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下午好!今天,是本学年第一期家长学校开课的日子,我谨代表全校师生感谢家长的光临,同时恳请大家对学校的学校管理、学校建设、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提出宝贵意见。
今天我主要想同家长朋友们交流“良好习惯、共同学习、健康成长” 三个话题。
一、良好习惯的培养相信大家一定都很熟悉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意思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比他能学到多少知识重要的多。
这一点大家有认识但重视不够。
所以无论是我们做老师的,还是做家长的,都应该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做起。
当然,“习惯的培养”这个话题很大,内容也很多。
所以今天在这里我想谈这样几点习惯的培养。
首先是做人、做事的习惯1、讲诚信守信,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它将给人带来成功和幸福。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功和幸福,自然就希望孩子成为诚信可靠的人。
可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过说谎的经历。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说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于是任其发展;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则如临大敌,对孩子严加斥责甚至打骂。
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改变孩子说谎的不良行为,甚至还有可能强化。
其实孩子的说谎是有原因的:有的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 有的为了炫耀而说谎:有的为了取悦他人而说谎; 有的为了逃避父母的责罚而说谎……所以,我们应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和心理因素,冷静分析, 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这里给家长两点建议:1)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
家长要求孩子讲诚信,首先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
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诺,孩子就会受到暗示,跟着模仿。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了诱导孩子做某件事,总是轻易地许诺孩子某些条件,但是事后却没有兑现。
孩子的希望落空后,就会发现父母在欺骗自己,就会从父母身上得到一些经验,一旦这些经验转化为孩子说谎的行为时,作父母的恐怕要后悔莫及了。
2)常和孩子签约。
为了某些事和孩子签定条约,一方面是培养孩子诚信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约束家长自己对承诺的兑现。
要经常大声对你的孩子说:不兑现承诺是可耻的行为; 光说是不管用的,要采取果断措施让孩子接受惩罚,惩罚的目的是让你的孩子去自己发现:不兑现承诺是要吃苦头的。
但别忘了在惩罚孩子之后,和孩子“重新签约”。
重新签约是给孩子台阶下,也是给孩子新机会。
2、有爱心有爱心,心中有他人,是一种优良的品德,每位家长要及早教育孩子具有这种品德。
“有爱心”的教育对当今独生子女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啥给啥。
父母的悉心,培养了孩子的毛病:吃独食,想干啥就非得去做,不管别人的感受。
孩子从小在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全身心的爱中泡大,却从不觉得爱的珍贵,认为给予他的是天经地义的。
他们不知道长辈对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爱他,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些爱而有感受,有感动。
这样的孩子心中就缺少爱。
那么如何培养这人类最宝贵的情感呢建议一、爱他要让他知道。
不要说母爱是无私的,要告诉你的孩子这是妈妈对你的爱。
要让他体会到身边的人是在爱他,要让他体会到幸福,从而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学校一直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例如:妇女节,教师节,“留守儿童之家” 等活动,让孩子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身边的人,感恩社会。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互相关心,比如吃饭时,爸爸没回来,妈妈要提醒孩子给爸爸留饭留菜或耐心等待爸爸。
当孩子学着给父母做一点事时,哪怕是给父母倒杯茶、拿支笔,都应该给予鼓励。
建议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父母要做出榜样,主动、热情地关心家人或其他人。
例如:孩子和妈妈一起坐在公共汽车上,上来位老人,孩子要起身让座,可妈妈不准,而且把头转向窗外。
乍看之下,也许是一件小事,但在孩子心灵上,却可能会留下阴影,也许他从此永远也不会给老弱病残让座,从此失去了关心别人的好品格。
3、讲礼仪教育孩子讲究礼仪是让他们学会做人的必修课。
作为宜阳县的窗口学校,我们一直致力于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例如:学校一直坚持的校园门前一条街”的清洁活动,就是期望通过孩子的实践体验,感受劳动的辛苦,从而养成文明的习惯。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一面捡垃圾,一面制造垃圾,吃完的早餐袋、垃圾袋随手乱扔,没有入垃圾桶,根本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这里,恳请家长配合学校从细节着手,一点一点地训练。
当然,这种训练是长期的,需要坚持,才能形成好的习惯。
父母良好的行为举止是对孩子最生动、最有效的教育。
作为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说到这儿,我先想让家长反思几个问题:您有当着孩子的面乱扔垃圾吗?您有当着孩子的面出口伤人吗?当孩子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您有制止吗?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教育子女要礼貌待人,与人为善,自己却常常与人发生摩擦时,一不留神就口吐脏话了。
所以,作为家长必须养性”,注意修身创建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让孩子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同时,我们要教育孩子懂得规则。
我们教育孩子举止要文明,对人要有礼貌,就要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什么是社会公德,如何遵守社会公德,哪些是文明的行为。
培养孩子文明礼貌‘遵守规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讲清规则,二是培养克制能力。
学校老师平时很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在学校很好,可回到家,如果家长不重视,结果等于零。
4、会与他人交往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学校是快乐的,特别是能多结交几个朋友。
但有的家长又总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朋友玩,或受到别的同学的欺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会与人交往呢?建议一: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乐观的孩子是比较受欢迎的。
乐观来自良好的心态,父母在平时要教孩子每天面带微笑,出门之前打点好仪容仪表,带着愉快的心情上学校。
这些都能帮助孩子自信地面对同学。
