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精品文档下载【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阅读与写作(4)通过科学技术透视作品的哲学基础。
(5)通过文学艺术透视作品的审美趣味。
4.接受美学阅读的基本特征(1)以读者为中心。
(2)文本的召唤结构。
(3)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
(4)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三、论述题1.结合阅读和写作的事实践,谈谈它对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
在阅读和写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文本的内容不能作全面深刻地分析理解,抓不住文本的主旨,在写作时又不知道如何将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清晰有序地表达出来,即使表达出来了也是狭窄的,不深刻的。
这其实是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问题、思维能力低下有关。
要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思维能力,可以求助于阅读和写作。
因为阅读需要思维整合。
作品是通过作者思维,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
阅读就是“再现”作者的思维过程。
它不仅需要理解语言文字,而且需要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通过阅读,就能培养分析和综合、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而写作需要思维创造。
写作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不仅体现作者的得文字能力,同时还反映作者的思维水平。
写作要求达到表述清楚、中心明确、完整连贯、条理清晰等要求,就应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通过不断的写作,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所以,阅读和写作对提高思维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2、结合具体篇章谈谈文体意识对文章阅读的先导作用。
所谓文体意识,就是在进行写作和阅读活动是能主动确立和推断文本的样式、体制的意识。
自觉建立文体意识对阅读具有先导作用。
例如: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
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蝙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蝠亦不至。
麟亦责之。
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奈他何!”这是选自明代冯梦龙的《笑府》中的一段文字,讲的是凤凰、麒麟和蝙蝠之间的故事。
如果读者没有文体意识或者这种意识不强,那就只觉得它讲了三种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不能更好、更深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反之,文体意识强的读者,就会觉得它是一则寓言,也就会根据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对作品的寓意和表现技巧做更深地挖掘和分析。
它表面上看起来是些动物之间的事情,实际上是要反映社会生活。
主旨在蝙蝠和麒麟的“慨叹”上。
生活中的确不乏蝙蝠式的人物,他们时而“兽”时而“禽”,不断变换脸谱,其目的无非投机钻营,图谋不轨。
作者借此不禽不兽之蝙蝠来喻那些虚伪、圆滑、世故之人,显得含蓄而深刻,风趣而辛辣。
这就说明文体模式能给阅读暗示解码的方式,文体意识对我们阅读有先导的作用。
3.举例说明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文字语言解读文章的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准确标志。
没有语言的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化。
通过对文字语言的分析可以解读文化的内涵,即特定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心理状态等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
如读苏轼的诗《题西岭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的前两句诗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点观察庐山,庐山的模样是不同的。
后两句是议论,告诉人们要真正认识庐山真面目,不妨走出庐山,山外看山。
这是作者的生活经验。
但如果我们对后两句作进一步的分析思考,就有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觉。
这就说明最后两句是还给我们暗示了一种人生哲理:有时要看清一件事情,必须跳出这件事。
我们还可以从语词的语源和延边推测过去的文化遗迹,从造词的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从借字看文化接触,从地名看民族迁移的踪迹,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等等。
《阅读和写作》作业2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篇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都有一定规定,主要包括五律、七律两种。
押韵上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对仗上,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2、绝句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每首诗4句,字数有五言、七言之分,故有五绝、奇绝两种形式。
绝句为弯曲折,语言简洁、似绝而续,婉转变化。
3、意境意境是诗歌和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4、散文:以描写真实人物、事件为基础,其艺术特点是“海阔天空、抒情状物、散文不芨、易写难工”5、戏剧:综合文学、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成份所构成的艺术。
二、简答题1、词鉴赏词鉴赏就是根据词的特点,在词所表现的具体的艺术画面中发现能引起当代人思想和情感共鸣的东西,开掘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文化精神的鉴赏方法。
2、抒情散文的鉴赏抒情散文是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的散文。
它大都通过片断的人、事、景、物传达出作者的心声,反映他完整的精神风貌,表现他的思想感情。
抒情散文的鉴赏,要善于从似乎散乱的情景片断中,去发现辐射与整篇散文的神韵凝聚点。
5、科学散文的鉴赏方法科学散文主要是指以科学内容为题材的科学小品一类散文。
它与一般科学普及文章相比,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因此,科学散文如何运用文学手法来解说科学内容,是我们鉴赏这类文章的一个重点6、小说的文体特征以叙述和描写笔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情节细腻完整地刻画人物性格;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三、论述题1、运用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李白的《将进酒》。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节奏和音韵美,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艺术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
