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储油罐机械清洗技术安全管理探讨

储油罐机械清洗技术安全管理探讨

储油罐机械清洗技术安全管理探讨
随着我国大型石油储罐的大量建设和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人工清罐已不符合环境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机械清洗技术所带来的新的安全隐患的增多。

如何找出并且制定措施控制危险,是如今新的研究方向。

通过分析清洗设备的组成以及清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了一些储油罐机械清洗可能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标签:机械清洗;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大型石油储罐的大量建设和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人工清罐已不符合环境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淘汰人工清洗是必然的选择。

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机械清洗技术所带来的新的安全隐患的增多。

如何找出并且制定措施控制危险,是如今新的研究方向。

1 清洗设备组成
(1)移送装置。

主要由真空泵、回收泵、抽吸槽、冷却水系统、气水分离罐等设备组成。

它主要用于抽吸和移送清洗油罐中的油。

工作时,用真空泵将抽吸槽保持在真空状态,被清洗机溶解的淤渣及油被抽吸到抽吸槽中,在通过回收泵移送到接收油罐中。

同时,被真空泵抽吸的可燃性气体,又被送回到清洗油灌中。

(2)清洗装置。

主要由清洗泵,热交换器等设备组成。

它主要用于压送清洗油给清洗机。

其原理是用清洗泵给罐顶清洗机提供一定压力的清洗油和水,同时用热交换器给油、水加温,这样能提高清洗效果。

(3)喷射清洗机。

主要由喷嘴、齿轮箱、喷嘴角度指示盘等部分组成,机械清洗时,喷嘴可在水平方向进行360°旋转,垂直方向0-1400之间上下移动,顶板、底板、壁板均能被自动清洗。

(4)油水分离、回收装置。

它属于国内配套设备,由一台油水分离器和一台浮油回收泵组成,主要用于温水清洗后的油水分离和浮油回收。

(5)氮气注人装置。

主要由氮气罐、汽化器等设备组成。

它主要用于向罐内注人氮气,使作业油罐罐内氧气浓度保持在8%以下,保证整个施工作业都在惰性气体环境下进行。

(6)气体浓度监测装置。

自动测试清洗油罐内6个部位的氧气浓度和可燃烧气体浓度,并指示和记录其测试值,是清洗施工的重要安全监测设备。

2 技术原理和过程
2.1 技术原理
原油储罐机械清洗工艺是利用喷射清洗机将清洗介质在一定温度、压力和流量下喷射到被清洗表面,除去被清洗表面的凝结物和淤渣,并进行回收的一种工艺方法。

清洗介质是原油或同种油。

根据施工要求和现场状况,热水和柴油也可以作为清洗介质在原油清洗后使用。

原油清洗工艺须借助较纯净的原油,通常要一个与被清洗罐相邻的储油罐作为原油回收罐。

原油清洗设备与清洗罐是用工艺管线连接到一起,组成一个清洗系统。

在清洗机工作过程中,适时地注人适量的氮气,以使油罐内的氧气浓度被控制在8%以下,达到防火、防爆的安全条件。

最后打开检修孔做最终清扫。

2.2 工作过程
(1)原油移送过程。

是指在清洗机开动之前,将进行清洗油罐中有流动性的油,移送到其他油罐中的过程。

通常从油罐下部的排放管口抽吸移送。

为了防止清洗机作业时的静电等导致火灾,向气层部分注人惰性气体(通常使用氨气),在这一过程中,将有流动性的油全部移送到其它油罐。

(2)油中搅伴过程。

在罐底淤渣堆积高度较高,致使罐顶支柱不能着底时(通常为Zm以上),为了降低淤渣的高度而进行该作业。

该作业有两种施工方法:循环式油中搅拌作业,主要用于淤渣的总量不多,但局部堆积很高的情况;对流式油中搅拌作业,主要用于淤渣量多,罐顶支柱不能着底的情况。

从实际作业情况看,两种搅拌方式相比,对流方式效果好。

(3)同种油清洗过程。

即用清洗机喷射干净的原油,打碎、溶解油罐内的淤渣,使其分散、流动化,并将其排出到油罐外的过程。

(4)热水清洗工程。

通过同种油清洗工程后,基本上除掉了油罐内的淤渣及凝油,但为了进一步进行脱油进行热水清洗。

这种清洗,是用清洗装置抽取油水分离槽中热水,加压后用清洗机喷射打到油罐的各个部位,在向油罐中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后,用移送装置抽出油水混合物打回油水分离槽内,使油和水分离,将浮油用外加收油泵移送给接收油罐。

