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6.2.2食物链和食物网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河流B. 草原C. 生物圈D. 森林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B. 沼泽是典型的淡水生态系统C. 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D. 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3.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由此,可推定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A. 水蚤、鱼B. 鱼、水蚤C. 藻类、鱼鹰D. 鱼鹰、藻类4.下列哪项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A. 青蛙捕食蝗虫B. 兔子啃吃松蘑C. 山羊吃树叶D. 人类吃黑木耳5.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间内几乎全部死亡,则草原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 )A. 生产者B. 分解者C. 初级消费者D. 次级消费者6.菜地中的蚯蚓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枯枝败叶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由此可知蚯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A. 生产者B. 消费者C. 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D. 分解者7.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动物种类繁多,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B. 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能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C.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流动且逐级递减D. 生态系统多种多样,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8.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 兔子B. 蘑菇C. 蝗虫D. 水稻9.农民在稻田里养鱼,用小鱼喂养水獭,该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A. 鱼→水獭B. 水稻→鱼→水獭C. 水草←鱼←水獭D. 水草→鱼→水獭10.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汞的含量如右下表所示,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 甲→乙→丁→丙B. 丁→丙→乙→甲C. 丙→甲→乙→丁D. 乙→甲→丙→丁11.动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的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ABC都对12.在“农作物→田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A. 只有田鼠是消费者B. 只有鹰是消费者C. 只有农作物是生产者D. 蛇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13.“金山旅游区”生态环境优越,宜居宜游,构成当地生态系统的是景区中所有的()A. 花草树木,飞禽走兽B. 庙宇楼阁,亭台场馆C. 生物和无机环境D. 游客和当地居民14.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了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美丽场景。
在该生态系统中,水稻和青蛙分别扮演的角色是()A. 生产者生产者B. 消费者生产者C. 生产者消费者D. 生产者分解者15.草食动物在生物圈中的角色属于()A. 分解者B. 生产者C. 消费者D. 消费者和分解者二、填空题(共3题;共7分)16.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其中主要成分是________ ,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生存的成分是________ ,把有机物归还无机环境的成分是________ .17.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________ 部分组成.18.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说明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是通过________ 与________ 的关系,形成________ 。
三、综合题(共2题;共7分)19.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1)图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动物与植物通过________(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
(2)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且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在平衡状态下,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
(3)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能将尸体中的________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
20.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①是________,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比较________(填“弱”或“强”).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A河流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都属于生物圈,因此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其中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答案】D【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A错误;B、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B错误;C、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是植物,属于生产者,C错误;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D正确.故选:D【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3.【答案】D【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藻类→水蚤→鱼→鱼鹰”食物链中,藻类植物的级别最低,有害物质含量最少,鱼鹰的级别最高,含量最多.故选:D.【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物富集现象.【解析】【解答】解:A、青蛙、蝗虫都是动物为消费者,因此青蛙捕食蝗虫是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B、兔子是动物为消费者、松蘑是真菌为分解者,因此兔子啃吃松蘑是消费者和分解者真菌的捕食关系;C、山羊是动物为消费者,树是植物为生产者,因此山羊吃树叶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捕食关系;D、人是动物为消费者、黑木耳是真菌为分解者,因此人类吃黑木耳是消费者和分解者真菌的捕食关系.所以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的是山羊吃树叶.故选:C.【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3.)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4.)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5.【答案】D【解析】【解答】鼠类是植食性动物,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如果鼠类全部死亡,次级消费者就会因食物短缺而数量锐减,此外,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后,由于生物富集现象,次级消费者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更高,分解者不是捕食食物链的组成成分,受影响最小,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6.【答案】D【解析】【解答】解: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分解者包括细菌和真菌,严格的说是腐生细菌和真菌,如腐生性微生物,还包括腐生性动物,如蚯蚓和蝇的幼虫,腐生生物主要是以没有生命的腐烂的动、植物遗体为生,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因此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故选:D【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解析】【解答】解:A、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是促进了物质循环,并不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A错误;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能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B错误;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流动且逐级递减,物质能够循环流动,C错误;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因环境不同包含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D正确.故选:D.【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8.【答案】D【解析】【解答】解:AD、“兔子”、“蝗虫”,都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都属于消费者;B、“蘑菇”是真菌,靠分解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因此属于分解者;D、“水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所以,属于生产者的是“水稻”.故选:D.【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9.【答案】D【解析】【解答】A、鱼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水稻生活在水田中,鱼不吃水稻,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食物链的箭头指向消费者,该食物链把箭头的方向弄反,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水草与消费者鱼、水獭它们三者的关系,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解析】【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几种生物体内汞的含量由少到多依次是甲0.03、乙0.12、丁11.26、丙26.7.因此,食物链中正确的是“甲→乙→丁→丙”.故选:A.【分析】(1)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11.【答案】B【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可以直接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是生产者,一般是绿色植物,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靠取食植物中获得有机物的动物是消费者,可见B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