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课程名称:高中历史必修一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上学期)
◆课程目标:
1、简述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对比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2、学习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列举各个时期重要的政治变革,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3、总结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史上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并依据各国的国情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和解释;
4、关注现今中外的政治制度,思考中国和世界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发展大势,探究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原因。

◆内容与标准:
【课时1】开学教育: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本学科的
学习方法。

第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2】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学习要点:描述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时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习要点:说出“始皇帝”的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查找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课时4】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习要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时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学习要点:概述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时6】本单元知识回顾与习题讲评。

第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课时7】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学习要点:利用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8】罗马法的起与发展。

学习要点:记住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指出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课时9】探究“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回顾、习题评讲。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课时10】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学习要点:记住《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弄清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课时11】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学习要点: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课时1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记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课时13】回顾本单元知识结构,进行习题评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时14】鸦片战争。

学习要点: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时15】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要点:列举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熟记《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课时16】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学习要点:
简述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爆发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记住《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课时17】辛亥革命。

学习要点: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课时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学习要点: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时19】国共的十年对峙。

学习要点:弄清三次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记住南昌起义的意义、土地革命的内容以及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课时20】抗日战争。

学习要点: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认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课时21】解放战争。

学习要点: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课时22】回顾本单元知识框架,习题讲评。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时2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学习要点: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简述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
的经验教训。

【课时2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学习要点: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探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课时25】回顾本单元知识框架,习题讲评。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时26】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学习要点: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课时27】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习要点:描述“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课时28】祖国统一大业。

学习要点: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课时29】回顾本单元知识框架,习题讲评。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时30】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习要点:列举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
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课时31】开创外交新局面。

学习要点: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认识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课时32】回顾本单元知识框架,习题讲评。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时33】两级世界的形成。

学习要点:说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课时34】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学习要点: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释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课时35】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学习要点:弄清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课时36】回顾本单元知识框架,习题讲评。

◆课程实施:
1、课程资
(1)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2)学案:根据课程标准和内容制定学案。

(3)练习:上课环节的提问和下课之后布置分层作业。

(4)网络:合理利用网络资,尤其是班班通系统。

2、实施手段
(1)学案导学
(2)学生课前预学
(3)课中师生探究学习
(4)课后拓展提升
3、学习方法
问题驱动: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争辩,得出结论,增强合作意识,提升辨析能力。

课后巩固: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对所学进行回顾。

◆课程评价:
1、评价方式
A、课堂表现:包括预习情况、参与情况、探究情况;
B、练习检测:包括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纠错情况、单元检测成绩、试卷分析情况等;
、实践成果:包括相关实践论、调查报告等。

D、自我评价:包括教师的课后反思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2、评价标准(满分100分,60分及以上授予学分2分)
A、课堂表现,满分20分;
B、练习检测,满分20分;
、考试成绩满分50分;
D、实践成果,满分10分;
以上各项得分相加,总分达到60分者为合格,授予学分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