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
仪器设备(二)
4.4 雷氏夹: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 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 根部再挂上300g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 针的距离增加应在17.5mm±2.5mm范 围内,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 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6个月可自校一次,如测定 值超过30mm,要重新检定
雷氏夹图
仪器设备(三)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 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1346-2001 eqv ISO 9597:1989
等效采用
同ISO 9597的区别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试杆法)、 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雷氏法) 与ISO 9597一致,并列为标准法。 在标准中增加了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 量(试锥法)、安定性检验方法(试饼 法)作为代用法。有矛盾时,以标准法 为准。
安定性的测定(代用法,试饼法)
11.3 沸煮:将经检查无缺陷的试饼入沸煮箱水 中蓖板上,在30±5mm内煮沸,并维持 180±5min。到时放水、开箱、冷却至室温。 取出试体,目测观察,煮后的安定性试饼,分 为崩溃、龟裂、松疏、弯曲,完整五种情况。 如无裂缝,可用15mm平板钢直尺检查有无弯 曲。将直尺垂直横放在试饼平面处,平视并变 换试饼角度检查水泥安定性试饼弯曲否,裂纹 用肉眼观察。如无弯曲则安定性合格。当两个 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意事项
1、成型时一只手轻轻向下压住两根指针的焊 点处,使装浆试模不产生移动。不要用力捏雷 氏夹而造成切口边缘重叠。 2、用小刀插模15次以密实,位置不能集中在 试模中心。插捣力量不要太大,一般插到雷氏 夹试模高度的2/3。 3、刮平小刀要略微倾斜,以使刮面呈凸面。 应由浆体中心向两边刮。插捣和刮平时,小刀 要光滑洁净。。 4、脱模时用手给指针根部一个适当的力,可 以使模型内的试块脱开又不损害模型的弹性。 应尽快用棉丝擦去试模粘附的水泥浆。
煮前试饼缺陷及原因
试饼煮前应检查并记录有无裂缝或脱皮 现象。这些现象和安定性不良无关。 出现裂缝:一天养护的温度过高(25℃) 或湿度不够;火山灰水泥因标准稠度用 水量大,也可能产生干缩裂缝。 脱皮:养护温度过低(如小于15 ℃ ); 凝结时间慢,早强低;成型抹面次数过 多;矿渣水泥发生泌水现象。
7.2 水泥净浆的拌制
将净浆装 入已置于 玻璃板上 的试模中 用小刀插 捣,轻轻 振动数次, 刮去多余 的净浆
7.3 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将试模和底板移至维卡仪试杆下, 试杆降至和净浆表面接触,拧紧 螺丝1-2s,突然放松,以试杆沉 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 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 量为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P), 按水泥的质量百分比计。
1 范围
规定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 和由游离氧化钙造成的体积安定性的检 验方法。
3 原理
3.1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杆(或试锥) 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净 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中所需加入 的水量。 3.2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 一定的深度所需的时间表示。 3.3.1 雷氏法是观测由二个试针的相对位移所 指示的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体积膨胀的程序。 3.3.2 试饼法是观测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试饼的 外形变化程度。
12.0 11.0
11.0 11.5 12.0 12.0 12.5 13.0
15.0 14.0
14.0 18.0 14.0 19.0 18.0 19.0
习题结果
煮前指 针距离 A(mm) 12.0 11.0 11.0 11.5 12.0 12.0 煮后指 针距离 C(mm) 15.0 14.5 14.0 18.0 14.0 19.0 增加距 平均值 两个(C离(C- (mm) A)结果 的差值 A),mm 0.5 3.0 3.2 3.5 3.0 6.5 2.0 7.0 4.8 4.5 3.5 5 判别 结果 合格 合格 重做
6 试验条件
试验室温度为20 ℃ ±2℃,相对湿度应不 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 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湿气养护臬的温度为20 ℃ ±1℃,相对湿 度应不低于90%。
7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标准法,试杆法)
