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常规及尿常规临床意义

血常规及尿常规临床意义


细胞信息
- FCM 荧光
反应RNA和DNA
分光镜
侧向散射光
反应细胞内部结构
激光束
前向散射光
反应细胞大小
血常规的参数
• (1)白细胞(WBC)计数: 成人(4 –10)×109/L 儿童(5 -12) ×109/L 新生儿(15-20) ×109/L • (2)白细胞分类(成人):中性粒细胞 50-70% 淋巴细胞 20-40% 嗜酸性粒细胞 0.5-5% 嗜碱性粒细胞 0-1% 单核细胞 3-8% • 2.红细胞(RBC): 男(4-5.5) ×1012/L 女(3.5-5) ×1012/L 新生儿(6-7) ×1012/L
三分类血常规的正常直方图
• 细胞直方图的横坐标 是细胞体积大小,以 fl表示;纵坐标为某 一种体积细胞所占的 百分比,以%表示。 直方图反映的是血细 胞体积大小的分布情 况。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
正常血小板直方图
三分类血常规的正常直方图
正常白细胞直方图
五分类检测原理
• 采用一束半导体激光照射标本,并依据 每个细胞产生的三种信号来相互区分, 即前向散射光,侧向射散光和侧向荧光 。前向散射光反映细胞体积,侧向散射 光反映细胞内涵物,如核和颗粒,侧向 荧光反映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 糖核酸(RNA)含量。
血细胞分析及尿常规的 临床意义
概要
• 三分类和五分类血常规检测原理
• 两种血常规的主要区别
• 五分类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及临床意义 • 尿常规及尿沉渣的意义
三分类血常规的检测原理
• 血细胞作为一种物理 颗粒,在通过电场时 产生电阻,从而出现 脉冲波,脉冲波的数 量反映了血细胞的数 目;而不同体积大小 的血细胞所产生的脉 冲波大小也不相同, 根据脉冲波的大小可 以对不同的血细胞进 行分类计数。
血常规的临床意义
• 红细胞(RBC): • ①生理性减少 见于妊娠中后期、6个月至2岁的婴儿等 • ②病理性减少 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破 坏过多或失血所引起的各种贫血。 • ③相对性增多 主要因血浆容量减少所致,见于脱水、呕 吐、腹泻、多尿、多汗、大面积烧伤、吸烟、高血压、 肥胖等。 • ④代偿性增多 主要见于缺氧、新生儿、高原环境、CO 中毒、严重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 衰等。 • ⑤绝对性增多 克隆性真性红细胞增多;非隆性红细胞增 多,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过多有关,见于肾癌、肝细 胞癌、雄激素分泌细胞肿瘤、肾囊肿、肾盂积水、肾移 植、小脑血管瘤、子宫肌瘤。
• •

血常规的临床意义
• MCV、MCH、MCHC •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 • MCV(fL) MCH(pg) • 大红细胞性贫血 100-160 35-50 • 正红细胞性贫血 80-100 27-35 •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72-80 21-26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50-80 12-30 •

血常规的临床意义
• 白细胞(每天可变化1-2倍,一般早晨低,下午高;饭前低,饭后 高。 • ①生理性增加 新生儿、运动、饭后、冷水浴后、疼痛、月经期、 受寒、妊娠、分娩、阵发性心动过速、阳光或紫外光照射、抽搐 、恶心、呕吐、麻醉等。 • ②病理性增加 类白血病、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溶 血、急性失血、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 增多症、腮腺炎、淋巴瘤、组织坏死、手术后、肿瘤转移、药物 中毒、代谢性酸中毒、过敏等。 • ③减少 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兔热病、布鲁杆菌热、流感、 麻疹、风疹、革登热、传染性肝炎(亦可增多)、疟疾、过敏性 休克、系统性红斑狼疮、粟粒性结核、败学症、重症细菌感染、 恶液质、放射治疗、肿瘤化疗。恶性贫血、非白细胞性贫血、再 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血常规的临床意义
• 血红蛋白(HCG): • 生理性增加: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 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 性红细胞增多症(如先天性青紫性心脏 病、慢性肺性疾病、脱水)。 • 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 后、大量失血。
血常规的临床意义
• • 血小板(PLT): (1) 生理性 正常人血小板在一天内可有6%-10%变化;表现 为早晨低,午后较高;春季低,冬季略高;平原较低,高原较 高;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高10%;月经前低,后升高;妊娠中 晚期升高,分娩后减低;运动后升高,休息后恢复。 (2) 病理性 减少:除创伤之外,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常见 疾病有: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 血;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如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 狼疮;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 增多(血小板大于400×109/L):①、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 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②、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③ 、脾切除手术后。
• 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 9.RDW-CV、RDW-SD: RDW-CV:11.6%-14.0%; RDW-SD:39.0-46.0fL。 10.PDW: (15.5-18.1)% MPV (9.4-12.5)fl; P-LCR (13-43)%。
三分类血常规的检测原理
• 全血进入血球分析仪以后,白细胞进入白 细胞计数通道,;而红细胞和血小板进入另一 个共用通道。 • 仪器在白细胞通道中按体积大小,将白细 胞分成三组:35-98fl的为淋巴细胞,98- 150fl的为中间细胞(其中包括单核细胞,嗜酸 和嗜碱性粒细胞)和150-350fl的嗜中性粒细 胞。仪器在红细胞和血小板通道中也按体积大 小区别红细胞和血小板:3-30fl的被认定为血 小板,而30fl以上的被认定为红细胞。
血常规的参数
• 3.血红蛋白(HGB):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4.血小板(PLT): (100-300) ×109/L 5.血球压积(HCT): 男0.42-0.49 L/L 女0.37-0.43 L/L 6.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2-95fl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1p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