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探析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探析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探析
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多环节、多层次所构成的复杂社会系统。

其运行目标也必然是一个由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的目标综合而成的目标体系。

位于这一目标体系顶端的是该系统的总目标,位于这一目标体系下属层级的是该系统的分目标。

财务管理的分目标服从于财务管理的总目标,财务管理的总目标则决定于财务管理的目的。

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的总目标,是实现财务管理目的的前提。

本文拟就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科学设置问题作一探讨。

毕业论文
一、对财务管理目标不同观点的评价毕业论文
有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有总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多种界定(荆新,1998)。

下面,便对这些界定逐一评价,以求为科学地设定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总目标提供依据。

毕业论文
1.对以总产值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评价。

毕业论文
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社会总产值目标曾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目标。

与其相应,总产值最大化也曾成为我国国营企业的奋斗目标。

调查资料表明,就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产值偏好(董辅(礻+乃),1992)。

由此是否可以推论,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产值最大化曾是国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呢?笔者
认为,产值最大化曾是国营企业的生产目标,但并不是国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这是因为产值不属于财务的范畴,也就不可能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流动资金、固定资金、专用基金三大资金的专项专用。

国家正是通过企业对三大资金的管理,达到实现国家的生产目标、投资目标和社会福利目标的目的。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国有企业的改制,以确保三大资金专项专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历史条件已不复存在,旧的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为新的财务管理目标所取代。

毕业论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探析毕业论文
2.对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评价。

毕业论文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企业投资主体单一,利益关系简单,实现利润最大化无疑是当时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

然而,在现代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利益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企业除要实现利润目标以外,还必须同时考虑降低财务风险和谋求长远发展的问题。

而利润最大化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无法涵盖规避财务风险与谋求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毕业论文
3.对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毕业论文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不同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后者只是体现了企业对价值增值的追求,前者则不仅反映了企业对价值增值的追求,还蕴涵了企业对降低财务风险与满足长远发展的要求。

因此,与利润最
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无疑更具全面性与综合性。

但也应该看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仅适用于上市公司,而不适用于非上市企业。

即便是上市公司,该目标也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在股票数量既定的情况下,股东财富的多少取决于股票市价的高低,而股票市价除与公司自身的经营、财务状况相关外,还要受到非公司所能控制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既然如此,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就不是公司所能有效控制的,以其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无疑会因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

二是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一个能层层分解的目标体系,否则就无法对财务管理的各个层面发挥指导、调节、控制作用,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显然不具有可层层分解这一特质。

毕业论文
4.对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毕业论文
在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种种界定中,企业价值最大化恐怕是目前最受推崇的一种说法。

笔者认为,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界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颇具科学性。

其根据在于:一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内含了对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率、尽可能低的财务风险与稳健的发展前景等多重要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二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不仅适用于上市公司,也适用于非上市企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同时认为,该目标还存在一系列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的问题尚待解决,因此,该目标至今还只具有理论价值,尚不具备实践价值与现实价值。

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总产值最大化是我国企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目标,而非财务管理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曾为西方经济学界普遍认同,并
得到过广泛运用,终因其内容单一而无法满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内容单一的缺陷,却因不具有可控性与可分解性而无法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又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只因存在种种技术层面与操作层面的问题而难以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总目标。

毕业论文
二、财务管理总目标与企业运营目的的关系毕业论文
人们往往将财务管理的目标和财务管理的目的混为一谈。

实际上,财务管理的目标并不等同于财务管理的目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目的的具体化,是为实现财务管理目的而设置的。

一般说来,财务管理的目的是相对稳定的、抽象的、简约的,而财务管理目标则是随着系统内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动的、具体的、丰富的。

毕业论文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企业规模不大,需要预付的资本不多,单个资本便通常能满足投资建厂与生产经营的需要。

故此,企业的资金一般来源于自有资金。

在这种单一自有资本的结构下,由于企业只需承担经营风险,而无需承担财务风险,且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意图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和解决资本积累的问题,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就比较简单,即只要确定好利润目标并付诸实施,也就架起了通向企业生产经营目的的桥梁。

毕业论文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企业规模的扩大,单个资本逐渐失去了
独立运营的能力。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信用经济加速发展,股份经济应运而生,企业资金来源逐步转向多元化与分散化,借人资本、股份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

上述变化必然引起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变化。

1.单一的自有资本结构向自有资本和借贷资本并存的二元结构的转变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的变化。

自有资本运动的目的在于不断增值,取得尽可能高的或满意的投资报酬,借贷资本运动的目的则在于取得利息和到期收回本金。

资本运动的目的不同,所追求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必然有所不同。

自有资本所追求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而债权人出于对自身所投资金的增值性与安全性的双重考虑,则不仅要求借人资本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还必然要求借入资本企业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

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与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形成,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以法律手段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正是顺应这一要求,在国家的民商事基本法、民商特别法和刑事法等法规中,一般都列入了有关破产实体、破产事件,破产犯罪及其刑罚的规定,许多国家还专门颁布了破产法(王保树,1997)。

按照破产法的规定,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实施破产的请求,以维护债权人自身的权益。

在这种法律环境下,一个企业既便有较强的获利能力,但若发生财务困难,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也有可能发生资金筹集的困难,甚至被破产清算的危险。

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既然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也就必然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