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1.1 任务由来长沙市是湖南省省会,是湖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现辖芙蓉、天心、岳麓、雨花、开福五区和长沙、望城、宁乡三县及浏阳市,总面积11819.5 km2,其中市区面积556.33 km2。
境内主要水系为湘江。
湘江由南往北纵贯长沙市区,将城市分为东、西两部分,不仅是长沙市上百万人民生活和生产的主要水源,也是主要的纳污水体。
长沙市尤其是河西岳麓区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经农田、菜地、鱼塘、港渠进入湘江,使湘江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对水体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2000年长沙市城市排水量已达到90×104m3/d,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仅有32×104m3/d,加上正在建设的长善垸污水处理厂,至2010年总处理能力仅为44×104m3,污水集中处理率仅达到43.1%,这同国家关于2010年全国“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的要求和《长沙市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的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的宏伟目标相差甚远。
同时,《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到2005年长沙、湘潭、株洲、衡阳、岳阳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湘江长沙段的水质污染问题,保障长沙市人民用水安全,提高长沙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促进湘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长沙市计委、建委、公用事业管理局、长沙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在河西三汊矶建设xxxx污水处理厂工程。
建设处理规模30×104m3/d(近期)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的排水管道系统。
本项目汇水区域面积为69.87km2,规划服务人口2010年43万人,2020年65万人。
项目投入运营后,加上正在建设的长善垸污水处理厂,至2010年长沙市污水处理能力将由目前的32×104m3/d增加到74×104m3/d。
目前《xxxx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建议书》已获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复(湘发改地区[2004]522号)(见附件一)。
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长沙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委托xxxx进行岳麓污水处理厂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见附件二)。
接受任务委托后,xxxx成立了项目环评工作小组,并会同建设单位、协作单位、设计单位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编制依据(1)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环境》(HJ/T2.3-93);(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5);(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97);(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96);(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9)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清洁生产促进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1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14)《国务院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批复》(国函[2001]169号);(1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十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16)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号);(1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8)长沙市人民政府,《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19)长沙市人民政府,《长沙市生态规划》(2003-2020);(20)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湘政发[2004]19号);(21)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长政发[2001]10号);(22)长沙市人大常委会,《湘江长沙段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3)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湖南省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通知》(湘政函[2003]77号);(24)《长沙市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的通知》(长政办发[2004]16号);(25)《长沙市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方案的通知》(长政发[1999]45号);(26)《望城县政府关于公布望城县水环境功能的通知》(望政发[2004]13号);(27)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xxxx 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建议书》;(28)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xxxx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湘发改地区[2004]522号);(29)长沙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环境影响评价任务委托书》。
1.3 环境保护目标xxxx污水处理厂工程包括岳麓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道工程的建设,为改善湘江长沙段水质,本工程建设期及营运期的环境保护目标如下:(1)保护湘江二水厂(新址)取水口上游1000m至傅家洲尾(其中:桔子洲以西湘江小河水域除外)为II类水质(长度16.7km),保护冯家洲头至望城县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m为Ⅲ类水质(长度1km),保护望城县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m至下游200m水域范围为II类水质(长度1.2km),保护望城县水厂取水口下游200m至矮洲子水域范围为Ⅲ类水质(长度1km),保护评价河段内的其它河段为III类水质;(2)保护污水处理厂建设地点周围居民、南村小学和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不受恶臭的影响;(3)保护污水处理厂及泵站附近居民不受噪声干扰;(4)保持污水处理厂建设地点及排水管道沿线的水土,避免施工开挖作业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5)保证施工期施工作业区域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及交通畅通安全。
本工程位于长沙市城市供水水源下游,长沙市外环线三汊矶南村刘家河处,处于城市规划中心区的外缘,本工程重点环境敏感目标见表1-1、图1-1。
xxxx污水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1 重点环境敏感目标一览图1-11.4 评价范围汇水区域评价范围为xxxx区的麓南纳污区、三汊矶纳污区、望城坡纳污区,总面积约69.87 km2。
湘江河段评价范围从猴子石至望城县乔口约45km的河段;声环境评价范围为拟建厂址厂界及泵站周围100m范围内;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拟建厂址及附近地区;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拟建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道沿线长38458m、两旁各20m宽的区域,共计1.68km2。
1.5 评价标准1.5.1 环境质量标准(1)湘江二水厂(新址)取水口上游1000m至傅家洲尾(其中:桔子洲以西湘江小河水域除外)、湘江望城县饮用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m至下游200m水域范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类水质标准,评价范围内其余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域水质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3)污水处理厂建设地点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标准,污水处理厂南面是规划中的长沙市二环线,东面紧邻湘江防洪道路,声环境执行4类标准。
1.5.2 污染物排放标准(1)汇水区排污单位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三级标准,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的B标准;(2)废气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3)污水处理厂西、北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II级标准,南面厂界和东面厂界要求达到IV级标准;(4)施工现场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5)污水处理厂污泥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污泥控制标准。
以上标准均已经得到长沙市环境保护局的发函确认(附件三)。
1.6 评价专题设置及评价工作等级1.6.1 评价专题设置本次环评根据污水处理厂及排水管道工程建设的特点以及建设区域现有环境特征,设置五个评价专题:(1)工程分析;(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3)环境空气影响分析;(4)声环境影响评价;(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6)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6.2 评价工作等级本工程属于城市建设污水集中处理项目,设计规模为30×104m3/d(近期),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要求,本项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如下。
1.6.2.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为近期30×104m3/d,远期60×104m3/d,即建成营运后废水排放量为近期30×104m3/d,远期60×104m3/d。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质为非持久污染物BOD5、COD Cr、SS等,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湘江长沙多年平均流量为2131m3/s,属大型河流,项目纳污区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或II类水域。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中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要求,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1.6.2.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建成营运后污水处理厂运营时会产生少量的恶臭物质,对厂址附近带来环境空气的污染影响,但由于这类污染物属无组织面源排放,排放量较小,且建设地点附近环境空气敏感目标较少。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93)》要求,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1.6.2.3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建成营运后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污水处理厂噪声及泵站噪声,根据工程设计对强噪声设备采取必需的环保设施,工程建成前后噪声增加值不大,并且污水处理厂建设地点附近声环境敏感目标较少,距离厂内噪声设备较远,项目建成前后受噪声影响的人群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