面附着条件有关。
制动减速度反映了地面制动力,因此它与制动器制动力(车轮滚动时)及附着力(车轮抱死拖滑时)有关。
由于各种汽车动力性不同,对制动效能的要求也就不同:一般轿车、轻型货车的行驶速度高,所以要求其制动效能也高;而重型货车行驶速度相对较低,其制动效能的要求也就稍低一些。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过程实际上是把汽车行驶的动能通过制动器吸收转化为热能,汽车在繁重的工作条件下制动时(例如下长坡长时间、连续制动)或高速制动时,制动器温度常在300°C 以上,有时甚至达到600-700°C,制动器温度上升后,摩擦力矩将显著下降,这种现象就称为制动器的热衰退。
所以制动器温度升高后,能否保持在冷状态时的制动效能已成为设计制动器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汽车在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称为抗热衰退性能。
制动器抗热衰退性能一般用一系列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的保持程度来衡量。
根据国际标准草案ISO/DIS6597,要求以一定车速连续制动15次,每次的制动强度为3m/s2,最后的制动效能应不低于规定的冷试验制动效能(5.8m/s2)的60%(在制动踏板力相同的条件下)。
制动器抗热衰退性能与制动器材料和制动器的结构型式有关。
此外,汽车在涉水行驶后,制动器还存在水衰退的问题。
当汽车涉水时,水进入制动器,短时间内制动效能的降低称为水衰退。
汽车应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原有的制动效能。
资料来源:360毕业设计网代写论文 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即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制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制动跑偏、后轴侧滑或前轮失去转向能力而使汽车失去控制离开原来的行驶方向,甚至发生撞入对方车辆行驶轨道、下沟、滑下山坡的危险情况。
一般把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称为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时方向稳定性合格的车辆在试验过程中不允许产生不可控制的效应使它离开一定宽度的试验通道。
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称为“制动跑偏”。
造成汽车制动时跑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转向轮)制动器动力不相等;二是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互相干涉)。
其中第一个原因是制造、调整误差造成的,汽车究竟向左还是向右跑偏,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而第二个原因是设计造成的,制动时汽车总是向左(或向右)一方跑偏。
侧滑是指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
其中最危险的情况是在告诉制动时发生后轴侧滑,此时汽车常发生不规则的急剧回转运动而失去控制,严重时甚至可使汽车调头。
前轮失去转向能力是指汽车的弯道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弯道行驶而是沿弯道切线方向驶出,和直线行驶制动时转动方向盘汽车仍按直线方向行驶的现象。
侧滑和跑偏是有联系的,严重的跑偏会引起后轴侧滑,而易于发生侧滑的汽车也有加剧跑偏的趋势。
失去转向能力和后轴侧滑也是有联系的,一般汽车如果后轴不会侧滑,前轮就可能失去转向能力;后轴侧滑,则前轮常仍有转向能力。
由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制动时若后轴车轮比前轴车轮先抱死拖滑,就可能出现后轴侧滑;若能使前、后轴车轮同时抱死或前轴车轮先抱死、后轴车轮抱死或不抱死,则能防止后轴侧滑。
不过若前轴车轮抱死,汽车将失去转向能力。
制动跑偏、侧滑和前轮失去转向能力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一些国家对交通事故的统计表明,发生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中,在潮湿路面上约有1/3与侧滑有关;在冰雪路面上有70%-80%与侧滑有关。
而根据对侧滑事故的分析,发现有50%是由制动引起的。
因此,从保证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的角度出发,首先不能出现只有后轴车轮抱死或后轴车轮比前轴车轮先抱死的情况,以防止危险的后轴侧滑?鸦其次,应尽量少出现只有前轴车轮抱死或前、后轴车轮都抱死的情况,以维持汽车的转向能力。
最理想的情况是,防止任何车轮抱死,前、后车轮都处于滚动的状态,这样就可以确保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因此,各国都制订了一些规范来对汽车制动器的制动性提出要求。
4. 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结构有人可能会把制动系统等同于刹车,这里要说明的是,刹车只是制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目前广泛使用的制动系统大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制动器:制动器有两种型式: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
前面提到,制动过程是把汽车行驶的动能通过制动器吸收转化为热能,而高温会使制动器出现热衰退现象,因此,制动器的散热能力至关重要。
鼓式制动器是最早的汽车制动器,当盘式制动器还没有出现前,它已经广泛用于各类汽车上。
