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模拟卷2(详解)一、选择题:1.C2.D3.C A 、Fe 是单质,不是化合物,铁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 错误;B 、NH 3是非电解质,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BaSO 4是盐属于强电解质,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故B 错误;C 、碳酸钙是盐属于强电解质,碳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故C 正确;D 、水能够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弱电解质,故D 错误;4.B Na 在空气中放置的变化过程为Na――→O 2Na 2O(变暗)――→H 2O NaOH(白色固体)――→H 2O 潮解表面形成溶液――→CO 2Na 2CO 3·10H 2O(白色固体)――→风化Na 2CO 3(白色粉末)。
5.C 称量碳酸钠固体时,应将被称量物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①错误;定容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①错误;摇匀时,应将容量瓶反复上下颠倒而不是左右摇,①错误,故C 项正确 6.B N 2和CO 的摩尔质量均为28 g·mol -1,28 g N 2和CO 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其分子数为N A ,A 选项正确;由于温度与压强未确定,故3.36 L CO 2和N 2O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为0.15 mol ,B 选项不正确;由n =可知,分子数为3.01×1023的CH 4和NH 3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C 选项正确;由m =n ×M 可知含1 mol 氧原子的O 2和O 3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6 g ,D 选项正确。
7.B A.铁单质与盐酸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方程式为:Fe + 2H + = Fe 2++H 2↑,故A 错误;B.碳酸氢钠与稀盐酸混合,碳酸氢根与氢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 ++HCO 3- = H 2O+CO 2↑,故B 正确;C.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Ba 2++SO 42-+Cu 2++2OH - = Cu(OH)2↓+BaSO 4↓,故C 错误;D.硝酸银为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可以写成离子,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Ag ++ Cl -=AgCl↓ 8.C A .氢氧化铁属于弱电解质,应用化学式表示,Fe(OH)3溶液和HNO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 +=Fe 3++3H 2O ;B .醋酸属于弱电解质,应用化学式表示,KOH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 -+CH 3COOH=H 2O+CH 3COO ;C .NaOH 是强碱,硫酸是强酸,硫酸钠是可溶于水的盐,所以NaOH 溶液和H 2SO 4溶液的反应能用H ++OH -=H 2O 来表示;D .CuO 溶于稀HCl 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 +=Cu 2+ +H 2O ,D 错误9.C A. Ca 2+与23CO 之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 项错误;B. Mg 2+与OH -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物氢氧化镁,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C. K+、Na+、OH-、Cl-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C项正确;D. Ba2+与SO42-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物硫酸钡,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 项错误;10.B 用酒精灯加热时,外管温度高,内管温度低,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易分解,故将Na2CO3放在外管中,温度高却未分解,NaHCO3放在内管中,温度低却分解,证明Na2CO3热稳定性强于NaHCO3,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甲为小苏打(NaHCO3),乙为纯碱(Na2CO3),故A项正确,B项错误;NaHCO3分解产生的水可以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故C项正确;Na2CO3不会分解产生CO2,故不能使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项正确。
11.B CO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生成的CO2再与Na2O2反应,有关反应为2CO+O22CO2、2CO2+2Na2O2===2Na2CO3+O2,总反应方程式为CO+Na2O2===Na2CO3,固体增加的质量为CO的质量;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H2O,生成的H2O再与Na2O2反应,有关反应为2H2+O22H2O、2H2O+2Na2O2===4NaOH+O2↑,总反应方程式为H2+Na2O2===2NaOH,固体的增重为H2的质量。
综上分析,最终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CO与H2的总质量。
12.B 三种溶液中均发生反应Ag++Cl-=AgCl↓,生成的AgCl沉淀的质量之比为3:2:1,则KCl、CuCl2、AlCl3含有的氯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则n(KCl):n(CuCl2):n(AlCl3)=3:22:13=9:3:1,浓度相同体积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9:3:1,故合理选项是B。
13.B A. 根据分析得出氧化性顺序为XO4—>Z2>B2>A3+,因此溶液中可发生:Z2+2A2+=2A3++2Z-,故A正确;B. ①16H++10Z-+2XO4—=2X2++5Z2+8H2O 中Z2是氧化产物,故B错误;C. 根据分析得出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XO4—>Z2>B2>A3+,故C正确;D. ①16H++10Z-+2XO4—=2X2++5Z2+8H2O 中XO4—中X的化合价降低,因此X2+是XO4—的还原产物,故D正确。
14.C 在5NH4NO3═2HNO3+4N2↑+9H2O的反应中,铵根中的氮元素由-3价升高为0价,N元素被氧化,硝酸根中的N元素由+5价降低为0价,N元素被还原,氮气既是还原产物也是氧化产物,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是(5-0):[0-(-3)]=5:3,故C正确;15.B (1)甲、丁相比:甲:Na→NaOH消耗H2O,溶剂减少丁:NaOH无反应溶剂不变故NaOH的质量分数:甲>丁。
