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家禽养殖几大模式科技特色开启牧业新未来,高效生态奏响禽业新篇章——山东省家禽养殖几个主要模式的总结我省是家禽养殖和加工大省,无论养殖规模、生产水平、产业化程度、产品出口量都走在全国前列。
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在借鉴国外先进养殖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各自情况摸索了出一系列可行性的养殖模式。
现将产业化程度较高的蛋鸡、肉鸡、肉鸭养殖的几个主要模式作下总结,以期为家禽标准养殖推进和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构建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蛋鸡1、笼养模式养殖主体以大型企业和从业多年的专业户为主,占整个饲养量的70-80%。
养殖场标准化程度较高,鸡舍多数为无窗密闭式,由于土地资源紧缺,饲养密度加大,蛋鸡采用四层重叠式高层笼。
鸡舍小环境实行电脑控制,光照、通风、饮水、给料、拣蛋、清粪全部实现自动化。
通风方式纵向通风,夏季加湿帘降温。
由于饲养方式和设备的改进,劳动效率和生产性能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栋饲养3万只的鸡舍,配备1-2名饲养工人,只均年产蛋由10-12千克,提高到15千克,蛋料比在2.8—3.0:1,产蛋期死淘率18%左右。
鸡场采用高度程序化免疫,鸡粪采用全自动鸡粪传动系统,每2-3天清除鸡粪一次;污水处理采用沉降池和化粪池处理后并二次利用/排放的方式。
该类模式优点是自动化、集约化程度最高,有利于鸡场程序化疫病防控,极大地解放了人力,提高了设施装备的利用效率,较好地控制鸡舍环境,提高鸡群的健康、生产水平,提高了蛋品质量,降低了人为污染。
缺点是一次性投入巨大,投资回报率周期长,建设一栋标准化全封闭鸡舍25万元左右,运用费用120万元左右,15年左右可收回投资,对电力、供水、供热等社会化资源要求苛刻。
典型企业——临沂市三益畜禽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位于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办事处集沂庄村的长虹岭上,成立于2003年9月,是一家集蛋鸡育雏、育成,绿色鸡蛋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养殖企业。
2007年通过绿色食品鲜鸡蛋认证,2010年公司生产的29种蔬菜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该公司占地160亩,下设育雏、育成场、绿色食品蛋鸡场、养殖合作社、蛋品连锁专卖店等部门。
蛋鸡存栏20万只,年出栏育成鸡苗200万只。
其中育雏舍6栋,育成舍6栋,育雏育成舍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蛋鸡舍4栋,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鸡舍采用封闭式管理,自动清粪、自动饮水、机械喂料、纵向通风,鸡粪经沼气池发酵后用于有机蔬菜的种植。
公司年销售绿色品牌鸡蛋3650吨,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
公司蛋鸡场所生产的蛋品均为绿色食品鸡蛋,通过了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
同时建设了9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工程,实现了养殖场粪污零排放的目标,生产的沼气供应公司和361户农户使用,沼液沼渣直接施用到公司320亩有机蔬菜基地,达到了“养殖-沼气-种植-农业观光”的循环农业种养发展模型。
2、放养模式该类模式在我省临沂、莱芜、菏泽、日照等地推广较多,以饲养当地土鸡品种为主,养殖场多建于山坡、林下,开放式饲养,存栏规模一般在5万只以下。
鸡舍为砖混结构,较简陋。
人工料槽喂料、水槽自流水饮水,人工拣蛋、人工清粪、人工控制光照。
鸡舍基本不采取保温措施。
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只均年产蛋在10千克以下。
典型企业——日照市岚山区宅科生态养鸡场该场利用山地丘陵的优势,林牧结合,发展林下生态养殖,主要规模化养殖当地土鸡、山公鸡。
存栏规模6万只,年出栏15万只。