搅拌锅、 搅拌叶 片先用 湿布擦 过 先 加 入 水 5-10s内 加入水 泥,500g 搅拌,慢 120s,停15s (将叶片和 锅壁上的水 泥刮入锅 中),高速 搅拌120s
10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代用法,试锥法)
将试模和 10.3.3调整水 底板移至 量法 维卡仪试 锥下,试 杆降至和 净浆表面 接触,拧 紧螺丝1-2s, 10.3.4 不变水 突然放松, 量法,加水量 为142.5mL 记录试锥 下沉的深 度 以试锥下沉深度 28mm±2mm的净浆为 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 水量为水泥标准稠度用 水量(P),按水泥的 质量百分比计。 根据测得的试锥下沉深 度S(mm),按下式(或仪 器上对应的标尺)计算: P=33.4-0.185S。当试锥 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 应改用整调水量法。
凝结时间的测定(三)
8.5测定时,在最初测定时,应轻扶扭亏 为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 撞弯。当临近初凝时,每隔5分钟测定一 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分钟测定一次。 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测一次。 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认定已达初凝 或终凝。 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 孔。
9安定性的测定(标准法,雷氏法)
安定性的测定(标准法,雷氏法)
9.3.3 结果判定:取出试件,在膨胀值测 定仪上测量并记录指针尖端间距(C)。 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 值不大于5.0mm时,安定性合格,当两个 试件的(C-A)值相差大于4mm时,应 重做试验。再如此,则认为水泥定定性 不合格。
习题
煮前指 针距离 A(mm) 煮后指 针距离 C(mm) 增加距 平均值 两个 离(C- (mm) (C-A) A),mm 结果的 差值 判别 结果
8 凝结时间的测定(一)
8.2 试件的制备:将净浆一次性装满试模, 振动数次刮平,放入湿气养护箱。记录 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为凝结时间的 起始时间。 8.3 初凝时间的测定:30min后进行第一 次测定,当初凝针沉至距底板 4mm±1mm时,为初凝状态;由起始时 间到初凝状态的时间为初凝时间,用 “min”表示。
9.2 雷氏夹的成型:将准备好的雷氏式放在已 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净浆一次装满雷 氏夹,装时一手轻扶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 10mm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涂油 的玻璃板,移至湿气养护箱养护24±2h。 9.3脱去玻璃板,测量并记录每个试件两指针 尖端间距(A),精确至0.5毫米。将试件放入 沸煮箱水中蓖板上,指指针朝上,互不交叉, 在30±5min内煮沸,并维持180±5min.
12.5 13.0
18.0 19.0
5.5 6.0
5.8
/
不合格
11安定性的测定(代用法,试饼法)
11.2 试饼的成型方法:将按标准稠度用 水量检验方法抖制好的净浆取一部份分 成两等份。使呈球形,分别置于 100mm×100mm的两块玻璃板上。轻轻 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 缘向饼中央抹动,做成直径70~80mm、 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 饼。
箱的底部有大小功率二根电 热管,小的控制在900-1100 瓦;二根总功率在3600-4400 瓦
4.5 沸煮箱:能在30min±5min内将箱内 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状态并保持 3h以上,整个试验过程中不需补充水量。 4.6 雷式夹膨胀测定仪:标尺最小刻度为 自校 0.5mm。 4.7 大肚量水器:最小刻度0.1mL, 精度 1%. 天平:最大称量不小于1000g,分度值1g.
8 凝结时间的测定(二)
8.4 终凝时间的测定:在完成初凝时间测 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 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 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 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当试针沉入试体 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 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 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 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
4 仪器设备(一)
4.1 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JC/T 729的要 求(搅拌叶片和壁的间隙为2±1mm)。 4.2 标准法维卡仪:试杆直径 10mm±0.05mm;初凝针和终凝针的直径 1.13mm±0.05mm;滑动部分的总质量为 300 ±1g;与试杆、试针联结的滑动杆表 面应光滑,能靠重力自由下落,不得有 紧涩和旷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