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导主任随笔集

教导主任随笔集

探寻学校教导主任工作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良村小学陈明成众所周知,教导处历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思路执行、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工作涵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教研管理、师生评价管理,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导处还直接负责德育工作、学生活动及行规培养。

学校组织管理严密,牵一发尚且动全身,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导处工作好坏成为学校执行力强弱的关键,至关重要。

所以,教育界有句俗语叫作:小校长,大教导。

然而,据我担任教导工作的切身体验,以及与众多同行们交流所得,现实情况中许多教导主任均有以下几点困惑:1、盲目不知道该怎么管?大多数教导主任上任前没有接受过任何管理理论知识的专门培训,而学校层面的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目前还是空白点,同行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

因此,前任的做法、校长的要求、上级的文件通常就是我们教导主任工作的准绳,同时无论谁都可以对教学管理指手画脚,面对新问题,却又是谁都无法代替教导主任去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中前进。

2、忙碌事情太杂来不及管!课程安排、常规检查、听课评课、谈话指导,业已疲于奔命。

统计填表、教导会议、校务会议,各种任务布置、领导意志更是搅得教导主任没有思路。

再来个教师请假或是教学评比,代课安排不过来时,自己不得不随时准备充当全职代课。

3、失意管了还有人不满教导主任工作繁重,付出颇多。

即便如此,仍然承受着上下两级的许多不满。

开学排课有意见,代课安排不乐意,你还得憋着气和声细语,老教师不服你管,年轻教师听不进意见,你管得多了教师反映压力大,说你要人性管理,批评几句也不行。

你管得少了校长说你不负责任,认为工作开展不起来。

有想法、有委屈也得咬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以免影响大局。

——这便是年轻教导普遍的工作状态。

教导主任为何吃力不讨好?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学校教导处究竟要做些什么?又怎么做?带着这些困惑多年的问题,有幸聆听到了多位名校长的学术报告,同行之间的交谈。

其间的真知灼见对我而言颇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现摘录一二:一、学校教学常规管制还是管理?教学常规工作范畴中,如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都是非常个性化的工作,属于个人行为,按西方的管理理念,管理绝不干涉个人行为,而是采用管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方式来对个人行为进行引导。

而中国传统的管理方式是管制(甚至于控制),如学校教导处通常都有一套常规要求,要求老师做什么、怎么做,几年教龄几篇详案、几篇反思、听几堂课……都有详细的量化的规定,并制订名目繁多的制度、量化评分标准,开展频繁的教学检查、突击听课,诸如此类,花样翻新。

然而,因此带来的后果通常是:1、当备课、上课、批改成为任务时,教师便容易产生完成任务式的工作心理,丧失专业责任感。

备课不再是为了上课,而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检查的话就可以不备了。

教导处组织常规检查便成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检查者一门心思去研究备课者有没有抄袭,备课者临检查时东拼西凑揣摩检查者意图。

备课的本原目的丧失殆尽。

2、常规检查方式的确能让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但作为管理者我们更应当去思考的是:我们究竟是想让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还是让老师的工作更有效?作为教师这个特殊的专业而言,参加各种评比除外,真正教育学生以及个人专业发展而言,重要的其实不是教学规范,而是教学思想。

让教师更有思想可以让一个教师走得更长远。

而这恰恰是常规检查无法做到的,甚至会扼制的。

老办法不行,不管肯定也不行,因为常规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归纳起来是如下几点:1、少针对个人管理,设法找到协调群体行为的方法与策略才是真正的教学常规管理之道。

如改一个个教师的备课检查为教师群体备课经验的交流,作业批改从教导处组织检查改为定期展览。

即由原来单一的教导处评价,改为教师群体评价。

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常规检查的效果与影响面,同时可以减小教导处单一评价主体的矛盾对立面。

2、重过程管理,淡化结果意识。

把推门课、规定公开课改成邀请听课制,如规定每个学期每人至少请15人次到教室里听课,可以是领导、其它学科教师、家长等。

这样做的好处是:(1)促进教师人际关系,还可避免领导听课评价给教师带来的精神压力。

(2)教师自主教研意识增强。

(3)真正让学校里最应当受到尊重的有水平的教师受到尊重,有利于学校学术氛围的形成。

二、教导处工作重心事务还是教研?1、抓好教师评价管理。

包括“教师业务水平考试”、“师德评价”、“课堂教学能力考核”、“教学质量评价”。

2、抓好教研活动。

将一个月四次政治学习,改成了第一次进行上个月的总结,校长读各年级组上报的月报;其它三次不开事务性的工作会议,一般安排第二次是大组教研活动;第三次是参观访问。

如确有事务,采用一刻钟飞行集会的方式消化掉,充分保证了教研活动、培训活动的时间。

3、抓好课程管理。

管理之道,在于人尽其才,一个部门同样如此。

我校的做法充分发挥了教导处的长处,让教导主任从杂务中摆脱出来,把事务性工作交给善于事务协调的校办公室去办,每个部门做最善长的事,做最应当做的事,的确是深谙管理之真谛。

