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1、课标关于本节内容的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量。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八年级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产业分布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地理位置”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介绍了东北地区的范围、面积,阐述了东北地区的相对位置。
教材安排了一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联系在世界地理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来认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而整体把握其地理位置特征。
在“地形特征”这部分内容中,教材首先安排了1幅地形图和2幅地形剖面图,紧接着安排了一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运用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河流的分布及三江平原的形成原因。
再次,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表结构特征。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则“‘白山黑水’”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东北地区的特色地形区和河流概况。
在“气候特征”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一段正文内容,扼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为了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正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教材安排了一系列图表、图片。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组“活动”,这组“活动”第1、2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认识并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第3题,引导学生通过读“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并联系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探究长白山植被垂直变化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用来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4、教学设计------自学活动-------预习学案【预习任务】预习任务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阅读P25“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了解学习方法并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东北地区位于中国,地处东北亚核心位置。
(2)、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温度带);东北地区包括省、省、省;邻国:、;邻省:南连省,西接,与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
(1)、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日本:国,(交通运输方式)便利,有利于“”型经济的发展。
中国:中国位于亚洲,太平洋,兼备,有利于从、两方面与其他国家开展对外贸易。
蒙古:是国,没有海运,不利于与其他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2)、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东北平原纬度较,热量,雨季,降水较,适合耐寒农作物生长,农作物生长期长,一年熟。
海南岛纬度较,位于带,热量,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降水,农作物生长期短,一年熟。
长江中下游地处中低纬度地区,水热条件介于东北平原与海南岛之间,农作物可一年熟。
(3)、结合上述分析,结合图6-2,说一说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地处东北亚的位置,地位十分重要。
东北地区陆上与、接壤,有利于开展对外贸易;通过南面海、海海域可与韩国、日本等众多海外国家进行经济交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预习任务二: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阅读课文26—30页内容,通过相关图表资料学习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能够利用相关知识处理解决问题,并理解各地理因素间的联系。
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1、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和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状的三带:外围是江、江、图们江和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和,内部则是广阔的。
(山环水绕,平原居中)东北平原由平原、平原、平原组成。
2、地势特点:通过图6-5、6-7,判断东北地区的地势特点:高,低。
3、白山黑水: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来形容东北地区。
“白山”是指,“黑水”是指。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1、气候类型及特点:东北地区属于气候,特点:。
(1)、气温:东北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与,冬季南北差异明显。
(2)、降水:东北降水多集中在季,冬季降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2、气候对植被的影响东北地区典型植被有林、林、林以及草甸草原等。
东北林区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生产基地。
预习诊断:1、中国的东北三省指的是()A、青海省、黑龙江省、辽宁省B、四川省、黑龙江省、吉林省C、湖北省、辽宁省、吉林省D、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2、下列国家不与东北地区相邻的是()A、俄罗斯 B、朝鲜 C、蒙古 D、印度3、东北大部分地处()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C、寒温带4.著名的东北“三宝”是指()A.、东北虎金钱豹、人参B.狮、人参、东北虎C.人参鹿茸貂皮D.貂皮松鼠、人参5、我国东北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棉花 B、甘蔗 C、小麦D、水稻预习质疑:(教师寄语: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
)通过你的预习,获得了知识,也许你还有未解决的问题,大胆提出来吧!精讲活动:交流展示:(教师寄语---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1、请同学们学习小组之间交流预习学案的“预习任务”和“预习诊断”部分,分享学习成果,小组交流自己未解决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小组内形成的共性问题,把问题提交课堂,时间约5分钟。
2、请小组代表汇报预习成果,在汇报过程中,对于出现错误的内容,先请其他小组进行矫正,不能矫正的,教师引导共同解决。
精讲点拨: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评价一下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4、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
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教师讲解时,注意渗透了解区域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状况的方法。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学生归纳: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然后,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27“活动”第2题,注意渗透了解区域地势特征的方法。
(3)①、分小组探究:、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
②、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
要求学生据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特征,并绘制东北地区呈半环状的地表结构简图,如图所示。
5、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南北普遍高温。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
东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地区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4)、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5)、学生分组读“图6—14”,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
(6)、学生分组探究:根据课本P30的活动题3,了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拓展活动1、你能从哪些历史事件中看出东北的重要性?2、东北地区降水和华北平原差不多,为什么东北地区比较湿润?3、你认为冷湿的地理环境对东北人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学生交流探讨,教师引导得出答案。
5.当堂达标测试内容1.关于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对应目标1(1))A、位于中国的东北部B、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C、西面与蒙古接壤D、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重要2.读沿45°N东北地区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对应目标2(2))A、东部是丘陵B、地势特占是东高西低C、东北地区地处暖温带D、自东向西地形类型依次是山地—平原—山地。
3.位于东北地区半环状三带内部的地形是()(对应目标 1(2))A、平原B、高原C、丘陵D、山地4.南国大地已是春花吐艳、莺啼燕语时,东北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对应目标3)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5.东北地区的中学生寒假时间较长,主要原因是()(对应目标2(4))A、学生喜欢放长假B、寒假时间长可以充分休息,利于健康C、这里冬季寒冷漫长D、这里夏季降水较多6.三江平原属于干湿地区的中()(对应目标2(4))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7.2013年春节期间,家住广州的小明一家回到哈尔滨的老家与爷爷、奶妈团聚,小明与表弟参加了一场紧张刺激、在广州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户外运动,这项运动可能是()(对应目标3)A、划船B、滑雪C、赛龙舟D、钓鱼8、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