利用大片山地进行规模化生态化养殖,配备技术员及工人8名,实行科学的日常饲养管理,严格防疫程序等。
废弃物直接返还林地作为有机肥。
投资200余万元,年销售额可达700余万元,年利润80万元。
主要特点:根据市场需求和天然的林地条件,采用自繁自养的模式生产经营。
山场林下养鸡既节约了土地资源,而鸡粪又可以肥林,促进林木生长,而且由于林内良好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
鸡摄食野草、昆虫,饮山泉水,降低了养殖成本,且产出的商品鸡肉质鲜美,属纯天然无公害产品。
林下生态养殖模式能促进资源的良性循环,实现林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
(二)肉鸡1、网上平养多为禽肉加工出口企业兴办,以六和、九联、中慧等为代表,采取企业自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组织方式,在我省潍坊、烟台、威海、青岛等地广泛应用,占肉鸡规模养殖场比例在80%以上。
养殖场在选址上完全按照防疫要求,禽舍间距保持在20米以上;全密闭禽舍,长度一般为90-120米,宽度10-13米,高度不低于2.6米;配套自动给料给水、湿帘降温、自动供暖、自动控制光照、纵向通风、专用消毒设备。
每栋禽舍可存养2万只,配备1名饲养管理人员;每10-12栋禽舍作为一个生产区,年出栏量一般在80 -100万只。
采取棚架离地饲养,通过电脑自动化控制好温度、光照控制及喂料,同时做好适时分群管理、日常生产记录等工作;疫病防控全部采用程序化免疫和药物投喂,保证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
鸡粪采用全自动鸡粪传动系统,每2-3天处理一次,保证鸡舍干净。
此模式的肉禽养殖场投资运营费用3000万元,投资回报率在8年左右,年收益在400万元左右。
——典型企业:寿光盈慧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2010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肉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旗下规模化养殖场紧紧围绕食品安全、健康养殖的要求,不断提升养殖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加快养殖模式的整体转型,使原本各自为战、互相竞争的相关企业,走向互相依存、合作共赢之路。
养殖经营在四个方面开展:(1)养鸡场的科学建设:肉鸡养殖场选择在地势高燥、采光充足、排水良好、隔离条件好的地方;而且,周围3公里内没有大型化工厂等污染源;距离干线公路、村镇居民点、其它畜牧场至少1公里以上。
肉鸡养殖场的生活区,办公区和生产区严格的分开,生活区和办公区位于生产区的上风口。
生产区一般由鸡舍、道路、粪便处理区组成。
净污道分开是生产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鸡舍两边的道路根据地形的要求,分为净道和污道,净道用来进雏、运送饲料等等,污道主要通向粪便处理场,是粪便处理的专用通道。
(2)鸡舍配备完备的养殖设施:首先确保鸡舍的坚固,能够抵御合理范围内的自然灾害。
门口建有消毒池,鸡舍配备消毒设备等,均有更衣消毒室。
设有全自动的喂料、饮水和光照系统。
鸡舍保温措施完备,安装风机、水帘,用来通风唤气。
鸡舍的周围做到好防鸟和防鼠的设施,鸡舍的周围封闭严实,严防老鼠的进出。
在窗户的外面罩一层纱网,来防止鸟类的侵入。
设有禽畜尸体焚烧炉,设在养殖场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3)健全的生产管理及防疫制度:从业的场长均是具有执照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饲养员全部通过了传染病检查。
养殖场接受并配合当地动物防疫机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疫病检测、抽查、普查、监测等工作。
发现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立即向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疫情。
建立和保存鸡群免疫程序,患病和治疗记录:包括所用疫苗的品种、剂量和生产厂家,发病时间和症状,治疗用药的商品名称和有效成分,治疗时间、剂量、疗程及停药时间等,记录在清群后继续保存两年。
