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学教案【篇一:三年级《认识周长》教案】《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组杜广强【教材分析】“周长”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一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教材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帮助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紧接着呈现几位同学小组讨论的情景,有的用绳子围树叶,有的用尺子量数学书封面的边,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
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逐步感知了周长的含义,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后一节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设计理念】本课在展示课程理念中试图突出两个重。
一是重操作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去思考、探索、实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因此,本课安排了感知和操作两个层面的活动。
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的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描一描、说一说、指一指获得感性知识;第二层面是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测量画片和树叶周长的方法。
二是重交流,力争组内、同桌、全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41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闭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线、直尺、等【教学过程】一、理解周长的概念1、看动画初步感知什么是一周。
①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
课件演示蚂蚁绕树叶边沿爬一周的情景。
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蚂蚁爬了一圈)板书:一周②(带着问题继续欣赏)这一次请认真观察:蚂蚁是从哪儿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课件演示后生边指边说)③小结:蚂蚁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圈,我们就可以说是蚂蚁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周。
板书:一周2、描画树叶边沿,加深对一周的理解(就是绕边线一圈,从什么地方开始就回到什么地方)①我这儿有一张用吹塑纸剪成的树叶,(贴树叶)你能用粉笔描出它的一周吗?(抽生描,其余伸出手指跟着比划,然后说说是从哪儿开始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再评价)②有没有同学从别的地方开始也能描出树叶的一周?(抽生说,师描,其余手指跟着比划)③小结:(取下树叶)看来我们可以把树叶边上的任意一点作为起点,只要绕着边线描一圈,回到起点,就能描出树叶的一周。
3、迁移类推,感知其它具体物体表面的一周。
(语言表述,手指比划)除了树叶的面有一周,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有一周,请找一找,你能指出它的一周吗?4、揭示课题,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
①找出比课桌表面一周更长(短)的物体表面一周。
感受到物体表面一周有长有短,各自的一周都有一定的长度,板书:的长度②揭示课题:物体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面的周长。
板书:周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是内容。
③边说边指出课桌(数学书封面)哪一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呢?5、从物体到图形,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①我们能指出物体其中一个面的周长,那我们的老朋友——平面图形有周长吗?(课件呈现)抽生边说边指哪一部分的长度才分别是它们的周长?我们认识的还有哪些平面图形有周长?②看来只要是平面图形就有周长,对吗?(课件呈现一些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指出哪些有周长?其余的为什么没有周长?(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从而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明白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二、小组合作,探索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画片、一张树叶、一把直尺、一根线,请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想办法量出这张画片和这张树叶的周长。
1、学习要求:①先小组商量,再借助工具试一试。
②要分工明确,互相配合。
2、小组合作完成,师巡视。
3、小组汇报并演示测量方法。
(其间师生、生生要互动)4、小结:测量周长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测量。
三、总结并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联系生活说说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
板书设计: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一、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
再通过学生动手描一描树叶一周,指一指具体物体某一个面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封闭”观念,学生通过动手做悉心理解,加强感受,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
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很多学生能充分理解周长所蕴含的真实意义。
二、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尺子、线想办法量算出画片和树叶的周长,然后汇报演示。
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
而是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
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要是在用笔描画图形一周时,每个同学都印发一张有图形的作业纸,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笔来,这样反馈更全面、真实、有效。
学生的交流(特别是生生互动)、语言的表达、学生的操作、及合作意识等很多方面都还不尽如人意。
【篇二:《认识周长》教案】《认识周长》教学设计胡长娟【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西师新订版三年级上册第77-78页的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会灵活运用各种工具测量一些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
3.在认识图形周长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软尺、米尺。
学具:纸杯、长方形纸片、直尺、软尺、线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蚂蚁沿权叶边线爬行一周的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蚂蚁爬行的起点和终点在同一个点上,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
提出问题:在数学上,蚂蚁爬过的一这长度叫什么呢?老师顺势提示课题:认识周长。
(板书:认识周长)二、操作实践,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实物周长。
(教学例1)(1)视觉感知桌布的周长。
出示情景图(例1左图)提问:想给桌布镶上散结边,你知道应该怎么镶吗?指明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模拟为桌布镶边,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桌布的一周。
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桌布的边线,并指出:花边就镶在这些地方,围桌布一周的长度是桌布的周长。
(板书)(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桌布的周长)(2)视觉感知树叶面的周长出示情景图(例1右图)“树叶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提问: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测量树叶周长)你知道树叶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实物) 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树叶面的边线(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树叶面的周长),并指出树叶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面的周长。
(板书:树叶面)出示树叶,指出树叶的周长。
2、摸一摸,说一说,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例1中的议一议)(1)摸课本封面的周长。
刚才摸了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摸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强调:封面)它的周长是哪一部分呢?大家能用手指在书上摸一摸它的周长吗?(同桌轮流)(2)指名学生上台摸。
问:你认为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摸的时候要注意从封面四周上一点出发沿着4条边围1周,又回到出发点就是这本书封面的周长。
)(3)描周长。
(78页课堂活动)强调描的终点和起点都在同一个点上。
(4)概括周长的含义。
刚才你们摸的课本封面、桌布、树叶面它们的形状都不同,我们用两个字“图形”来概括它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周长的含义。
(板书:图形)引导学生找一找重点词语“一周”“长度”,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5)反馈:判断平面图形的周长。
(课件出示练习)3、动手测量,认识周长。
(教学例2)(1)小组内讨论测量周长的方法(先交代规则,再出示大屏幕)。
出示长方形纸片、纸杯,先让学生指一指杯子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认识工具后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树桩面、杯子的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杯子、长方形纸片、软尺、线、直尺等),测量出杯子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测量方法:①用软尺量;②先用线围,再用尺子量;③先量每边长,再加起来。
(3)优化方法。
量长方形用直尺直接量比较简单。
(4)比较绳子的长度(课本78页试一试)三、巩固练习课本78页练习十八三、深化拓展变魔术。
(用铁丝围圆、桃心、小猫、蝴蝶)用相同长度的铁丝围刚好一周的不同形状的图形周长都相等,让学生理解“守恒”原理。
四、本课小结、课外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再认识周长。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师强调“一周”的含义,并配合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一周”的内涵。
2、在我们的生活中,智慧的人们利用周长来解决了不少问题,比如:知道了自己的腰围腰围,就可以买到合适的裤子??同学们,请用你你敏锐的观察力,在生活中找一找通用周长来解决的问题,想想解决方法,找找问题答案吧!【板书设计】认识周长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角形的周长:直尺、软尺纸杯杯口周长:软尺、线+尺子【教学反反思】《认识周长》这节课是西师新订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七单位的内容。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