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辛亥革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辛亥革命


清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的诏书 (原件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1912年3月,袁世凯在 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 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探讨: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
果实的花”,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 还是失败了?
大清皇帝:宣统帝
赶跑了皇上 民国总统:孙中山
⑥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⑦意义: 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民 生 主 义 “三民主义”——20世纪初中国最先进的政治思想和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
指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 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 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者。
4、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社会: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
辛亥革命失败体现在哪些方面?(局限性):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 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宗 教信仰等自由,有选举被选 举等项权利
C.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君为臣纲,父为 子纲,夫为妻纲 ”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部分条目: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五色代表汉、满、蒙、
回、藏五个民族,象 征“五族共和”
思考:1912年为民国元年。1937年为民国多少年?
三、中华民国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性质、意义)
讨论:《临时约法》的各项内容和专制王朝时代 相比分别有那些进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王朝社会规定
短暂君主梦
“过去专制主 义是正统,神圣 不可侵犯,现在 民主主义成了正 统,同样取得了 神圣不可侵犯的 地位。”
——林伯渠
原始凯称帝:83 天
张勋拥戴溥仪复辟:12 天
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剪掉了辫子
多尔衮:
“留发不留头, 留头不留发”
清朝男子标准发型: 金钱鼠尾辫
1912年南京街头 剪辫图
辛亥革命的教训: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 共和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
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最主要 的任务就是推翻清朝之后,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给人民以民主 和自由。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指在革命取得成功之后,由国家 来重新核定地价,逐步向地主收买土 地,实现土地国有化,以做到“天 下田应为天下人同耕”。
一.背景 1. 政治:民族危机严重 2.经济: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促进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
原因
①袁世凯手握重兵,实力强大; ②列强支持袁世凯,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施压; ③革命党内部旧官僚、立宪派施压革命党人; 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被迫妥协。
宣统帝和摄政王
这是清朝最后 一个皇帝——宣 统(旁立者), 中坐者是溥仪的 父亲兼摄政王载 沣,载沣怀中的 是溥仪的弟弟溥 杰。
1912年2月12 日清帝退位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化名中山 樵。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一个 农民家庭,早年的理想是成为一名 高明的医生,后来认识到“医国” 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 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894 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 强的主张,遭到拒绝。孙中山开始
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国。
一.背景 1. 政治:民族危机严重 2.经济: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促进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
3.思想:邹容等思想家借助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 等”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中心:上海和日本东京)
4.组织: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
5.军事:A革命党人起义B革命党人宣传组织工作
6.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二、武昌起义的过程
1911年10月10日,武 昌新军工程营攻占楚 望台军械库;
1911年10月12日,武 汉三镇光复;
到11月下旬,全国有 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 宣布独立。
三、中华民国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时间:1912年1月1日
总统:孙中山
概 况
国旗:五色旗
国都:南 京
纪元:中华民国纪年
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
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清政府
袁世凯

帝国主义列强



攻 汉 口 和
政 治 讹 诈
军外经 事交封 威孤济 胁立锁


营 承 受 着 哪 些
施压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革命阵营
?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广义: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 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狭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 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共同探究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要推 翻清政府? 民族危机深重;清政府腐朽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结量 与中 国华
Hale Waihona Puke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3.思想:邹容等思想家借助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 等”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中心:上海和日本东京)
4.组织: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①时间: 1905年
②地点: 日本东京
③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主要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 ⑤机关刊物: 《民报》
1907
秋瑾 徐锡麟
1907 孙中山 黄兴
1911
孙中山 黄兴
影响 最大
失败 失败 失败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 起义
浙皖 起义
黄花岗 起义
感人的遗书
林觉民,福建人,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1 年参加黄花岗起义负伤被捕就义,年仅24岁。 起义前三天,林觉民挑灯写下两封绝笔书。
《与父书》:父亲大人,儿死矣, 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 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自遇汝以来,常愿 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 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 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 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
编练新军等。 材料3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4
成立时间
名称
1894年
兴中会
1904年
华兴会
章炳麟
邹容
1904年 1906年
光复会 日知会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
一.背景 1. 政治:民族危机严重 2.经济: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促进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
社会——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
辛亥革命成功的理由(历史功绩):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政治: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结束了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 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3、经济:解放了生产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普通公民:溥仪
政治上: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迎来了春天
经济上:促进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房 六百多家,新增资产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其中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张謇的南通 大生集团在1921年期间获利一千六百多 万两。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 工业史上是空前的。
——《中学历史教学必修2》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三权分立,体现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权利的制衡,防 止专制独裁
第四十五条 国务委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 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之之 欢物 心力
一.背景 1. 政治:民族危机严重
革命形势的出现
材料1: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1901 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
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2: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大后感到再 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 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 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 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3.思想:邹容等思想家借助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 等”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中心:上海和日本东京)
4.组织: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
5.军事:A革命党人起义B革命党人宣传组织工作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特点 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