告诉自己的孩子:在与同学交往中,要尽量少麻烦别人,多帮助别人。
要学会平等地与人相处,不能要求别人听自己的,帮助自己做这做那,如果事事要顺自己的意,其他的孩子是不会喜欢你的。
建议二: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巧。
如:多使用礼貌用语,孩子主动和同学打招呼问好,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宽容同学的缺点和过错,真心诚意待人,讲信用等这些交往技巧能够帮助孩子与人交往中获得他人的好感。
另外想提醒一点:有的家长喜欢教育孩子“在外可不能吃亏”,甚至只听孩子回家说被xx 欺负了就气得自己去批评训斥那个孩子,甚至和对方家长产生矛盾,大打出手,这种不冷静的行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同时也会让您自己孩子变得自私自利。
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首先看看自己能不能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告诉老师帮助解决。
做父母的应该努力让孩子养成宽容大度的胸怀,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做,不仅会让他感到快乐,同时也会给他更大的生活空间与成功的机遇。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1、专注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注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
建议一: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或做作业时,家里一定要保持安静。
建议二:让孩子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这一点太重要了! 现在有不少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不一定是老师留的作业多,主要是孩子养成了磨磨蹭蹭的坏习惯。
家长和孩子共同协商,制定一个时间表,一经制定就要严格执行,但不要把时间排得太满,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孩子坐着不动,越是这样,孩子越不能集中注意力。
对于低年级孩子,如果作业量超过了孩子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应该让孩子分割作业,一部分一部分地来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使孩子的学习有张有弛,提高学习效率。
2、独立思考常见到这样的父母,孩子从早晨一睁眼,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卡在父母的手里,什么时间干什么,学什么,都是经过细细推敲,精打细算的,遇到问题一律父母来解决,时间长了,孩子没有了自我,没有了自己的思维,丧失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点是最可怕的。
孩子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 二是发展思维技能。
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孩子。
可见, 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建议一:家长不要做到有问必答。
许多孩子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
如果父母对孩子有问必答,虽然解决了孩子当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孩子会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遇到问题时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这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
建议二:让孩子自己来处理问题。
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与同学有矛盾啦, 想当班干部啦,有不明白的地方想问老师啦等等,对于孩子的问题, 家长不要去替孩子解决,而是应当与孩子一起讨论、共同设计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分析、归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最后讲一点就是请家长多与学校联系,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沟通交流,从关注孩子教育的角度说,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也很有必要。
个班四五十名学生,老师不能个个都照顾的那么周到。
我们希望通过交流,为我们的孩子创造更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科学的帮助。
第二个话题:共同学习学习是一种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的认识活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要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最佳学习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仅依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教师的辅导,也需要家长的参与。
所以我们希望父母能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目前,学校在创建“书香校园”,“学习型组织”,也希望能不断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 书香家庭,学习型家庭,与孩子一同成长。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我们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孩子的成绩考了多少分,他学会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培养孩子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凡是优秀的学生,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几乎所有的优秀学生都有着共同的好习惯,那就是阅读,大量地阅读。
读书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它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到孩子生的发展。
老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大门。
三、健康成长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培养人的终极目标。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对孩子进行科学、系统的安全教育,既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学校和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直以来,“安全教育”是我们工作最关注的重点,我们都努力去创造这个美好的环境,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学校的一些主要做法首先,针对疾病防治工作,我们每天进行晨检。
了解学生出勤、身体等情况,并及时与家长沟通。
其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根据季节特点,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疏散演练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对突发事件的逃生能力。
再次,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安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