但由于结构问题使它在制动过程中散热性能差和排水性能差,容易导致制动效率下降,因此在近三十年中,在轿车领域上已经逐步退出让位给盘式制动器。
但由于成本比较低,仍然在一些经济类轿车中使用,主要用于制动负荷比较小的后轮和驻车制动。
典型的鼓式制动器主要由底板、制动鼓、制动蹄、轮缸(制动分泵)、回位弹簧、定位销等零部件组成。
底板安装在车轴的固定位置上,它是固定不动的,上面装有制动蹄、轮缸、回位弹簧、定位销,承受制动时的旋转扭力。
每一个鼓有一对制动蹄,制动蹄上有摩擦衬片。
制动鼓则是安装在轮毂上,是随车轮一起旋转的部件,它是由一定份量的铸铁做成,形状似圆鼓状。
当制动时,轮缸活塞推动制动压迫制动鼓,制动鼓受到摩擦减速,迫使车轮停止转动。
盘式制动器又称为碟式制动器,顾名思义是取其形状而得名。
它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
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分泵固定在制动器的底板上固定不动;制动钳上的两个摩擦片分别装在制动盘的两侧。
分泵的活塞受油管输送来的液压作用,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发生摩擦制动,动作起来就好像用钳子钳住旋转中的盘子,迫使它停下来一样(图四)。
这种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
特别是高负载时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而且不怕泥水侵袭,在冬季和恶劣路况下行车,盘式制动比鼓式制动更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令车停下。
有些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上还开了许多小孔,加速通风散热提高制动效率。
当然盘式制动器也有自己的缺陷。
例如对制动器和制动管路的制造要求较高,摩擦片的耗损量较大,成本贵,而且由于摩擦片的面积小,相对摩擦的工作面也较小,需要的制动液压高,必须要有助力装置的车辆才能使用,所以只能适用于轻型车上。
2、制动主缸:制动主缸安装在发动机室的隔板上,是一个由驾驶员通过踏板操作的液压泵。
当踏板被踩下,主缸迫使有压力的制动液通过液压管路到四个车轮的每个制动器。
主缸的作用是将驾驶员踩在制动踏板上的压力传递到四个车轮的制动器以使汽车停车。
力的转变是机械力变为液压力在转变成机械力。
主缸利用的液体不可压缩原理和液压原理。
3、助力器:在汽车诞生之初,车辆的质量比较小,速度比较低,最原始的制动控制只是驾驶员操纵一组简单的机械装置向制动器施加作用力,机械制动已经能够满足车辆制动的需要;但随着汽车自质量的增加,助力装置对机械制动器来说已显得十分必要。
助力器是安装在踏板和制动主缸之间,为了减轻驾驶员用于制动的力的装置。
有两种常用的形式,一种是利用进气管真空作用在膜片上的真空助力器;另一种是利用液压泵产生的力控制与主缸相连的液压助力器。
4、液压管路和阀:液压管路由钢管和软管组成,用来在主缸和每个车轮制动器之间传送有压力的制动液。
汽车上绝大部分制动管路用钢管,除了必须用软管的地方。
底盘和前轮之间与底盘和后轮之间,必须用柔性的软管;用在制动系统内的液压管路是涂有防锈涂层的双壁焊接钢管。
双壁的意思是管子由两根组成,一根在另一根的里面。
钢管的接缝是焊接的。
制动系统内的阀包括计量阀、载荷传感比例阀和组合阀等。
其中,计量阀是使后鼓式制动器制动开始,前盘式制动器才工作,由液压控制,是常闭的,位于通向制动器的管路里中。
踩下制动板后,制动液先流到后制动器,当液压力足够开启计量阀时,使液压力传到前盘式制动器。
载荷传感比例阀是前盘后鼓式车重要的零件,装在后鼓式制动器去的液压管路中。
它的作用是维持前后制动器管路压力之间的正常比例,提供平衡的车辆制动系统。
当前轮需要高压力时,比例阀可以减少后鼓式制动器的压力,强力制动时可以防止后轮抱死。
而组合阀就是将以上几种阀组合在一起。
二. 标致307制动系统标致307的制动系统除了包括一般制动系统的组成外,其自身更是添加了标致车系独一无二的制动辅助系统.新款标致307车系中大多数都采用了当今汽车行业中普遍安装的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和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除此之外,标致307更是安装了标致车系独有的EVA (紧急制动辅助装置).ABS(防抱死刹车系统)1、 ABS概述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安全性日益成为人们选购汽车的重要依据。
目前广泛采用的ABS使人们对安全性要求得以充分的满足。
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
ABS是常规刹车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
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
如果没有ABS,紧急制动通常会造成轮胎抱死,这时,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制动力大大下降。
而且如果前轮抱死,车辆就失去了转向能力;如果后轮先抱死,车辆容易产生侧滑,使车行方向变得无法控制。
ABS系统通过电子机械的控制,以非常快的速度精密的控制制动液压力的收放,来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确保轮胎的最大制动力以及制动过程中的转向能力,使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也具有躲避障碍的能力。
2、 ABS基本组成ABS通常都由车轮转速传感器、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电子控制装置和ABS警示灯组成,在不同的ABS系统中,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往往不同,电子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和控制逻辑也可能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