如此循环,边加热边进行清洗,最终把残油移送干净。

(5)油罐内部清扫过程。

在热水清洗过程结束后,就可打开储油罐人孔、清扫孔,通过强制通风,确定罐内无任何有毒及可燃气体后人工人罐清扫,把残留在油罐内部的土砂、铁锈、固态物、残存淤碴清除到油罐外,达到动火条件。

3 清洗过程存在的问题
(1)清洗机在单盘上的布置每台清洗机的设计有效作业半径为:顶板为14m,底板为15m。

因为是首次使用该技术,为了确保清洗效果,施工方以有效
半径12m为基准,确定出外周部清洗机的配置数量及位置。

这样2*104m3的储罐共布设9台清洗机以满足清洗要求。

(2)热水清洗过程中温度过高会导致原油乳化,温度过低又会造成清洗效果不佳,无法彻底祛除罐壁油污。

一般情况油罐内壁上油污溶解温度为60℃,油罐一次密封耐热温度80℃,清洗的热水温度应控制在70℃左右。

(3)清洗机出口压力控制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清洗机的油中搅拌、击碎、溶解淤渣,实施清洗的功效,其出口压力应控制在0.6MPa左右为好。

(4)防爆措施的选择在实施油中搅拌,残油移送,温水清洗施工中,由于清洗机不间断地动作,油罐内的空间充满着氧气和可燃性气体的混合气,所以要适时、适量地混人氮气来置换、降低可燃气体和氧气浓度,达到防爆、防火目的。

4 安全控制措施
(1)防爆炸措施。

浮顶油罐在清洗时,静电火花引起点火的可能性很小,根据ICS油罐清洗准则,若有二套或少于二套的清洗机同时使用,不控制空气层也能进行操作,所以只要妥当和仔细操作清洗机时,不会发生爆炸,但为了防止万一,仍要采取防爆措施。

防止爆炸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气体的浓度,可燃气体与氧气(空气)混合气体的燃烧爆炸发生于两者处于一定混合比例时。

偏离这种爆炸环境就可保证安全,非爆炸环境有:
①氧气的低浓度状态(小于等于11vol%),惰性环境。

②过浓可燃气体(大于等于10vol%),过浓环境。

③低浓度可燃气体(小于等于1.5vol%),过缺环境。

不难发现,除非是过浓可燃气体,否则即使有点火源,也不会发生爆炸,在三种状态中,施工现场最能保证安全的是A中的惰性环境,通常把氧气浓度保持在8vol%以下。

但实际操作清洗机的过程中,油罐中的空气要保持双重安全环境,即惰性环境和过浓空气环境。

为了达到8vol%的惰性环境,通常采用注入惰性气体的方法。

(2)氧气浓度的控制。

氧气浓度是由带有报警的自动连续测量仪来测定,按氧气浓度的趋势,来控制罐内的惰性环境,油罐里各个方位的气体成分几乎是一致的,氧气浓度的差异也一般保持在1%以内,可以认为油罐里的气体成分均匀,因为清洗机运转时可将气体搅拌,如果外界气体进入油罐,其氧气浓度会上升。

外界空气进入油罐有以下两种情形:
①油罐中的温度因夜晚或冷空气而降低,罐里的空气收缩使外界空气进入;
②油罐上的开口使内部和外界的空气交换,它包括:清洗机安装处、浮船周围密封损坏等。

以上两种情形中,温度下降时外界的空气流入量较大,一般说来,罐内气体会因外部环境1℃的温度变化,而以1/273的比例膨胀或收缩。

目前进行的储罐清洗作业,是以惰性气体气为介质来进行安全保护的,既能保证安全、又能降低成本,这将为推广机械清洗设备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朱国文,王庆峰,唐金柱,付雪峰.储油罐机械清理的应用[J].油气地面工程,2002,(1).
[2]陈涤非,李学彤.10×104m3浮顶罐的应力实测与分析[J].油气储运,1988,(6)
[3]庞晓华.一种新型的浮顶罐密封技术问世[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3,
(4)
[4]刘建强,匀绘.机械清摧技术推广与应用[J].油气地面工程,2003,(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