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北京中考物理专项复习教案复习专题2

2019北京中考物理专项复习教案复习专题2

中考物理专项复习教案浮力教案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模块一、【本讲重、难点】一、本讲重点1.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2.物体的沉浮二、本讲难点对于浮力的题,计算方法不固定,着重分析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进而选取相应的公式求解。

模块二、【知识点睛】(1)压力差法: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总要受到液体对它各个面的压力(前后,左右两侧面受到的压力相等),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为F 下,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为F 上,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的物体的浮力。

即向下向上浮F F F -=。

压力差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浮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即向上浮F F =。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如果上下表面都与水面相平行的规则物体,且知道它的上、下表面在液体内的深度、上、下表面的面积及液体的密度,便可根据深度计算压强,再算出上、下压力差,即浮力来。

(2)称重法: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G ,再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记下弹簧测力的示数为G 示,测F 浮=G-G 示。

(3)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ρgV 排 这是计算浮力的最基本的方法,只要ρ液和V 排已知,或者可以由其他条件求得,即可利一.原学校复习进度及近期习题的只是漏洞(10分钟)二.知识点睛:对整体知识的回顾,注重分析每种方法在运用时的局限性(10分钟)图2【例23】如图1所示,物体漂浮在圆柱形容器的水面上,B 物体上放着一个物体A 时,B 排开水的体积为1V ;若将A 取下放入水中静止后,A 、B 两物体排开水的总体积为V 2,且3212dm V V =-,33/103m kg A ⨯=ρ,kg N g /10=,求容器底对物体A 的支持力多少?BA图1专题三 露排比公式的应用【例15】将密度为0.9×103千克/米3的物体,放进食盐的水溶液中,物体有14的体积露出液面,求:(1)食盐水的密度是多大?(2)若将物体放入水中,露出水面的部分是总体积的十分之几?【例13】一圆柱形容器的内截面积为150厘米2,内装一定量的水,一物体重7.84牛,用细绳挂着部分浸入水中,绳的拉力为0.49牛。

现把物体露出水面的部分切除,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98帕,求物体原来的体积是多少?【例5】一木块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体积为32厘米3,把露出水面的部分截去后,原水下部分又有24厘米3体积露出水面,求:(1)木块的体积。

(2)木块的密度。

专题三 推断题如图9所示,分别用铁和铝做成两个外部直径和高度相等,但内径不等的圆柱形容器,铁容器装满质量为m 1的水后总重为G 1;铝容器装满质量为m 2的水后总重为G 2。

下列关系中可能正确的是A .G 1<G 2,m 1<m 2B .G 1>G 2,m 1>m 2C .G 1<G 2,m 1>m 2D .G 1>G 2,m 1<m 2【例10】质量相等的A 、B 、C 三个小球,放在同一液体中,A 球漂浮,B 球悬浮,C 球沉3.由于漂浮和悬浮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受到的重力,所以常常将这两种情况混淆。

因而在分析问题时,不但要注意抓住这两类现象的相同点。

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抓住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这正是解题的关键。

漂浮物体V V 排物物液,<<ρρ。

而悬浮的物体V V 排物=,ρρ物液=。

4.浮力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图9A.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它们的体积可能相等B.如果三个小球的材料相同,则A、B两球一定是空心的C.如果三个小球材料是空心的,则A球体积最大,C球的体积最小D.如果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则A球的体积最大,C球的体积最小专题四捆绑题求密度和液面变化【例11】如图10所示,在一个较大的容器的水面上放一木块,木块上放一个体积为1分米3,重7.84牛的物体,此时木块漂浮。

如果将物体从木块上拿下并放入水中,当木块和物体都静止时,容器中的水面将()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例12】一木块放在水中静止时,有13.5厘米3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11(甲)所示,现将一体积为5厘米3的金属块放在木块上面,木块刚好全部浸在水中,如图11(乙)所示,求金属的密度?【例16】如图所示,体积不同、重力不同的A、B两个物体浸在水中。

用绳系住A物,拉力为F时A物静止。

用力F压B物,B物静止。

若将A、B两物系在一起放入水中,它们将()A. 上浮B. 下沉C. 悬浮D. 无法判定【例19】有一体积为1分米3的木块,质量为0.6千克。

(1)如果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如图(a)所示。

这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有多大?(2)如果在木块上放一铁块,这时木块正好全部没入水面下。

如图(b)所示,则铁块的重力应为多少牛?5.解题的多样性,开阔解题思路,对知识点了解的更入【例20】一铜块A 放在木块上时,木块刚好全部浸入水中,若把与A 同体积的合金块B 挂于同一木块之下,木块也刚好全部浸入水中,试求合金块的密度。

