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工程盾构测量方案

地铁工程盾构测量方案

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土建施工9标盾构测量方案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二0XX年二月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土建施工9标盾构测量方案编制:审核:批准:目录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1)二、编制依据 (2)三、仪器配置 (2)四、测量管理网络及人员配置 (3)五、基本技术要求 (3)六、前期准备 (4)七、控制网测量和各项准备 (4)八、盾构施工前期的测量 (8)九、联系测量 (8)十、地下施工测量 (11)十一、盾构姿态日常测量 (12)十二、曲线段盾构测量 (15)十三、地表沉降测量 (16)十四、隧道沉降测量 (16)十五、贯通测量 (17)十六、竣工测量 (17)十七、提高贯通精度的方法和测量复核 (18)十八、质量保证措施 (19)十九、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9)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由xx站至徽州大道站,线路长约24.65km,其中地下线23.65km,地面线1km。

一期工程共设车站22座,全部为地下站。

云谷路站~南宁路站区间为盾构区间,区间线路沿规划庐州大道向南敷设,区间沿线以荒地和水稻田为主,线路下穿规划岷江路及规划徐河,本区间上方无管线。

本区间隧道为两条单洞单线圆形隧道,均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线间距为由北向南由12m渐变至15m;区间最大纵坡25.007‰,最小纵坡2‰;区间设计起讫里程右线:K25+421.529~K25+738.600,左线:K25+421.500~K25+738.600,区间线路长度右线317.071m,左线317.050m,不设置联络通道;隧道穿过土层主要为粘土②层、粘土③层;右线盾构区间在南宁路站始发掘进至云谷路站,于站内调头后始发掘进左线盾构区间至南宁路站,然后吊出。

具体走向详见该区间隧道走向图。

南宁路站~贵阳路站区间为盾构区间,区间线路沿规划庐州大道向南敷设,区间沿线以荒地和水稻田为主,线路下穿规划漓江路、规划嘉陵江路及规划丙铺路,本区间上方无管线。

本区间隧道为两条单洞单线圆形隧道,均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线间距为15m;区间最大纵坡6‰,最小纵坡2‰;区间设计起讫里程左、右线:K25+926.000~K26+508.911,区间线路长582.911m,不设置联络通道;隧道穿过土层主要为粘土③层;右线盾构区间在南宁路站始发掘进至贵阳路站,于站内调头后始发掘进左线盾构区间至南宁路站,然后盾构转运至南宁路站右线小里程端头井处。

具体走向详见该区间隧道走向图。

盾构衬砌采用C50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拼装而成,每环管片由3块标准块、2块邻接块及1块封顶块组成。

管片采用错缝拼装。

管片内径为Φ5400mm,厚度300mm,管片外径为Φ6000mm,每环管片宽度1.5m。

衬砌内弧面,在隧道贯通后按设计要求作嵌缝、抹孔等防水处理。

本工程采用铁建重工ZTE6250土压平衡盾构机。

刀盘开挖直径6280mm,采用辐条式刀盘,刀盘开口率约45%,刀盘采用变频电机驱动,驱动扭矩5700kNm;前盾直径6250mm,盾体长度7.98m,整机长度约85m;盾体及后配套总重为450t,其中最重的前盾重量为98t;推进系统最大总推力42575kN,油缸行程2100mm。

二、编制依据(1)GB50308-200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2)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云谷路站~南宁路站区间、南宁路站~贵阳路站区间设计图纸。

(3)xx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土建施工9标盾构区间施工方案。

三、仪器配置根据工程实际,需要以下主要仪器:仪器配件:四、测量管理网络及人员配置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隧道施工需要测量人员如下:注:联系测量的人员及仪器由我公司专业定向人员进行操作。

附: 测量仪器检定证书及测量人员资格证书五、基本技术要求(1)所有测量工作均要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2)根据精度分析并结合施工的特点,测距边只进行温度、气压等气象改正和倾斜改正,不进行高斯投影和大地基面投影改正。

(3)平面测量标志全部采用强制对中标志,可以有效地消除对中误差。

因受施工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会有短边出现,此时对中误差对角度观测影响特别明显,可采取加强测回数和测回间重新整平仪器的方法,有效削弱对中误差。

(4)联系测量、地下控制导线测量、地下控制水准测量,通常在每段隧道贯通前应至少独立进行三次,即在隧道掘进100~150m时、隧道掘进到一半时和距贯通面100~150m时分别进行一次,并保证观测数据和最终成果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取三次测量成果的加权平均值指导隧道贯通。

由于本工程隧道单线最长为582.911m,则我方计划每条线共进行3次联系测量。

(5)对测量数据由两人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以进行校核。

由于隧道施工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对于每日的盾构报表和管片报表都应进行检查,复核,如发现有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另外,在线路线型变化的地方,尤其要注意变化情况。

对于井上和井下的测量导线要定期复测,建立测量资料的两级复核制度,并作好对日常资料的整理工作。

同时,应利用公司的盾构报表复核程序定期对盾构报表进行复核,真正做到数据的正确、可靠,不出现错误和粗差。

六、前期准备6.1、资料准备对于甲方提供的控制点桩位应认真确认,并做好测量桩位交接手续,同时,还应组织设备和人员准备对交桩成果进行复核,并熟悉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对轴线的关键元素进行复算确认,如有问题及时上报。

