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汉字谐音的调查报告篇一:汉字的调查报告研究课题名称:汉字的文化调查报告设计者单位:北京市和平里第四小学设计日期:20XX年11月8日所属年级:五年级指导教师:徐文课题组成员:全体五年级5班的学生。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背景说明:汉字的产生及发展时间非常长,因此有很多演变以及不解之谜。
我们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五年的语文知识了,认识了多少的汉字,但是有很多汉字中蕴藏的内涵我们还是不很清楚。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了解。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汉字历史悠久,因此不仅在我们的国家文字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不解之谜,并且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文字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在我国的文字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变迁产生了很多有意思的变化。
因此,对我们的祖国文字进行更多地了解调查,能够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会更有兴趣。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文字的起源、发展和变化的了解,更深入地对文字的内涵有所了解,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文字的作用,掌握文字的一些扩展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经历研究的过程。
(2)学生通过研究活动培养自主能力和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学生通过和小组同伴的协作互助经历合作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身边的文字,培养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2)指导学生科学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文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专题学习面向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学生有了初步的上网搜集信息进行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对新事物和新知识有着较强烈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对生活中的汉字有着浓厚的兴趣。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本专题学习的主要主要通过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而且还能通过学生对于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小组内互相沟通讨论,理解这些领域中汉字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推荐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通过搜索网络和图书报刊、杂志等资源,进行文献学习。
2.推荐研究步骤(1)第1~2周,信息收集阶段,通过各种新渠道了解有关生活中汉字起源和演变的情况。
(2)第3~7周,小组组织一个有关文字知识的专题讲座,由小组中推举同学主讲。
3.学习进度安排(1)第1周,组成小组,提交活动设计方案。
(2)第2周,开始自主活动。
(3)第3~4周,综合实践研究实施阶段。
(4)第5周,综合实践总结阶段,撰写汉字起源、汉字发展、谐音趣闻等专题报告。
(5)第6周,综合实践汇报阶段。
(6)第7周,评价和反思阶段。
4.成果要求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学习中,每个小组都要提交下面的作品:(1)实施计划:以word 文档形式提交。
(2)开题报告:演示文稿。
(3)活动计划和活动报告:以word文档形式提交。
(4)结题报告:演示文稿、小报。
(5)知识讲座:“有趣汉字”的主题讲座。
5.评价方法以过程性评价和定性评价为主。
五、资源设计1.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1)文字领域的老师及相关人员。
(2)电脑、网络等技术支持。
2.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1)照相机、摄像机、电脑等记录设备。
(2)文献性杂志、生活杂志等资料。
(3)必要的基础知识学习。
六、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七、总结提高在专题学习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小组长评价、小组组员互评、个人自评等方面。
教师要对本专题学习内容和各项目标完成情况加以总结。
具体评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2)专题知识的掌握程度;(3)研究方法和策略是否得当;(4)各项成果是否如期保质完成;(5)创造性见解的提出。
篇二:语言文字调查报告语言文字调查报告汉语是中华民族的结晶,体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学习汉语,热爱汉语,不仅是学习态度,而且是一种民族感情,是一种爱国情绪。
而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千百年地流传了下来。
他是先人们智慧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历史成果。
中国汉字每一个字都是创造而成的,其字形、字象、字音、字义都与中国文化紧密相关,都具有不可低估、不可否认的文化价值。
因此,规范汉语用字变得必不可少。
社会用字规范化指的是按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政策、法令、标准,逐步纠正、消除文字使用上的混乱现象,正确地使用汉字。
具体说就是不写错别字,不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不使用已经被淘汰的繁体字、异体字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制定了推行规范汉字的各种政策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关于企业、商店的牌匾、商品包装、广告等正确使用汉字和汉语拼音的若干规定》等等,这些标准既是社会用字规范的标准,也是社会用字的法律依据。
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施行,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问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当前的社会用字的确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损害了汉字的正常使用和健康发展,弄清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的具体情况,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促进社会用字规范化、维护文明的语言文字交际秩序,是十分必要的。
