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9(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2011年真题)沈某因交通违章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罚款1800元,拘留15日。
他受到的法律制裁属于( )。
(分数:2.00)A.民事制裁B.行政处罚√C.刑事制裁D.行政处分解析:解析: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所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本题中沈某因交通违章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罚款1800元,拘留15日的法律制裁属于行政处罚,B选项正确。
3.(2011年真题)下列情形中,属于法律责任免除的法定事由的是( )。
(分数:2.00)A.精神失常B.正当防卫C.有重大立功表现√D.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解析:解析: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实践中,免责的条件和情况是多种多样的。
免责的条件和方式主要包括:时效免责、不诉免责、自首、立功免责、有效补救免责、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自助免责、人道主义免责等。
可见,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属于法律责任免除的法定事由,C选项表述正确。
4.(2013年真题)某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某利用其掌握的城市居民低保资格复核权,收受申请人好处费,被上级机关撤销主任一职。
陈某受到的法律制裁属于( )。
(分数:2.00)A.行政处罚B.刑事制裁C.民事制裁D.行政处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制裁、行政制裁。
行政处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依行政隶属关系,对于违法失职的国家公务员或所属人员实施的惩罚措施。
行政处分的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某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某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上级机关撤销其主任一职属于行政处分。
D 选项正确。
5.(2014年真题)下列有关法律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B.从刑事法律角度上看,法律义务就是法律责任C.违法就应承担法律责任,不违法就不承担法律责任D.过错责任既要承担行为上的责任,也要承担思想上的责任解析:解析: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如赔偿损失、交付违约金等,A选项正确。
法律义务是构成法律责任的法定前提条件,但违反法定义务却不一定要承担法律责任,因为责任的认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即使在刑法中,也是如此,B选项错误。
相反,即使不违法,也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如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等,C选项错误。
法律责任都是承担行为上的责任,不承担思想上的责任,即思想只有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才可能引起法律责任,如简单的犯意流露并不构成犯罪等,D选项错误。
6.关于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分数:2.00)A.由于法律责任的追究是法律实施问题,因此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只在法律实施指导对责任的认定与归结B.规定某些法律有溯及力和允许人民法院行使自由裁量权不符合责任法定原则C.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要求相同的违法行为和危害或者损害结果,应当具有相同责任D.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法律秩序特别是财产保护的需要,也产生责任转承问,符合责任责任自负原则√解析:解析:归责原则是特定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的体现,一方面指导法律责任的立法,另一方面指导法律实施中对责任的认定与归结,A项错误。
责任法定原则要求违法行为发生后应当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性质、范围、程度、期限、方式追究违法者的责任,反对有害追溯和责任擅断,但并不排除规定某些法律有溯及力和允许人民法院行使自由裁量权,B项错误。
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要求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应当与违法行为的危害或者损害相适应,法律责任的轻重和种类还应当与行为人主观恶性相适应,C项错误。
违法行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法律秩序特别是财产保护的需要,也产生责任转承问题,D项正确。
7.根据我国法律有关规定,对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的形?( )(分数:2.00)A.王某家贫如洗却不小心在打工的企业损坏了价值30万元的仪器B.刘某偷了一辆价值100元的自行车,14年后被人查出C.李某遇到3个手拿利刃的歹徒抢劫时奋起反抗,夺过刀将其中一个歹徒刺成重伤√D.张某暴力阻止李某与赵某结婚,被害人没有起诉解析:解析:A项是人道主义免责;B项是权利主张超过时效免责;C项是正当防卫不产生责任,无所谓免责;D项是不诉免责。
8.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不诉免责( )。
(分数:2.00)A.仅适用于民事违法行为B.不适用于犯罪行为C.适用于民事违法行为,也适用于大多数犯罪行为D.一般适用于民事违法行为,也适用于某些犯罪行为√解析:解析:不诉免责的适用范围一般为民事违法行为,特殊情况下适用于某些犯罪行为。
