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级高职五年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670406)
一、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招生对象:初高中毕业年龄20岁以下的热爱运动、热爱体育、从事武术行业的学员,男女不限
学制:五年(学校学习四年,顶岗实习一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良好的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具有比较扎实的扎实的基本功、套路、散打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武术表演技能,为体育行业及大型武术馆校、影视圈培养教练员、演员等应用型人才。
三、职业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中小学、武术学校、培训中心、演艺中心、影视基地等职业。
四、人才培养规格及要求
武术表演专业是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具有自我完善的培养模式。
能够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的发展与变化,胜任社会体育的各类工作,为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知识结构
1.掌握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
2.掌握武术礼仪、中国武术史的基本理论
3.掌握国标武术中的知识体系及基本方法
4.掌握英语实用词汇与口语方法
5.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及计算机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掌握武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主要武术套路的分析方法和一般技术;
3.具有武术表演的初步能力及编创技能;
4.了解武术理论前沿、应用前沿和一般技术;
5.掌握散打实战技巧及分析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身心健康。
(三)素质结构
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2.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以及管理和创新素质。
3.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具有较为宽阔的视野,文理交融,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4.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生理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品质。
五、毕业标准
1.按规定修完所有课程,成绩合格,取得专科毕业证书。
2.本专业的学生须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
3.本专业的学生须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及以上
4.本专业的学生须通过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二乙(含)
5.取得相应的武术教练员、散打教练员(二选一)职业资格证书。
各职业技能“小模块”与相应专业资格证考证对照表
六、岗位技能要求与考核标准
艺术表演、教师岗位职业技能标准
七、课程体系
(一)基本素质核心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能力目标:针对我院高职教育的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坚持以科学世界观为主线,以培育职业精神为核心,遵循高职教育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性要求,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终实现引导高职大学生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课程主要内容:课程教学以解决大学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的最初阶段所遇到的共性问题为整个课程教学的切入点;以解决大学生在自身成长与成才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理想信念问题为教育的核心;以爱国主义与人生价值观教育为重点;以道德观与法制观教育为基础,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教育,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相关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为把学生培养成为面向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一代新人,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结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
3.《大学英语》
课程能力目标:经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的各项内容开展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教学和训练。
(二)专业核心课程
1.武术套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武术运动的技术要领和训练方法,逐步达到动作有力,节奏分明,动与静、形与神统一,让学员在以后训练中找到刚柔并济的目的。
2.散打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踢、打、摔等技法.本课程的属于实用与实战相结合的专业基础主干课,有很强的实用性,其目的是通过实训,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使学员在训练中更深刻
3.体育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学校体育教学基本规律,学校体育工作原理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课教学、课余体育训练、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并了解体育科研、体育游戏、体育摄影等实际操作的方法。
4.运动生理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人体正常生理学基础知识,了解体育锻炼对提高人体功能的作用,了解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一般生理原理,以及儿童和青少年生理特征与体育活动的关系等。
5.运动训练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
6.武德礼仪:
武术的目的在于通过自身的锻炼,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而不是为了打架。
武术要讲究的是忠、信、礼、义、仁、志、勇等,其目的让学员更深刻的了解武德的重要性。
7.武术概论: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武术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并对武术套路和散打有一定的了解,这更有助于学生对武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8.中国武术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武术的起源和发展,这有助于学生对未来武术的发展前景有较明确的展望。
八、课程设置、课序、学时与学分分配表
(一)课程设置
1.教学周数
2.教学学时
(1)总学时
教学活动总学时为4348学时,其中科学人文素质公共课程模块总学时为 838 学时;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744 学时、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总学时1186 学时、专业能力拓展课程总学时 180 学时,实践课程模块包括社会实践、岗位情景学习、顶岗实习、集中穿插见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等修满总学时1400学时。
(2)周学时为22︿26学时。
3.课程设置、课序、学时与学分分配表
武术表演专业课程设置、课序、课时与学分分配一览表
说明:⑴课程类型有:理论课(L)、实验课(S)、理实一体课(Y)、实训课(X)、实践环节(J)。
⑵考核方式有:考试(S)、考查(C)。
⑶同一课程开设n个学期,应视为n门课程,对应n个课程代码。
⑷各系部公共课程、专业课程设置详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