城市街头用字是社会用字的一个主要方面。
街头用字规范化,对提高全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一个国家整体文明程度、文化素质、精神风貌的重要表现窗口。
“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应该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为了完成本学期短学期语言文字调查关于汉语规范用字的社会调查理论分析报告,我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在常熟市最知名的商业街之一——方塔街,对用字规范化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范围、内容及方法20XX年6月27日,我组成员对常熟市方塔街的社会用字进行了小规模的调查。
调查的地理范围是方塔街及方塔东街。
此次调查主要围绕社会用字问题,具体内容有:1、汉字使用规范化问题,包括有无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简体字等;2、乱改乱造使用谐音造词问题;3、英文外文的规范使用问题;我们在调查中主要抽取了街道标牌、招牌、牌匾、店牌、广告、电子屏幕、物品名称、货物包装、宣传海报等各方面的用字情况,在对取到的样本进行整理统计后做出调查总结,最后在调查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总体整理分析,写出此报告。
二、总体情况通过调查,我发现,调查内容中所列的几大类问题在方塔各街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和突出。
此次调查中总共查出各类错误多处,具体分布如下。
方塔街区各街道在社会用字上的不规范现象总是主要集中在使用错别字、谐音造词这两大方面,而繁体字、简笔写字、外文用法错误、、旧字形等方面的错误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在这些不规范的社会用字中,错误率较高的是个体商店的广告、招牌,小摊小店的手写体物品名称,张贴在街面上的各类临时性通知、通告、告示、说明等等。
其中商店的广告、招牌等其字体、字号清晰醒目,影响范围较大,而贴在街面上的各类临时性通知、通告、告示、说明等,其字体、字号并不十分醒目,影响范围较小。
在书写方面,一般是手写体出错较多,特制的印刷体出错较少。
这就说明要使社会用字日趋规范,创造一个规范、文明的社会用字新面貌,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错别字问题。
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仍是存在的。
我们调查的地点是方塔街区,是常熟的市中心地带,大多数正规店面的招牌都是正确使用规范汉字的,只有少数手写标识语才出现错别字。
具体实例如,把“莫城”写成“漠城”,这是十分不应该的,莫城作为常熟的一个知名地域名称,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率极高,影响极大,所以此类问题应更加注意。
另外,有把“年轻”写成“年青”的店面广告标语,这是一个极为低劣的错误,此类问题是能够避免的,店家应当注意。
另外,我们还经常看到此类错误:例如汽车站通告:“班车途径客运总站”中的“径”(应为“经”);在某旅行社广告:“谒诚为您服务”中的“谒”(应为“竭”);百货大楼:“季末清仑”的“仑”(应为”仓”);某商店:“房屋折迁”的“折”(应为“拆”);信息广告栏:“诚聘监时工”的“监”(应为“临”)等等。
以上几例用字都是错用了形近的别字,其中“径”和“经”还兼有同音替代的错误。
写错字的如,“水笼头”的“笼”写成“龙”等等。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手标识语大多是由街边小贩,商店员工自己手写上去的,这样的错别字的出现一部分是因为写字的人文化水平不高,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用形近字,形声字,同义字等代替;当然也可能是写字人不够仔细,粗心大意不小心写错,即使事后发现也懒的再改,任由错别字“登堂入室”。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一种灿烂的文化。
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不注重文字的传统写法,常常自己胡编乱造,结果出现了很多错别字。
错别字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便,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接触认识汉字会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
仔细观察,在我们的周边环境中,存在着不少错别字。
其实只要大家细心一点,仔细一点,遇到不会的字查一下字典,那么错别字的数量会大大减少。
2、繁体字问题。
繁体字主要集中在一些商店、宾馆牌匾中,也有少数出现于广告里。
在取得的这类样本中,有些完全使用繁体字;有些是在同一个牌匾或题词中,繁体字、简体字夹杂使用;有的完全用繁体字,有些是在同一个字中半繁半简;有的是书写错误、笔画走样。
如下图中的“轻放”繁体字应为“輕放”,在书写过程中犯了半繁半简的错误。
篇三:中国汉字调研报告1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调研报告班级f国贸1202班组员花名册刘金20XX18910204赵银霞20XX18910215孟真20XX18910322南琼20XX18910323汪记南20XX18910324调研题目:大学生对中国汉字的认知调研目的:通过对大学生问卷调查,获取大学生对中国汉字认识程度以及2存在问题而提出相应改善或发扬的方法论。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通过校园内问卷及网络问卷调查两种方法。
调查对象:河南工业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学生。
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发展,矛盾,联系以及辩证法,规律,两点论及重点论等理论。
调查意义:近期央视科技频道cctv10《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了社会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广泛关注中国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必修的课程之一,也是作为中华民族使用中国文化精髓工具,能让我们找到古代与当代中国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见证与纽带。
本文研究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汉字的了解程度以汉字及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对存在问题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方法。
调查思路:通过随机给我校大学生分发调查问卷,收回后进行整理统计,来了解大学生对大常使用的中国汉字书写和读音(拼音)范围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