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考语文二模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4题;共8分)1. (2分)(2016·丽水模拟)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狩(shòu)猎顷(qǐnɡ)刻唱主角(jué)不无裨(pí)益B . 干(ɡàn)涩剽(piāo)悍赡(shàn)养费独当(dānɡ)一面C . 当矗(chù)立鸟瞰(kàn)蒙(mēnɡ)蒙亮唾(tuò)手可得D . 蛤(ɡé)蜊笑靥(yǎn)节(jiē)骨眼物阜(fù)民丰2. (2分) (2017高二下·溧水月考) 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 摩挲勇跃蜾蠃震摄磕磕拌拌B . 佝偻摽紧倾欹兵燹日渐式微C . 壁龛砻糠震憾纤弱各行其事D . 麇集蛰针繁缛揣摩心照不喧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十多年来,人们摸着石头过河,如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资本市场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B . 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C . 河西的房价已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 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的一期足足涨了每平方米1 000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D . 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4. (2分)(2017·南丰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在旅游成为很容易实现的事情的同时,令人堪忧的是旅程中暴露出的诸多不文明现象,甚至违规违法事件也时有发生B . 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负责人表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目的在于选拔人才.我们必须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为原则,严格把关,择优录用C . 某省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且要通过招生考试政策拓宽足球人才成长渠道,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D . 实际上,“创客中国”不仅是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经济新动能不断孕育成长的一个真实写照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5. (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葛兆光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
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
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
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
首先是“一”。
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其次是“二”。
“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
再次是“五”。
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
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
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
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
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
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
一是生命。
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
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
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
二是幸福。
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
三是国家。
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
“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
“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 . 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 . 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 . “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B . 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C . 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 . “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B . 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 . 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 . 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三、古诗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6. (16分) (2018高一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禧,字冰叔,宁都人。
父兆凤,诸生。
明亡,号哭不食,翦发为头陀① ,隐居翠微峰,名其堂为易堂,旋卒。
禧儿时嗜古,论史斩斩见识议。
年十一,补县学生。
与兄际瑞、弟礼,及南昌彭士望、林时益,同邑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九人为易堂学。
皆躬耕自食,切劘②读书,“三魏”之名遍海内。
禧束身砥行,才学尤高。
门前有池,颜其居曰勺庭,学者称勺庭先生。
性仁厚,宽以接物,不记人过。
与人以诚,虽见欺,怡如也。
然多奇气,论事每纵横排奡③ ,倒注不穷。
事会盘错,指画灼有经纬。
思患豫防,见几於蚤,悬策④而后验者十尝八九。
流贼起,承平久,人不知兵,且谓寇远猝难及。
禧独忧之,移家山中。
山距城四十里,四面削起百馀丈。
中径坼,自山根至顶若斧劈然。
缘坼凿磴道梯而登,因置闸为守望。
士友稍稍依之。
后数年,宁都被寇,翠微峰独完。
喜读史,尤好左氏传及苏洵文。
其为文凌厉雄杰。
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激,摹画淋漓。
年四十,乃出游。
於苏州交徐枋、金俊明,杭州交汪沨,常熟交顾祖禹,常州交恽日初、杨瑀,皆遗民也。
当是时,谢文洊讲学程山,宋之盛讲学髻山,弟子著录者皆数十百人,与易堂相应和。
易堂独以古人实学为归,而风气之振由禧为之领袖。
僧无可尝至山中,叹曰:“易堂真气,天下无两矣!”友人亡其孤不能自存禧抚教安业之凡戚友有难进之言或处人骨肉间禧一言辄解其纷。
或讶之,禧曰:“吾每遇难言事,必积诚累时,待其精神与相贯注,夫然后言。
”康熙十八年,诏举博学鸿儒,禧以疾辞。
有司催就道,不得已,舁疾至南昌就医。
巡抚舁验之,禧蒙被卧称疾笃,乃放归。
后二年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文苑》,有删改)(注)①头陀:僧人。
②切劘(mó):切磋相正。
③排奡(ào):刚劲有力。
④悬策:预计。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论史斩斩见识议斩斩:斩钉截铁的样子B . 则益感激感激:激动C . 禧抚教安业之抚:抚育D . 有司催就道就道:动身上路(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其为文凌厉雄杰余嘉其能行古道B . 易堂独以古人实学为归无以成江海C . 因置闸为守望因坐法华西亭D . 禧蒙被卧称疾笃,乃放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魏禧严于修身,注重品德修养。
他为人朴素好学,待人宽厚真诚,对亡友遗孤承担起教养之责,使其能安于立业,他还善用言辞替人排忧解难,有仁者之风。
B . 魏禧喜读史,善评史,从小对历史就有独到的见解,即使事情错综复杂,他也能分析得鲜明而有条理。
再加上因为他有先见之明保全了翠微峰,所以名遍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