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许多困惑多年的问题获得一些思路,促进了自己的反思,学习之余和同行交流。

作此拙文,弥补遗憾。

感谢教育局、中心领导和专家为我们安排了这次学习的机会。

校本研修该何去何从?遂溪县北坡镇中心小学韩仕霖学校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的环境,校本研修是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整合,是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培训、教研、教育科研为一体,以教师任职校为阵地,以本校教师为培训对象,紧密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实现为本校办学目标服务的一种研修活动。

校本研修使教研更加规范,更关注课堂,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更关注教育教学实践。

实施校本研修,就是以各校或各校教研组为单位,基于课改的实施,展开与本校或本组教师相关的各种专业学习活动和研究活动,让教师作为参与者投身其中,从而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领悟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反思,习得先进教学技能,增强教育实践智慧。

因此,校本研修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导主任,我一直注重校本研修工作,但就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看,我们的校本研修工作已到了不改不可的地步。

1、校本研修=面子工程广大教师和部分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

大部分教师和部分领导都认为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为领导脸上贴金,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

有这种想法固然不对,但摆在眼前的事实,却也不得不让人这样去想。

购买研修教材,订阅教育报刊杂志,练习普通话,无休止的练三笔字,记读书笔记,参加集体研修学习……我们不是缺少购买研修教材的经费,也不是缺少订阅报纸的那几个钱,我们也不是没有时间去研修,我只想说几句,校本研修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是不是让我们尝到了收获成功的喜悦?教师中又有几人能潜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校本研修工作中去呢?被动的机械训练只能使校本研修成为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

2、校本研修=形式主义目前,我们校本研修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1)基本功训练;(2)业余自修笔记;(3)集体研修;(4)课堂教学水平评估等。

校本研修的形式一是分散,如三笔字、简笔画和个人研修笔记;一是集中学习,如集体研修和课堂教学水平评估。

采取自由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本无错,错就错在缺乏指导上。

如三笔一画,无人指导,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想写什麽就写什麽,甚至有人请人代写,以应付学校的检查。

很多人写了三年,仍没有多大的进步。

集体研修主要采取的是一人主讲,其他人记笔记的形式,想听的内容没人讲,不想听的东西也得记。

试门记过后有几人看过?有几人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以上本人在抓校本研修遇到的问题,希望能通过这次培训使本人对校本研修有新的认识,同时希望指导老师能给我们指点一下以后的校本研修之路该如何走。

教导工作的感与悟遂溪县城月镇后溪小学朱文锋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人才的阵地。

教导主任工作在这个阵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导主任工作如何开展?下面浅谈本人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同行共勉。

一、提高“教”促进“导”。

教导主任要开创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局面,要使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立足不败之地,教学质量不断利市,必须依靠广大老师的共同努力,教导主任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业余时间充足电,做老师的表率。

所以教导主任必须加强自己所任科目的教学,提高教学成绩。

以的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带动全校的教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同时,还应认真钻研教学多研读教学杂志、著作,上好优质课,给老师以示范,然后,认真指导教师上好公开课,提高教学水平。

这样一来,众志成城,各项工作开展起来有声有色,有条不紊,自然而然,教育教学质量就上了。

二、教育教学工作常抓不懈。

教育教学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满画上句号的,也不是凭我们一时之热情可以一撮而就的。

要使全校各项工作获取大面积的丰收,教导主任必须加强对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

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组织老师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增长见识,全力以赴地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向更深一层推进;教导主任还要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设计,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学科计划的制订,总结等。

这些工作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注以满腔的热情和坦荡的奉献精神,我总能有条不紊,常抓不懈,乐于奉献。

三、谦虚随和,团结同志。

教导主任虽然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但总不能孤芳自傲,扮演“独幕剧的角色”。

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在生活上多过问同志的状况,多谈心,心诚以待;在教学工作要谦虚请教,相互探索交流,这就营造了平等、互助互爱、赏心悦目轻松的工作氛围。

同志间群策群力,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情感的投入使我们零距离相处;零距离合作。

真是“敬人者人人敬之”啊!四、协助校长、依靠群众,提高学校声誉。

教导处的工作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展开的,领导班子成员要各司其职,又要通力合作,才能管理好学校,教导主任要协助好校长进行柯林工作,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学校是人民群众的学校,要依靠群众力量来办好学校,学校中的事情涉及群众利益的,要耐心解释清楚,使群众明白学校的做法是有法可依的,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比如学生日常行为,招生收费,学校财产保护等工作更能体现依靠群众的重要性,我校充分利用群众的力量解决好这些事务,学校因此得到村委的肯定,人民群众的信赖和积极支持。

此外,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导主任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神圣的教书育人的职业中,如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相信各有各的路数。

总之,教导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要有爱心、热心、耐心、虚心、细心、决心和信心。

本次有幸参加培训,望能学到更系统,更全面的教导工作方法,能提高管理能力,能更好,更轻松省时地进行工作。

由“想不到”而想到的湛江市遂溪县第一小学邓志良我也和别的教导主任一样,经历了:普通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这一成长历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