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高等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

中日高等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

中日高等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中日高等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逯振礼1 程海燕 2(1.繁峙县砂河三中,山西繁峙 034300; 2.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637009)【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还需借鉴别国的先进经验。

日本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无疑是较成功的,本文通过对中日高等教育体制的比较,主要包括行政体制、管理体制、评估体制等的比较。

总结两者的差异,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中日;高等教育体制;比较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Lu Zhen-li, Cheng Hai-yanMiddle School of Shahe, Fanshi Shanxi 034300;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Abstract: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as not very perfect, has hindered our country higher education's development, for this reason we must to lear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Japan's higher education is undoubtedly the more successful. This article will compare Chinese and Japanese higher educational system, including the comparison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assessment system, and so. Summarizes their difference,作者简介:?逯振礼(1984-),男,山西天镇人,繁峙县砂河三中数学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教学与管理工作。

程海燕(1986-),女,山西长子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

provides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 higher education's development.Key words: China and Japa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Comparison 高等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而高等教育的体制又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多次的调整与改革,体制方面也有了重大调整,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

资源十分缺乏的日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其发达的高等教育是分不开的。

而这其中良好的高等教育体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与日本的相比差异较大,本文将对其进行比较。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统一体,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包括多个不同的部分,下面将从办学体制、行政体制等方面对中日教育体制进行比较。

也许这些方面并不能涵盖教育体制的全部内容,但笔者希望能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益的启示,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更好发展。

一、中日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的比较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是指高等学校与举办者之间的关系,包括不同办学主体关系所构成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

[1]中日两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各有特点,存在差异。

(一)中日本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日本高等教育包括国立和私立大学两种,日本政府也参与高等教育的办学及管理,而且它有一批高质量的国立大学,但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是私立大学,承担了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任务。

在日本私立大学的设立非常容易。

如2001年日本四年制大学在校生私立占 73% ,短期大学占91%。

[2]这对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以前一直实行以“国有、公办”为基本特征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大致有三种主要的体制。

一是由教育部直属,二是由中央有关部委举办的高等学校,三是地方政府举办的高等学校。

[3]后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教育的体制也开始改革,从1985年开始,颁发了多个扩大高校自主权的文件。

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这种格局也是今天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办学体制。

(二)两者的比较从中日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具体内容来看,两者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日本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私立高校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有一批实力较为雄厚的高等大学。

我国虽然也提倡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但实际上我国私立高校的地位远远低于公办高校。

2.日本的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有较为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这种保障直接推动了其高等教育的较好发展。

我国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还很不完备。

3.日本政府在其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很好的发挥了其规划作用,使得其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能够良性运转。

中国政府在高校的发展中也发挥了作用,但是与日本相比其参与较多,使得高校缺乏办学的自主权,制约了我国高校的发展。

(三)启示从中日两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办学体制还存在缺陷,我们从日本可以借鉴以下几点:1.努力为私立高校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推动私立高等学校的发展。

一个国家教育的良好发展,不仅要依靠国家的力量,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而我国民办高校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国家的大力支持,发展状况很不乐观,这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注意,并努力为其提供经济的、政策的支持,使它们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

2.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的支持。

正如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一样,教育及高等教育的良好发展也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但是,在我国法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教育方面的法律和规章也还难以保障教育的良性发展,还需进一步完善。

3.在加强国家、政府对高等教育规划的同时,给高校更多的自主权。

如果高校过分的受行政的干预,就不能灵活调整发展方案,从而制约其发展。

因此,国家要减少干预,给高校更多的自由。

二、行政体制的比较(一)中日高等教育行政体制的比较中国和日本高等教育的行政体制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中央和地方相结合。

在日本国立大学归文部科学省直接领导,公立大学归地方的都、道、府、县领导,私立大学属于私人办学。

[4]但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其私立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的高等学校也分为教育部直属院校、省属院校及私立高校。

与日本所不同的是我国的私立高校仍然没有脱离国家行政的干预和约束,但国家对其各方面的支持力度较小,发展的空间较窄,所以发展状况不能令人满意,这与日本高等教育中私立学校占了大半壁江山的状况无法相比。

(二)启示1.从中日两国高等教育行政体制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体制有其合理的地方,可以在国家的领导下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对于这一点我们还要进一步加以完善,更好的发挥这一体制的作用。

2.在教育行政体制中对民办高校的地位加以确立,使其能更好的发展,最终发挥其对经济、政治、文化的促进作用。

三、管理体制的比较(一)中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比较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外部管理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

外部管理主要是指国家、社会等高校以外的管理,而内部管理主要指高校对自身的管理。

日本和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差异:2002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关于新的“国立大学法人”形象》规定今后日本的国立大学法人制度的五大特点:(1)确保国立大学自律性经营;(2)引进民间的经营方式;(3)在大学管理层引进校外专业人士;(4)教职员的身份向非公务员型过渡;(5 )采用第三者评价。

于2004年正式在全国实施。

实行这种制度后国立大学管理体制宏观上由文部科学省管辖转为法人自治,内部管理体制由以往的以学部为中心的教授自治转为以大学为中心的责任管理体制。

[5]目前日本大学内部的管理体制,少数实行的是校长、副校长负责制;相当一部分实行的是“教授制校”与“校长负责”相结合的体制。

[6] 私立大学方面,日本政府还是施行以前的公助私学的办法,通过财政补助方式资助高校,以此主导私立大学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

计划经济时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高校主要由教育部统一领导。

高校内部管理实行校(院)长负责制。

1957年以后逐步形成了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以省级管理为主的新体制。

内部管理也发生了变化,高校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

现今,我国高校管理体制转变为政府以法规、拨款、信息、服务等为主的宏观管理,高校的自主权逐步扩大。

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教育管理体制。

[7]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但仍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二)启示日本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主要是“学校法人制”,国立、公立或私立学校的内部管理和运作由该校校长负责。

“校长掌握教务,统辖和督导全体教职员工,对国家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不必直接负责,所以不服从不当的行政干预。

”[8]校内实行的教授会治学等,都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的自主权,使高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这是我们需要借鉴的,过分的行政干预不利于其发展,我国也应该实行这种以学校自身为主的管理体制。

四、评估体制的比较(一)中日高等教育评估体制的比较对高等教育的评估是保障教育质量的手段之一,一套好的教育评估体制无疑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日本在高等教育评估的实践中走在世界的前列,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评估制度。

在这方面我国与日本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评估主体不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主体是国家及其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是国家组织的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进行评估时依靠的社会力量,处于从属地位;学术机构和社会团体参加教育评估只是一种补充。

[9]这种评估主体带有明显的行政性,而且较为单一,所以功能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真正发挥评估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日本高等教育的评估主体是各种高等教育认证评价机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