(2)乙、丙相比:⎭⎬⎫乙:2Na 2O――→H 2O4NaOH 丙:2Na 2O 2――→H 2O 4NaOH +O 2生成NaOH 相等消耗H 2O 相等,溶剂相等故乙、丙溶液完全等同。
(3)乙、丙与甲相比甲:Na 乙:Na 2O 丙:Na 2O 2当它们物质的量相等时,甲(Na)所得NaOH 是乙、丙(Na 2O 、Na 2O 2)所得NaOH 物质的量的12,它们所消耗的水相等,故溶剂相等,因此甲的质量分数比乙、丙小。
16.C 氯气反应后的化合价不确定,可能为-1价,还可能为+1价或+3价或+5价或+7价,还可能发生歧化反应,故氯气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无法确定,故A 错误;56 g 铁的物质的量为1 mol ,而铁和盐酸反应后变为+2价,1 mol 铁转移2N A 个电子,故B 错误;当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故等质量的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①2=16①1,则在同温同压下,二者体积之比为16①1,故C 正确;过氧化钠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构成,故1 mol 过氧化钠中含3N A 个离子,故D 错误。
17.BD 选B 。
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只能精确到0.1 g,A 项错误;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特定体积的溶液,不能作反应容器,B 项正确;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向水中加入,C 项错误;NaOH 具有吸水性和腐蚀性,称量时应在小烧杯中进行,D 项正确。
18、B A .因该反应中S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 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 2>HI ,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反应能发生,故A 不选;B .因该反应中N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S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O 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NO >SO 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不一致,不能发生,故B 选;C .因该反应中I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I -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I ->Fe 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反应能发生,故C 不选;D .因该反应中N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 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Fe 2+>NO ,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能发生,故D 不选。
19、BD A 项,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离子物质的量,错误;B 项,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错误;C 项,所得稀硫酸的体积为100 mL ,所加水的体积不是100 mL ,错误;D 项,温度恢复到20 ①时,仍为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溶液体积减小,同温下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变,故D 正确。
20.A A 、逸出气体含有水蒸气,不能测定;B 、最后得到的是氯化钠,可以测定;C 、最后得到的是碳酸钠,可以测定;D 、最后得到的是碳酸钡,可以测定;二、非选择题(50分)21.(1)NaHCO 3 Na 2CO 3 NaOH Na 2O 2 (2)①① Na 2O 2 Na 2O 2 (3)Ca 2++CO 32−===CaCO 3↓ Ca(OH)2+K 2CO 3===2KOH +CaCO 3↓22、(1)分液漏斗 (2)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 (3)饱和食盐水 (4)① d【解析】(4)ClO 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进行尾气处理,故用双孔橡皮塞。
23.(1)CaCO 3+2H +===Ca 2++H 2O +CO 2↑(2)除去CO 2气体中混入的HCl 过氧化钠 与CO 2和水反应产生O 2 吸收未反应的CO 2气体 (3)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4)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24.500a 91Vmol /L 11.2L 14g 0.018mol /L 4:9 【解析】(1)VmL 溶液中含有a 克Al 3+的物质的量为27/ag g mol =27a mol ,取出的V 3mL 溶液中Al 3+的物质的量为27amol ×13=81a mol ,由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前后Al 3+的物质的量不变,则3VmL 溶液中Al 3+的物质的量为81a mol ,由电荷守恒可知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81a mol ×32,则稀释后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8123310aV mol L-⨯⨯=500a 81V mol /L ,故答案为:500a 81Vmol /L ; (2)设混合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为xmol ,CO 2的物质的量为ymol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22.422.4/L L mol =1mol ,由题意可得关系式:28x +44y =36①,x +y =1②,联立可解得x =y =0.5,则其中CO 2所占的体积为0.5mol ×22.4L /mol =11.2L ,CO 所占的质量为0.5mol ×28g /mol =14g ,故答案为:11.2L ;14g ;(3)①由KCl 、K 2SO 4和NH 4Cl 三种固体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8可知,c (NH 4+):c (K +)=8:(1+4×2)=8:9,若c (NH 4+)=0.016mol /L ,溶液中c (K +)=0.016mol /L ×98=0.018mol /L ,故答案为:0.018mol /L ; ②设(NH 4)2SO 4的物质的量为xmol ,KCl 的物质的量为ymol ,由KCl 、K 2SO 4和NH 4Cl 三种固体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8可知,c (NH 4+):c (K +)=2x :y =8:9,则x :y =4:9,故答案为: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