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针刺结合麦粒灸的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7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西药组)和治疗组(针灸结合麦粒灸组),两组均以10d为1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结合麦粒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标签:针刺;麦粒灸;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异性鼻炎,是常见的呼吸道变应性疾病,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许多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的免疫学机制是由于Th1和Th2细胞间的免疫反应失衡,与Th1和Th2细胞的特征因子细胞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4(IL-4)表达调节有关[1]。
目前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免疫脱敏治疗、避免接触变应原、手术及物理治疗。
但以上方法存在不良反应明显、疗效欠稳、费用高、易反复等问题。
本研究通过观察针刺结合麦粒灸的疗法对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源均来自2012年1月~2013年9月我院门诊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共7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9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2],均伴有鼻塞、鼻痒、喷嚏、鼻涕等症状。
所有患者均被告知有关研究信息,签署知情同意书。
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组)和治疗组(针刺结合麦粒灸组),对照组38例,治疗组3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方法
1.2.1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片(仙特明),1次/d,1片/次(10mg),配合1%麻黄素滴鼻液滴鼻,2~3滴/次,3次/d。
1.2.2治疗组①针刺操作方法:取印堂、上星、通天、迎香、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
行捻转补泻法,每15min行针1次,每次治疗约30min,1次/d。
根据患者体质及感受调节手法力度;②麦粒灸操作方法取大椎、肺俞穴。
将艾绒做成麦粒大小之棱形艾炷,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沾上少许凡士林油后,使之粘着,用线香点燃,任其自燃,每穴3壮,1次/d。
以上两组10d为1疗程,观察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3疗效观察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鼻塞、鼻痒、喷嚏、鼻涕、鼻黏膜水肿等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鼻塞、鼻痒、喷嚏、鼻涕、鼻黏膜水肿等临床表现有所缓解;③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变。
总有效率=(显效+有
效)/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1%,治疗组为89.18%,两组秩和检验,Z=9.719,P<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也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机体对外界某些过敏原感应性增高而表现出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均有,多见于年轻人,其常见症状有眼痒,鼻痒,喷嚏多、流清涕、鼻塞、头晕、头痛,如长期迁延不愈,严重者可引起记忆力减退、中耳炎、过敏性哮喘等多种疾病。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范畴,首见于《素问·脉解篇》。
中医学认为,鼻鼽多因肺、脾、肾三脏气虚,加之外邪侵袭鼻窍所致;所以治宜扶正祛邪,宣通鼻窍。
本研究采用针刺结合麦粒灸的方法,可使过敏性鼻炎患者IFN-γ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疗效显著。
督脉是清阳输注鼻窍之通道,针刺督脉的上星穴可疏通督脉气机,通利鼻窍;迎香穴为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是治鼻疾之效穴,可直接促进鼻部的血液、淋巴循环,抑制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组胺释放,使鼻塞不通,流涕,不闻香臭得以解除,同时配合风池、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以疏通经气,宣肺通鼻,缓解临床症状,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有益气扶正、培土生金之义,《续名医类案》上有上星、合谷、足三里治“鼻渊”的记载,灸法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补虚、防病、保健的目的,麦粒灸可直接刺激机体组织,激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产生持久而多方面的效应。
运用麦粒灸法作用于肺俞、大椎穴,可起到培元固本、温肺通络,增强肺功能的作用;艾灸与针刺相结合,标本同治,共同起到调节免疫机能,缓解临床症状直至痊愈的作用;且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临床效果显著,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Baars EW,Savelkoul HF.Citrus/Cydonia comp.can restore the immunological balance in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related 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in vitro[J].Mediators Inflamm,2008,2008:496-467.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鼻科学组,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