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素的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激素的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课后限时自测激素的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时间:60分满分:10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91页)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5·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一模)如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编辑版wordA.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B.c激素由下丘脑分泌,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糖浓度D.a、b、c、d都是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解析]b是神经递质,不通过血液循环,A错误;c激素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编辑版word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正确;d能降低血糖,是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C正确;受体能识别信息分子,受体的本质是糖蛋白,D正确。

[答案]A2.(2014·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模拟)下图表示正常哺乳动物体内多种分泌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以下对该图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编辑版wordA.图中激素A和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B.图中激素C在血液中的含量能起到反馈调节的作用C.手术摘除成年小白鼠分泌图中激素C的腺体,一段时间后,该小白鼠表现为细胞氧化分解代谢增强D.图中激素C作用的靶细胞是肝脏和骨骼肌编辑版word[解析]读图可知,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A错误;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高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B正确;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摘除甲状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减少,代谢减慢,C错误;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的所有细胞,D错误。

[答案]B3.(2015·吉林市实验中学一模)下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编辑版word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解析]正常人血糖浓度为80~120mg/dL,A正确;AB段上升是由于糖类消化、吸收,血编辑版word糖含量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B正确;血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氧化分解,C正确;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D错误。

[答案]D4.(2014·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三调)下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编辑版wordA.激素B不直接进入细胞就能起作用B.激素A可能是胰岛素等大分子类激素,能直接进入细胞内起作用C.某个靶细胞可能同时存在上述两种作用基理D.由上图可知激素只是一种信号[解析]激素B没有进入细胞,直接与细胞膜上的受体b结合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A正确;胰岛素等大分子类激素不能进入细胞,B错误;靶细胞上可能存在两种作用机理,受到两种激素的影响,C正确;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启动和调节生理反应,本身并不参与反应,D正确。

[答案]B5.(2015·北京市东城区高三调研)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

下图为进食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编辑版word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胰岛素浓度升高的直接刺激因素之一B.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较快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解析]胰岛B细胞能够直接感受到血糖浓度的变化,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能够编辑版word及时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浓度,但是胰岛素分泌的直接刺激因素较多,血糖浓度升高是胰岛素浓度升高的直接刺激因素之一,A正确;由图可知,正常女性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与孕妇相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较快,B错误;孕妇血糖浓度升高,因为其胰岛B细胞正常,因此可能的原因就是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C正确;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则应该及时控制糖类的摄入,D正确。

[答案]B6.下图表示信号分子传导的一种方式。

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X的细胞,乙表示X的靶细胞。

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编辑版wordA.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可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B.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可促进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C.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肌细胞,X可促进乙中储能物质水解D.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可加快乙的新陈代谢[解析]若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则图示应为神经调节过程而不是体液调节过程;编辑版word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则X可促进乙分泌促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肌细胞,则X为胰高血糖素,它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却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甲是甲状腺细胞,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肝脏细胞代谢增强;所以A、B、C三项都错,D项正确。

[答案]D7.(2014·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血糖的平衡对于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B.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糖尿病人的尿液与班氏试剂水浴煮沸会产生蓝色沉淀[解析]胰岛素和肾上腺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非条件反射,编辑版word其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糖尿病人的尿液与班氏试剂水浴煮沸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C8.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此过程也可以通过下丘脑调节胰岛B细胞完成B.水平衡调节是在神经和激素调节下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的,同时还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C.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同时还体现了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的拮抗作用D.体液调节可以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因为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编辑版word[解析]选项A,血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

选项B,水平衡调节是在神经和激素调节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实现的,该调节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因为参与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后叶释放,并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肾脏)的。

选项C,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体现为协同作用。

选项D,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通常是协调一致,共同调节生命活动的,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所以体液调节可以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答案]D9.下图为下丘脑与内分泌腺之间激素调节的示意图,请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编辑版wordA.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1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激素3反馈调节作用的靶细胞一定包括图中的内分泌腺2的细胞B.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所以分布在内环境中的激素仅作用于靶细胞C.图中C结构合成的直接模板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中编辑版wordD.题图所示过程可以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解析]选项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但反馈调节过程中,其靶细胞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不包括内分泌腺2(甲状腺)细胞。

选项B,激素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作用于靶细胞。

选项C,图中C结构是与相关激素结合的特异性受体,其本质是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是mRNA,一般存在于细胞质中。

选项D,激素把相关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A10.如果图中方框表示细胞,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编辑版wordA.若图中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①可能为神经递质,④为胰岛素B.若图中细胞为体细胞,①为胰岛素,则其会促进该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C.若④为胰岛素,则③过程需要依赖②结构的流动性D.若④为胰岛素,则其形成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参与[解析]选项A,胰岛素的分泌不仅受血糖浓度的影响,还受来自下丘脑的神经调节。

选项B,编辑版word胰岛素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选项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是胞吐,依赖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选项D,胰岛素是在固着核糖体上合成并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并分泌的,此过程不需要溶酶体的参与。

[答案]D11.下图为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编辑版wordA.寒冷环境中a、b、c、d多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d激素分泌增多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D.含量甚微的a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c的分泌[解析]选项A,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d 表示肾上腺素,寒冷环境中上述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选项B,由图可知d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选项C,能够形成冷觉、热觉的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选项D,含量甚微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答案]C12.在下列①~④中,A、B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所给模型表示的是( )编辑版word①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②A为甲状腺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③A为细胞外液渗透压,B为抗利尿激素分泌量④A为皮肤血流量,B为体温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编辑版wordC.只有②③④ D.都可以[解析]甲状腺激素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皮肤血流量增大会使体温降低,体温降低会使血流量减少。

[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1分)(2015·广东省珠海市六校高三联考)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

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

请据图回答:编辑版word(1)图中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哪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

(2)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