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税收制度概述

第一章 税收制度概述


四、我国现行税制结构
(一)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形成
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第二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1994年税制改革以前。 第三阶段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形成的现行税制结构。
第三节 税收制度结构
(二)调整和完善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设想
1.进一步完善以增值税为主、消费税为辅的流转税体系 (1)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 (2)调整消费税制度。 2.逐步完善所得税制 (1)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四、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是指税收制度中规定的征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流转过程中应当
缴纳税款的环节。
五、纳税期限
(一)纳税期限的概念
纳税期限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二)纳税期限的形式
1.按期纳税
2.按次纳税 3.按年纳税
第二节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六、减税免税
(一)税基式减免
1.起征点
第一章
税收制度概述
目录
1 2 3
税收与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结构
4
我国税制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税收与税收制度
一、税收的含义与特征
(一)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
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二)税收的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 2.税收的无偿性 3.税收的固定性
纳税方面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税收成本。
(4)安排是国家的一种再分配方式。
第一节 税收与税收制度
(二)税收制度的内容
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三个层次: 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 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规定等。 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一般包括所得税,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 得税;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其他税种,如财产税、关税
第四节 我国税制的建立与发展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期的税制改革阶段 (2003年以后)
(一)全面取消农业税 (二)对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零星税种的改革 (三)修订个人所得税制,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标 准 (四)进一步完善消费税,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 (五)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六)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全面实施 (七)统一内、外资企业房产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八)资源税改革试点
等。
三是规范税款征收程序的法律、法规,如税收征收管理法等。
三、税收制度的确立原则
(一)财政原则
(二)公平原则 (三)效率原则 (四)法治原则
第一节 税收与税收制度
四、税收制度建立的意义
(一)税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是处理税收分配关系的载体
(二)税收制度是实现税收作用的载体 (三)税收制度是税收征纳的依据
第二节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1.中央税制结构
2.地方税制结构
(四)按税收职能在税制中地位的不同分类
1.财政型税制结构 2.经济调节型税制结构 3.财政、经济职能并重型税制结构
第三节 税收制度结构
三、影响税制结构的因素
(一)世界税制改革趋势的影响
(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四)税收征收管理能力的影响
一、征税对象
(一)征税对象的概念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
税的主要标志,它体现着不同税种的界限,决定着不同税种名称的由来 。
(二)与征税对象有关的概念
1.税目 2.计税依据 3.税源 4.税本
第二节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二、纳税人
(一)纳税人的概念
纳税人又称“纳税义务人”或“纳税主体”,是指税收制度中规定的直 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阶段(1978~ 1993年)
(一)1978~1982年的涉外税制改革 (二)1983年第一步“利改税”方案 (三)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方案和工商税制改革
第四节 我国税制的建立与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阶段 (1994~2002年)
(一)全面改革流转税 (二)对内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 (三)统一个人所得税 (四)调整、撤并和开征其他一些税种 (五)将一些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项目转化为税收
2.免征额 3.项目扣除 4.跨期结转
(二)税率式减免 (三)税额式减免
第二节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七、违章处理
(一)违章处理的概念
(二)违反税收制度的行为
1.违反日常税收管理的行为 2.直接妨害税款征收的行为
3.违反发票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对违反税收制度行为的处罚
1.行政处罚 (1)加收滞纳金。应交滞纳金=滞纳税款数额×滞纳天数×5‱ (2)罚款。 (3)其他行政处罚。 2.刑事处罚
第一节 税收与税收制度
二、税收制度概述
(一)税收制度的概念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
规的总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制度的总和。 税收制度具有如下特征: (1)正式的制度,是由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正式颁布实施,所有社会 成员都必须遵守的制度。 (2)外在制度,是由国家制定并且被自上而下地强加和执行的。 (3)内容是有关国家税收的征收和缴纳,目的是减少经济行为主体
(2)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
3.深化财产税制改革 4.改革现行资源税制 (1)进一步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完善资源税调控功能。 (2)完善资源税的计征方式。 5.其他税种的改革与完善
第四节 我国税制的建立与发展 一、我国税制的初步建立和曲折发展阶段(1950~ 1978年)
(一)新中国税制的初步建立 (二)1958年的税制改革 (三)1973年的税制改革
(二)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的应纳税额=全额累进的应纳税额-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 或 本级速算扣除数=(本级税率-上级税率)×上级征税对象的最高数额+上级速算 扣除数
(三)定额税率
第二节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及布局。
第三节 税收制度结构
二、税制结构的分类
(一)按税制中的税种数量多少分类
1.单一税制结构
2.复合税制结构
(二)按在税制中的地位不同分类
1.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2.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3.以资源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4.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并重的税制结构
第三节 税收制度结构
(三)按税收管理的权限不同分类
第三节 税收制度结构
一、税收制度结构概述
(一)税收制度的含义
税收制度结构简称税制结构,是为实现税收效率、税收公平和财政目标,
由若干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组成的主次分明、层次得当、长短互补、具 有一定功能的税收体系。
(二)税制结构与税收制度的关系 (三)税制结构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税类之间的地位、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构成体系及 布局。 第二层次:税类中各税种之间的地位、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构 成体系及布局。 第三层次:税种本身各个要素之间的配置及其相互联系、协调的构成体系
(二)与纳税人有关的概念
1.扣缴义务人 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负税人
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的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节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三、税率
(一)比例税率
(1)统一比例税率 (2)产品差别比例税率 (3)行业差别比例税率 (4)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5)幅度比例税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