(4)绿色环保的养殖废物处理规范:病死畜禽尸体及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
病死禽畜尸体处理采用焚烧炉焚烧的方法,设置焚烧设施,同时焚烧产生的烟气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防止烟尘、一氧化碳、恶臭等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
与亚太中慧根源生物肥公司联合,采取有效措施将粪及时、单独清出,养殖结束产生的粪渣及时运至贮存或处理场所,迅速发酵并进一步加工成无公害的生物肥料产品。
养殖场每年至少两次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污水处理设施和粪便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提交排放污水、废气、恶臭以及粪肥的无害化指标的监测报告。
合作社所属养殖场全部实行统一采购、统一规程、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的经营模式,从而实现成本最低、效益最大,打造真正的低成本绿色、无公害肉食养殖基地。
2、笼养模式民和商品鸡饲养通过采用VALLI自动化笼养设备,不但能节省人工,减少占地面积,节约用水,并能根据鸡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所需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鸡群生产性能;出栏抓鸡自动化,减少了人为或笼具对鸡的挤压或碰撞造成的於血或外伤,提高了合格产品的重量及质量。
自动化笼养设备具备以下优点:一是节省人工,设备采用自动化控制,通过控制面板,集中控制,易于管理,从而降低了员工工作量,提高了员工的饲养量,降低了用工成本;二是节省占地面积,环控设计适合鸡的每个阶段生长,增加了鸡舍空间利用率,饲养密度增加,单位面积提高了产品重量。
采用四层层叠式肉鸡笼养设备,养殖数量是平养的4倍;三是节省用水,清粪系统处理粪便较干净,出栏后遗留粪便较少,减少清刷时浸泡用水及清刷时间;四是饲养环境优良,根据鸡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环境条件,编程序输入电脑,然后饲养过程按此程序自动调整达标准,使整个鸡舍的鸡均匀生长,不会出现局部环境条件太差现象;五是提高产品质量,环控条件好,鸡只的均匀度高,提高产品的整齐度,出栏抓鸡自动化,减少了人为或笼具对鸡的挤压或碰撞造成的於血或外伤,提高了合格产品的重量及质量。
缺点:该模式一次性投资较大,且对技术工人要求较高。
3、地下养殖2011年山东盈泰集团在柴胡店园艺场探索地下肉鸡立体生态养殖新模式,在生产组织形式上主要是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和“公司+农户”,该养殖模式的地下肉鸡养殖场为整体砖混结构,两排鸡舍为一组,每排鸡舍长86米、宽9.5米、高3.6米,中间设置通风道,采用重叠式笼养方式饲养,批次出栏肉鸡3万只。
鸡舍高度距地面0.9米,填土后地面可同时种植农作物。
肉鸡饲养全过程实行密封式管理,舍内配置自动供水、供料、清粪电脑控制系统,通风采用负压方式经空气净化系统均匀供应到鸡舍各部位。
经测算,地下养殖肉鸡成活率达97.8%,饲养周期44天,出栏平均体重5.48斤,饲养全期平均料肉比1.78:1,每只鸡用药费用0.46元,煤碳消耗节约近10%,每只鸡纯利润增加0.5元。
但该养殖模式投入较大,影响推广面进一步扩大。
(三)肉鸭1、标准化立体养殖模式与常规模式相比,该模式下同样的占地,一栋可养9层,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在当前土地利用日益紧张的形势下推广优势明显。
便于采用先进的饲养设备,实现自动化,提高养殖效率,同时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用药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该模式适宜在土地利用紧张且规模化程度高的养殖场推广。
按目前市场行情来看,一只肉鸭出栏纯收入在2.5元左右,单栋投资在1000万元左右,同于是套养,每年出栏量最少8批,每栋存栏量18万只,每年年出栏量达到144万只,每年纯收入在360万元左右,2.7年后收回成本。
该模式在土地利用紧张的地区推广优势较为明显,由于工艺水平要求较高,目前主要在规模化程度高、技术水平先进养殖场中推广,在滨州、潍坊等地区已得到了一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