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就是理解和尊重

教育就是理解和尊重

教育就是理解和尊重
吴伟哲是我班最调皮的学生,从开学第一天我就发现他与众不同,别的同学都是坐得端端正正的,唯独他,斜着身子坐着,双腿伸出桌外,而且裤脚卷得老高。

后来的实践证明他还真是个最特殊的学生,我还真没乱说他。

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喜欢讲话,态度随便又很猥亵,家庭作业不能正常地完成,学习成绩一直很差。

生性好显能逞勇,争强好胜。

喜欢上网,而且还有早恋的现象。

可以说,一个特殊生的特殊性他都具备了。

为此我没有少费心。

既有正面严厉的当头棒喝,也有温和地旁敲侧击,还有通过家长的督导和管教,但我认为起作用的还是我设计的下面两个措施,在处理中不断对他进行鼓励,让他找到的自尊、自信和温暖的感觉。

一、设置挫折激发斗志
吴伟哲喜欢打篮球,球技也还不错,因而有些目中无人。

在一次的体育课上,我和全班的同学在一起打篮球,看到我娴熟的三步上篮和急停跳投等动作,我知道他心里很是痒痒,有跃跃欲试的感觉。

我越发地展示,不时迎来同学阵阵喝彩,他终于按捺不住了,提出要和我打比赛,我欣然同意,但我说只和你一个人比,一对一,单挑。

全场又爆发出一阵喝彩,这下更是激起了吴伟哲的斗志,他也毫不示弱。

但他却不知他的技术比我差了很多。

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无论是跳投还是突破,无论是控球还是运球,我都胜他几筹。

几个回合下来,我大比分领先,全班同学为我鼓掌,这时吴伟哲又羞又恼,我看时机成熟了,说:“其实,吴伟哲并没有真打,他是
看在我是老师的分上故意让着我的,我知道他并没有使出全部的本领。

”这时全班的同学都“哇”的一声,朝他投以敬佩的眼光,我看得出来,吴伟哲很不自然,不知说什么好。

下课后,我找到他说:“别灰心,你已经打得很不错了,老师在你这么大的时候,还没有摸过篮球呢!你日后肯定比老师强!”然后我又教了他双手交叉运球,胯下运球,带球转身,假动作突破等等篮球技术,他听得非常认真,还时不时地用手比划着。

分手时,他突然大声说:“老师,你就是我的榜样!”
这次挫折教育,让他安分了许多,也对我尊敬了许多。

我想,我之所以能说服了他,是让他找到了奋斗的目标,有了一个可参照的对象,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他终于让自己有事可做了。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研究表明:让学生从自身最近的最感兴趣的地方做起,是最易实现学生的理想的,也最易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

二、肯定优点找回自信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都好动,情绪容易激动,吴伟哲同样是这样。

一次体育课上,他与班上的同学蔡鑫磊打赌投球,谁先投中五个球为胜,输者跑操场五圈。

结果吴伟哲他自己输了,蔡鑫磊笑骂他说:“垃圾。

”本来就已经伤了自尊吴伟哲此时更是恼羞成怒,上前一把将蔡鑫磊推翻在地说:“你投球比我好,不见得日后能比我会混!”说完绕操场跑了五圈。

我得知此事后,找到他,我先让他把事情的经过陈述一遍。

从他的陈述中我仍能看出他的愤愤不平。

我问他:“你为什么还在生气呀?”他说:“他不该说我是垃圾!他投球比我
好,学习比我好,就能说我是垃圾了?我认为我以后比他会混。

”我于是因势利导:“你怎么能肯定自己以后就比他会混呢?”“他没有什么朋友,他买东西从不给别人吃,不像我,我只要有东西就给别人吃,我全班都是朋友。

”这便是他的朋友观,且不管他的观点对与错,至少他是真诚的。

我于是朝他鼓起了掌,他大吃一惊,惶惑不解,以为我是嘲讽。

我说:“不错,你做得很好,这一点你确实做得很好,老师真的为你鼓掌!”看到我信任的眼神和低沉有力的掌声,吴伟哲低下头,流出了眼泪。

我于是趁热打铁,从他的优点说起,如他的友善、诚信、大方。

有毅力、富于正义感等等,先对他进行充分的肯定,让他看到自己身上的发光点,让他尝到被人肯定的快乐,让他感受到被人尊重的感动。

然后我又指出他身上的缺点,如心理承受力弱,自控能力差,遇事不冷静,待人处事比较简单毛糙等等,他不停地点头,不时地看着我,好像在说,老师,我懂了,我错了。

但我没让开口,我要让他成为一个专职的听众,能彻底地感受到因为自身的错误而产生的愧疚在内心能长久地震荡,日后只需用行动证明,而不是现在的信誓旦旦就行了。

第二天,吴伟哲递来了一张长长的“悔过书”,总结了他的缺点:总是用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喜欢动手动脚;认为自己永远是最好的;从个性来评判人的好坏。

然后说自己现在豁然开朗了,心情愉快多了。

书的最后说:“老师,我记住您说的一句话: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我一定要遵照您的话,按您说的去做,做一个让自己和同学们都瞧得起的人!”
吴伟哲没有骗我,这次期中考试他语文考了72分,数学69分,英语78分,总分219分,对于一向不及格的他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像山一样高不可及,这样骄人的成绩无疑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现在吴伟哲上网的习惯改掉了,早恋的现象也消失了,更没有打架斗殴的恶习了。

我想,他也不是一生下来就缺乏自信,他的自信是在一次次的文化考试的失利中被磨去了,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打击,让他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感觉自己离原初的理想越来越遥远,长期浸泡在失败的苦涩中,于是破罐破摔,越摔越破。

另一方面,他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正常的释放,优势长处从没有机会向他人展示,使他倍感压抑,心中的淤积越来越多,致使他很少用原本很敏锐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美丽的色彩,用原本很丰富的心灵去感受早已沐浴在其中的灿烂阳光。

看到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我会心地笑了:教育,如果说一切都可抛,但唯独理解和尊重不能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