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20XX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总结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在20XX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总结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在20XX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总结表彰大会上的
讲话
校长陈群华
(20XX年12月12日)
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XX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总结表彰大会,我代表学校向获奖的18名教师表示热烈祝贺,对参与这项工作的老师及评委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因为你们的努力工作,才确保了本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取得了圆满成功!
参加这次课堂教学比赛的共42位青年教师,涉及中小学13门课程。

经12位评委公正、公平、公开的评议,共18名教师获奖,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获一等奖的位老师还上了示范课。

综合起来讲,本次教学比赛获奖的教师有如下一些特色或者说亮点:
一、有较新的教学理念。

多数参赛选手能以新课改和“高效课堂”的理念、思想、模式、结构指导于教学,应用于教学。

其主要体现在:
1、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明显,师生互动形式多样,还有的采用了情景教学,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如彭晓娇、华芙蓉、文友威、袁莹老师的课。

2、精讲点拨、导教、导学、导练等替代了传统的“满堂灌”,多数教师不再是包办代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乐学、活学。

如史白鸽、徐爱国、陈淑珍,彭晓娇、袁莹、陈洁、邓安宁老师的课。

3、“边教边学,当堂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

所有获奖的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4、互动交流已成为学生自学、获取知识、拓展能力的主流形式。

如文友威、彭晓娇、华芙蓉、陈洁、谢小珊老师的课。

二、注重教学方法选择和学法的指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难在创新”。

在本次比赛中,都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可操作性作用,能为达成目标、突破重难点服务,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四、多数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普通话、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亲和力、准确度、适时度都比较到位。

如史白鸽、彭远、邓安宁老师的课。

当然,也有一些方面的不足,尤其存在于未获奖的教师中。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方法在有些课堂教学的大部分环节中还根深蒂固,教师一人唱主角,演“独角戏”;有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在完成一个规定的程序(教案),不顾学生,不顾生成,缺少环节,缺少主次和起伏。

把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像放电影一样一股脑放完,不管有没有观众,也不管观众的感受如何。

说到底是没有从具体的学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课堂缺少那种令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的地方,缺乏闪光点和独具一格的方面,只有课堂的“预设”,没有课堂的“生成”。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从容对待学生的新思想、新方法,认真对待新生问题,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做课堂生成的促进者,使课堂教学因“发现”而丰富,因“生成”而靓丽!
二、少数课堂教学中还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和表述不严密现象。

三、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还没有尽情发挥。

四、学生的激情调动还没有达到理想化状态,课堂评价方式还有待研究。

五、板书不够完整和规范。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有些教师很少有板书,使学生对本课的主体脉络或者说主体构架难以把握。

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环节有的还流于形式。

教案中,教师设计了这个环节,说课中也提到了,就是没有留充足的
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真正获得新知。

没有真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把“以学生为本”渗透到教学的层面中来。

以上意见只是个人看法,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下面,我就我校青年教师在今后工作中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提一些建议和希望:
我校历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始终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

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因为个人的安身立命、待遇报酬、事业发展、荣誉地位,必须要以业务能力来支撑的;其次是教研组建设的需要,教研组成员的归宿感、团队战斗力、集体荣誉,必须要教师们的学科教学成绩来支撑的;再其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的荣辱、学校被社会、家长的认可度,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教师们的贡献来支撑的。

抓住教师专业成长,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关键、抓住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育家叶圣陶说得好:“得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得教育天下”。

正因为如此,学校长年在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就是平台之一。

教师个人的自学自研、课堂教学、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是教师个人的自我进步和发展;教研组内的师徒结对、同伴互助、集体备课、听课磨课,是教研组对教师的培养和锻炼;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校内外竞赛、市
内外学习交流,是对教师的促进。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既是学校对教师个人发展应该承担的职责,也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最终目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急需我们对现在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新一轮振兴学校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振兴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核心是学生升学、升优质学校,急需我们提高现在的教学质量;新一轮民办教育竞争,急需我们创造探索出新的教学经验新的教学方式。

面对这些机遇与挑战,我想对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与希望:一是强力推进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凝聚智慧、培养教师的功能,提升备课组的整体实力;二是大力推行教案从学情教情出发,切实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三是全力实施作业规范,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开展日常学情调查,让学生始终在勤学、乐学的境界中学习;四是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程序,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让学生动起来。

这四项都是针对教育本质、针对我校目前的教学实际、针对学生升优质学校的现实需要,每一项工作都将大有所为、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大舞台。

各教研组、全体教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大胆探索、勇往直前,在实实在在的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修改完善。

只有实实在在实践的人,才可能有美好
的明天!我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的干下去,一定能走出一条光明的属于我们振兴学校的教学改革之路,一定会在这路上走出一批又一批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肩负起振兴学校的明天,肩负起“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的使命,实现我校成为湘南民办名校的伟大理想。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