李白的《将进酒》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从节奏和音韵的角度看,整散结合的句式使诗歌具有强烈而富于变化的节奏,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长句节奏舒缓,而“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等短句又使节奏变得急促有力。
用韵上同中有变。
全诗主要用ui韵,但又不是一韵到底。
从情感上讲,本诗具有极强的抒情性,尽管诗中有明显的不满和消极的情绪,但主要表达他乐观自信,放纵不羁的精神和情感。
从艺术的角度看,本诗大胆想象,如将黄河之水想象成“天上来”等等。
长短不一,整散结合的句式,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复杂而又激动的情感。
3、运用抒情散文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巴金的《繁星》。
抒情散文是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的散文,大多通过片段的人、事、景、物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和情感。
鉴赏抒情散文,要善于从似乎散乱的情景片段中,去捕捉辐射于整个散文的神韵凝聚点。
巴金的《繁星》由四个片段组成:一是从前在家夏季夜晚纳凉时仰望星天的情景,二是“三年前”在南京住处后院看星天的情景,三是“如今在海上”躺在舱面上仰望星空的情景,四是一个英国人指点我“看天上巨人”的情景。
四个片段时空跨度之大,看上去并不连贯,但却以“星星”为线索,星星像母亲,星星像朋友,星星像巨人,给作者以亲切和温馨。
作者就是通过这样四个片段及中抒发了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3、怎样理解小说艺术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我们之所以说这是小说艺术的三要素,是因为这是由三者的关系决定的。
刻画人物就要写出人物的个性,而人物个性是通过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的,没有情节,人物的个性就没有发展的历史,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变化的具体过程表现,使人物思想、情感、意志的外化。
而环境为小说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客观的依据,是人物性格展示的具体场所,规定并制约着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和命运轨迹。
三者是小说艺术不可或缺的要素。
当然刻画人物是中心任务,情节和环境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
阅读与写作(1)》第3次形考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1、童话:是由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新厅情节,涉及精灵神怪等诸多超自然因素而创作的具有幻想色彩的故事。
2、寓言:一种含有讽谕意义的短小故事,本质是以故事的感性形式来表现思想的理性内核。
3、学术性:指论文探讨的是某一科学领域中比较专门化的问题,带有较强的研究论争的性质。
侧重于对事物进行抽象的概括的叙述或论争,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而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变化演进的规律。
4、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性的最集中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就是文化精神的精粹和灵魂。
包含三个层面,具有兼容性、宽容性、多元性、多层多面性。
主要是对变通人的生活、命运的关怀精神,对愚昧、贫穷和一切丑恶的、兵贵神速人尊严的行为的抗议和批判。
5、科学论文是在各种科学领域内专门探讨学术问题、反映研究成果的论文。
它既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
二、简答题:1. 儿童文学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答:儿童文学的语言具有鲜明生动、浅显易懂,句式跳跃、短句为多、优美规范的特点,主要是根据儿童这个阶层的年龄特点设定的。
处于儿童期的小读者识字有限,通过文字符号准确地把握艺术形象的能力很弱,思维习惯呈跳跃式,同时儿童欣赏和阅读文学作品还是他们学习和借鉴语言视野、表达的重要途径。
2. 历史故事的文体特征答: (1)内容的史实性和借鉴意义(2)叙事的传统模式(3)语言的通俗性3. 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和文献性答:(1)学术论文的创造性指学术论文要反映出作者对客观事物研究的独到理解和观点,应该显示出新理论、新设想、新方法、新定理,甚至能够填补某个领域的空白。
(2)学术论文的文献性指学术论文由于表达的是一种客观真理和规律,可以长期保存,供检索和查阅,作为后人更深入研究、探讨时的借鉴。
三、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 具体说明寓言的鉴赏方法。
寓言是一种含有讽喻意义的短小故事。
它大多以简短的故事为载体,往往采用借喻的手法向读者暗示它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鉴赏寓言就要凭借喻体,深刻理解本体;通过咀嚼故事,领悟喻义;联系生活,思考哲理。
例如《孟子》中记载学弈的故事: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二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的话是听;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在想有鸿鹄将要到,想着拿带引绳的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和另一人同学一起学习,却是不如他。
这则寓言是想通过弈秋教两个学生学下棋的故事说明真正要想学到一点东西,学得好一点就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现在就读书而言,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不想为孩子挑一所好的学校,挑一位好的老师。
但这些都是外因,孩子好学是内因。
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
家长也不过只能尽人事: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至于孩子是不是学得好,主要还要看内因。
正所谓,勤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
而所谓乐学,外因是寓教于乐;内因是孩子对所学有兴趣。
只有这样鉴赏,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寓言,运用寓言。
2. 如何阅读科学论文?答:一、社会科学论文的阅读(一)具备必要的社会科学知识基础和修养。
一个人的人文知识和修养,将决定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
(二)在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科学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