(铜的密度为8.9×103千克/米3)【例21】如图所示,水面上漂浮一个木块。

在木块上放一个M=4千克的物体,木块正好全部没入水中。

若在木块下挂一个密度为5×103千克/米3的合金块,木块悬浮在水中,求合金块的质量。

【例17】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块冰,冰中夹着一小块石子。

当冰完全熔化为水时,水面将如何变化?专题五 动态问题23.如图10(a)所示,装有部分水的试管竖直漂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 ,试管壁粗细均匀、厚度不计;现将某物块放入试管内,物块漂浮在试管内的水面上,试管仍漂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此时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 ,如图10(b)所示;取走该物块,将另一物块完全浸没在该试管水中,发现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恰好又变为h ,如图10(c)所示,若试管横截面积与容器横截面积之比为1:5,则新放入的物块密度为____ 3/m kg 。

6.公式选取的套路7-9:弹簧测力计做题时的解题策略—公式展开专题六图表题12.图8所示容器内放有一长方体木块M ,上面压有一铁块m ,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 1(图a );用细绳将该铁块系在木块的下面时,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 2(图b );将细绳剪断后(图c ),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h 3为A .)121h h h -+(水铁ρρB .)122h h h -+(水铁ρρC .)121h h h -+(水木ρρD .)122h h h -+(木铁ρρh 1h 2 h 3图8a bc【例25】高为20cm 的柱形容器内盛有10cm 深的水,如图3所示。

现将一密度为33/105.1m kg ⨯,高为15cm 的柱形物块竖直放入水中,已知容器底面积为物块底面积的3倍,则物块静止在水中时(与容器底不密合)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之比是多少?图3模块四、【本讲知识回顾和总结】1、物体浮沉条件的分析与表达 讨论物体的浮沉问题的前提有二:一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二是物体只在重力和浮力作用下。

F 浮与G 物的关系ρ液与ρ物的关系现象 F 浮<G 物 ρ液<ρ物 下沉 F 浮=G 物 ρ液=ρ物 悬浮 F 浮>G 物ρ液>ρ物上浮物体浮沉条件的表达式中物的密度是指平均密度。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受力不平衡,合力不等于零,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下沉的物体下沉到底时,将受到底部的支承力的作用,当三力平衡即F F G 浮支物+=时,物体静止于液体底部;上浮的物体上升至液面,部分体积露出时,F 浮逐渐减小,直至F G 浮物=时,物体将漂浮于液面,处于平衡状态。

2、漂浮与悬浮的比较 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二者都是平衡状态F G 浮物=。

漂浮与悬浮的不同点:漂浮物体的ρρ物液<,V V 排物<,悬浮物体的ρρ物液=,V V 排物=。

11-13.受力分析必须弄清楚的一些概念 (1)物重G 与弹簧秤的示数弹簧秤的示数显示了,物体拉弹簧的力F 2,或弹簧拉物体的力F 1的大小,F 1和F 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在浮力问题中通常弹簧的示数,就给出了F 1。

如图2,物体在空气中静止,F 1与G 二力平衡。

如果物体浸在液体中静止,F 1、F 浮、G 三力平衡,此时F FG 1+=浮。

(2)物重G 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 排 G m g g V 物物物物·==ρG m g g V 排排液排·==ρ当物体完全浸没,V V G g V 排物排液物,·==ρ。

(3)浸在(浸入)与浸没(没入)浸在(浸入)是指物体一部分在液体中,或物体全部在液体中的两种情况。

浸没(没入)是指物体全部在液体中的一种情况。

(4)上浮、漂浮、悬浮物体只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下,如果F G 浮物>物体向上运动的状态叫做上浮;如果F G 浮物=,物体静止在液面上的状态叫做漂浮,如果F G 浮物=物体没入液体中静止叫做悬浮。

(5)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

(6)物体的体积V 物,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V 露。

如图3所示,物体漂浮在液面上,V 物是物体的体积,V 排是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V 露是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

所以V =V +V 。

14.固体的密度ρ=m/V ,浮力F 浮=ρ液gV 排,物重G=mg 。

如果根据物体受力平衡时各力的关系,物体全浸时V=V 排的关系等,求出物体的质量m 、体积V ,便可确定物体的密度。

弹簧秤的示数表示秤对物体拉力的大小。

物体在空气中时,可认为秤的示数为物体的重力;物体浸在水中时,可认为秤的示数为物重与浮力的差值。

---做差思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排液V 的几种表达方法1. 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时,如果题中给出露出或浸入物体体积的几分之几,例如物体露出液面1/3,则物排液V V 32=。

也就是排液V 用几分之几物体的体积来表达。

如果题中给出露出液面的具体体积值,则排液V 用露物V V -来表达,即露物排液V V V -=。

2. 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则物排液V V =。

如果物体是空心体可用空实排液V V V +=表达。

有关浮力问题的解题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

一般情况下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受到的外力。

主要是重力G (mg 或ρ物gV 物)、浮力F 浮(ρ液gV 排)、拉力、支持力、压力等。

(3)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明确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

(4)写出各力的关系方程和由题目给出的辅助方程。

如体积间的关系,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等。

(5)将上述方程联立求解。

通常情况下,浮力问题用方程组解较为简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