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三首古诗词。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赏析名句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1)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2)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人。
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品有《樊川文集》。
2.写作背景
(1)王湾是洛阳人,于公元712年,即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
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这首《次北固山下》。
(2)《赤壁》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第一课时
【导学提纲】
1.熟读诗歌《次北固山下》三遍,借助文下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2.熟读诗歌《赤壁》三遍,借助文下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展示交流】
活动一:朗读诗歌《次北固山下》、《赤壁》,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活动顺序:小组采用齐读或个别读的方式朗读,标出停顿——组内讨论批注——小组展示)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活动二:(1)通过诵读,你认为《次北固山下》写景的诗句是哪几句呢?那么抒情的诗句又是什么呢?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
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抒发作者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之情。
(2)古人写诗都非常注重锤炼字句,有人认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是一个典范,你以为呢?
分析:江中日早,残冬立春,虽是寻常意思,但诗人锤炼字句,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而“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活动三:《赤壁》中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最后二句,这两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是建功立业需要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
以小见大。
【课堂反馈】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迁移创新】
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
你知道哪些描写思乡之情的句子?请你写下来。
李白《静夜思》,王安石《泊船瓜洲》等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三首古诗词。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简单的赏析名句的方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苏辙兄。
嘉佑进士。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三月,苏轼游览清泉寺时,见溪水西流,有感而作。
当时他贬居黄州,政治上不得意,而且疾病初愈,身体不太好。
这次短途旅游使他的精神重新振作起来,写下了这首呼唤青春的《浣溪沙》。
【导学提纲】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浣溪沙(huàn) 蕲水(qí) 萧萧(xiāo) 啼(tí)
2.熟读《浣溪沙》三遍,借助文下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展示交流】
活动一:朗读《浣溪沙》这首词,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活动顺序:小组采用齐读或个别读的方式朗读,标出停顿——组内讨论批注——小组展示)
活动二:(1)《浣溪沙》上阙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在啼叫。
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2)词的下阕作者转而抒情,联系作者的经历,你认为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
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课堂反馈】
背诵默写这首词。
【迁移创新】
苏轼作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一代文学巨匠,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你能搜集整理一些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