9.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分数:2.00)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B.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解析:解析:某一行为是否为违法行为关键是看是否满足法律上所规定的若干条件,而不是只满足条件之一,也即关键是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10.下列措施中,属于法律制裁的是( )。
(分数:2.00)A.国家公务员甲因违法失职受到降级处分√B.驾驶员乙开车时不小心将一行人撞成轻微伤,乙主动赔偿了该行人300元钱C.公民丙犯盗窃罪,但因有立功表现,法院判决免除其法律责任D.党员丁因违反党纪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是指在法律责任的承担者不主动承担责任的情况下,运用国家权力强迫其承担的一种追究责任的方式。
法律制裁以有法律责任为前提,但有法律责任不一定有法律制裁,如果责任人主动承担责任,就不存在法律制裁。
D项是“党内处分”,不是承担法律责任,因此谈不到法律制裁。
B项中乙主动承担了责任,因此没有必要予以法律制裁。
C项中法院免除了丙的法律责任,因此就不存在法律制裁。
唯有A项中行政处分是一种法律制裁的方式。
总之,判断是否属于法律制裁首先看是否存在责任,其次看责任人是否主动承担了责任。
11.在我国,静态意义上的法制是指( )。
(分数:2.00)A.法律制度√B.立法、执法、守法和对法律实施的监督C.依法办事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解析:解析:静态意义上的法制就是法律规则或法律制度。
B项表述是动态意义上的法制。
12.现代意义上的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
(分数:2.00)A.有法可依B.执法的民主化C.司法的民主化D.依法办事√解析:解析: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
13.法和国家的一般关系是( )。
(分数:2.00)A.法高于国家,是国家的基础B.国家权力大于法,是法的根据C.两者相互依赖,互相支持√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附解析:解析:法和国家相互依赖、相互支持,没有谁高于谁的问题。
14.就国家与法的关系而言,能影响以至于决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
(分数:2.00)A.国家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B.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政策C.国家的中心任务D.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国家与法的关系。
国家与法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共存亡的关系,这是它们的深层次关系,其中国家的性质决定法的性质,但是并不决定法的形式,因为法的形式还要受经济基础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因此D项正确。
B、C两项所述可能会影响法律的内容,一般不影响法律的形式。
A项中经济基础决定法的性质和本质,但不一定决定法的形式,因而才会有相同的经济基础之国家在法律形式上却有着极大不同,这就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民族特点、文化习俗等作用的结果。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法的性质的决定因素与法的形式的决定因素。
二、多选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5.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6.法律责任的特点是( )。
(分数:2.00)A.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力√B.法律责任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责任只能由司法机关确认D.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解析:解析:法律责任不具普遍约束力,这里要特别注意法律的普遍约束力不等于法律责任具有普遍约束力,其实法律责任都是具体的、特定的。
确认主体也不限司法机关,如行政责任等。
17.张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没收财产,这是一种( )。
(分数:2.00)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经济责任D.过错责任√解析:解析:没收财产是刑事责任,同时是过错责任。
18.下列措施中,属于行政制裁的有( )。
(分数:2.00)A.吊销营业执照√B.责令停产、停业√C.劳动教养√D.罚金解析:解析:罚金是刑事责任。
19.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我国归责原则的有( )。
(分数:2.00)A.效率原则√B.诚信原则√C.制衡原则√D.公正原则解析:解析:效率原则是行政执法原则,诚信是民法原则,制衡是法治原则,均非归责原则。
20.对逃税、抗税行为应当视不同情节依法追究( )。
(分数:2.00)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违约责任D.行政责任√解析:解析:逃税、抗税行为由于违反公共义务,情节轻者追究行为人的行政责任,重者构成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1.(2011年真题)下列情形中,体现责任自负原则的有( )。
(分数:2.00)A.冯某因盗窃被判有期徒刑三年√B.陈某饲养的狗咬伤邻家小孩,陈某为此赔偿五百元√C.褚某因下级官员的渎职行为承担领导责任被撤职√D.卫某因冒名顶罪被司法机关以包庇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解析:解析:责任自负原则的含义包括:违法行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即反对株连或变相株连;要保证责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证无责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纵。
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法律秩序特别是财产保护上的需要,也产生责任转承问题,比如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承担替代责任,上级对下级承担替代责任等属于责任自负原则的另一方面一相对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