6.2、仪器检查在开工前应对即将在本工程中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检查,所有需计量的仪器都必须有在有效使用期内的鉴定证书,并把原件保存在工地现场,实在不行也应保留复印件,对鉴定证书即将过期的仪器应提早送交相关单位检校,避免影响工程施工。

如发现存在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只有当确定仪器无问题时,方可使用。

七、控制网测量和各项准备(1)平面控制点检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地面趋近导线测量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应该满足每个井口或车站附近至少有三个,作为向隧道内传递坐标和方位的联系测量依据,并确保区间隧道两端的控制点的通视。

对业主所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在进场后两周内进行首次复核,并上报监理给予复核,如果检测的成果超限,立即以书面形式报监理工程师确认,由监理工程师及时汇同业主和控制网测量单位研究解决。

之后定期进行双月复测。

复测限差见下表:复测完成后,为确保隧道顺利贯通,并满足工程施工及放样的需求,根据甲方提供的平面控制点进行加密,建立南北两井之间互相通视且直接可以到达端头井的平面控制点,组成区间隧道的平面控制网。

加密点统一采用强制对中固定台,且最好能直接在联系测量中使用该台。

DTPB62、DTPB64、09D23、09D24、DX118五个控制点组成区间隧道平面控制网,按业主和监理的规定对该控制网进行定期复测,其测角中误差≤±2.5″,边长最大中误差≤±4mm。

云谷路站~南宁路站~贵阳路站平面控制点各控制点和井口控制点组成区间隧道平面控制网,从各控制点分别引点至井口,此点作为井下施工导线直传的起始点。

观测时采用Leica TS09全站仪及配套棱镜,每站四测回,采用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0较差≤4″,水平角观测一测回内2C较差≤9″,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6″。

在场地上设置牢固的测量平台,配以强制对中盘,将该点引到井口测量墩上。

(2)高程控制网测量①水准控制点检测业主提供的水准控制点应满足规范要求,对业主所提供的水准控制点进行定期检测,并依据二等水准要求进行施测,并上报监理给予复核,如果检测的成果超限,立即以书面形式报监理工程师确认,由监理工程师及时汇同业主和控制网测量单位研究解决。

其中相邻区间的深层高程点高程与设计值较差≤±10mm。

②地面趋近水准测量及高程传递地面趋近水准测量的目的是把交桩的高等级水准控制点引测到近工作井的水准点或施工水准点上,为竖井高程传递做好准备。

在业主提供的控制水准网下布设水准网,布设成附合路线。

在竖井设置2~3个水准点,采用往返测。

主要技术要求为:视距小于60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8L mm,L以km计。

在每个端头井的井上、井下建立固定水准点(整个施工期间不得破坏)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规定,按精密水准测量的有关条目施测,并定期与甲方提供的水准控制点联测,以检核水准点是否有变动。

高程传递时采用竖井钢尺悬挂,在井边悬挂鉴定过的钢尺,钢尺末端挂规定的重物,在井上与井下分别用水准仪对钢尺进行读数,观测时独立观测二测回,每测回变动仪器的高度,同时应考虑加入温度改正。

(3)洞门圈及盾构基座放样利用在井口的控制点用导线直传的方法,在井底设临时点位,以此点设站测洞门圈的横径和平面坐标,并求出洞门圈的平面中心坐标,计算洞门圈的平面偏差值。

利用高程传递至井底的临时水准点,测量洞门圈的圈底高程,圈顶高程,求出洞门圈直径和高程偏差值。

盾构基座的放样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盾构出洞后轴线的控制,因此,在放样前应根据轴线的要求,与项目工程师商讨放样的具体要求并征得其认可。

在放样过程中,采用将洞门圈的中心和盾构基座的前后中心三点在同一竖直面上的方法安放基座,同时根据设计坡度和出洞后的盾构坡度,适当对盾构基座放坡。

安放时,基座平面位置根据事先计算的洞门圈中心,盾构基座前中心和盾构基座后中心的这三点的坐标,用仪器实测它们的值,计算这三点实测坐标值与理论值的偏差,逐步调整偏离值直至满足设计轴线要求。

高程位置,根据事先计算好的基座各主要点的高程,利用水准仪对其进行高程放样。

(4)盾构标志制作及程序编制①人工测量方法根据盾构机的结构实际情况,盾构测量标志尽量安装在盾构平面中心轴线上。

在盾构机调试结束准备推进前,对盾构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盾构的轴线,然后在盾构轴线上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前后标志,前标、后标应有足够距离,(一般应超出1m),且前标距盾构切口距离越近越好,同时应保证与观测台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后标志通常为两个红色三角垂直对交的标志,前标志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一有刻度的类似刻度尺的装置。

坡度板安装在盾构方便观测及不容易破坏的位置,垂球线长度≥1m。

对盾构进行姿态测量时,在井下导线点上设测量台,该测量台与盾构机的位置关系事先已测定,而且其与盾构机内的前标志、后标志的位置关系也已测定,并以稳定的井下主要导线点为后视点,对盾构机内的前、后标志进行观测,同时,对安装在盾构机内的坡度板进行观测。

利用测量台测得的前标水平角,后标水平角,和推进的环号可算得盾构的切口与盾尾的坐标,再利用坐标转换公式求得盾构机的切口、盾尾与设计轴线的平面偏差值。

利用测量台测得的前标竖直角,前标刻度(竖直角位置),坡度板的坡度和推进环号可算得盾构的切口与盾尾的高程,再与设计轴线的数据相比较即可得到盾构机的高程偏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