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2018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

思修2018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

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
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 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 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1)团结统一 (2)爱好和平
(3)勤劳勇敢 (4)自强不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民族精神的一切成 果,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 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 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 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 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 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案例:
延安精神(1935年到1948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 创新 ,实事求是 。
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 团结一致;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 民创业;艰苦奋斗,不断革命。实质和核心是: 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第一节
弘 扬 中 国 精 神
中国精神的是兴国强国之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 神的统一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道德理想,也称人格理想,指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 的目标。道德与信念密切相关,它是靠内在的信念和社会舆 论来维系的,人的良心就是一种道德信念的形式。一个人认 为自己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样的人格形象, 学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这是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理想追 求。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的魅力,成为一 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既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又是生活幸福的根本。
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 力。
一个个英雄群体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谱写的“女排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等,
更是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 的能力。(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具体而言:

●无论是爱国主义,还是改革开放,都只是民族精神和时代 精神的“核心”,而非“全体” ●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国古代精神,使中国精神具有深 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分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百七十多年民族发展历程凝成中国近现代精神,使中国 精神具有明确的民族指向和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创造中国现当代精神,使中国精神迸发 出巨大力量和绚丽光芒
历代杰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都站在维护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的高度,坚持“和为贵”。 宽厚仁爱的原则,主张用心易、和平方式处理复杂的民族 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使各民族能够和睦相处、友好 相待。
“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观念, 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表现了各民族之间以 和为贵、携手共进。 “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 理与其他民族关系上的宽广胸襟。
3
2
1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自己的国家
祖国包含:
①国土。一定区域的土地、山河等自然风貌和 矿产、森林、物产等自然资源所构成的国土; ②民族文化。在共同地域内,长期生活而形成 的包括民族语言、心理、风俗、个性、精神和 历史传统在内的民族文化; ③国民。由共同的经济生活、语言文化、社会 心理、历史传统等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紧密联 成的人民; ④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 主权和稳定而建立起来,实施阶级统治的政治 机构。
由于游客“留言”或踩踏对残存的石柱和拱 梁造成了损坏,圆明园管理处正考虑对园内的标志 性建筑——大水法限制客流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第二,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祖国是一群人,爱祖国就是爱 家人,爱学校,爱周围的人, 爱中国人。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就是爱人民 群众,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 ,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 度的试金石。
2018/7/26 78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 雷锋精神 铁人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98抗洪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
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 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 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 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 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诸多“精神”及政 治语汇中的一个,象征了在欠缺良好环境下,从事科学 技术开发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兴国政策的开端。
一个个英雄群体用智慧、汗水
甚至生命谱写的“女排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 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等,更是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 神脊梁。这些感动中国的先进 典型、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和 英雄群体,是当今中国时代精 神的生动写照。他们或承载人 民至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的价值追求,或体现 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淡泊名 利、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或 展现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 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或彰显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情 怀。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在改革 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 崭新精神风貌和高尚精神品格,
3
2
1
爱国主义的三层含义
3
第一层: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2
1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 自己祖国无限忠诚 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归属感(故土家园) 认同感(悠久历史和文化) 尊严感(作为祖国的公民) 荣誉感(祖国取得的成绩)
具体性。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 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爱 国思想和爱国行为有不同。 历史性。爱国主义是社会历史 发展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 同的内容。 阶级性。爱国主义有阶级性, 认为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爱 国主义,如资产阶级的爱国主 义、小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 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等。
(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要以宽阔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 要弘扬古代民族精神,更要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发扬光大的民族精 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
2、要以实践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要以创新的眼光看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 • • • • • • •
爱国主义的三层含义
世界各国普遍把爱国、报国、强国视 为高尚的美德,把卖国、辱国、叛国等视 为不道德的丑恶行为。 爱国主义成为人们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
3
2
第二层: 爱国主义是一种道德规范,
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
1
第一层: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我人 到从 墓宋 前后 愧少 姓名 秦桧 。 , 秦桧有个后代叫秦磵泉,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有一天,他跟几个朋友到西湖去
玩儿,来到了岳飞墓。一个朋友给他出了个难题,让他给秦桧两口子的铁跪像,题一 副对联。秦磵泉看着他老祖儿秦桧的跪像,心里真不是滋味儿,又是恨又是臊,他拿 笔写了这么一副对子: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爱国主义的三层含义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 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第三层: 爱国主义是一种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基础。 第二层: 爱国主义是一种道德规范 第一层: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就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 本宗旨,始终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做“一个高 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 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加 强公民道德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培育 和弘扬民族精神,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大力 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追求和精神境界。
铁人精神
“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 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 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 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 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 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 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 “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 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 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 产品的分配方式
●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心、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
●以亿万人民群众为载体的中国精神 将中国梦与人民的梦有机地统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质,使中国梦具 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使中国梦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建立在中国精神基础上的道路自信,使中国梦具有正确的实现途径 ●建立在中国精神基础上的理论自信,使中国梦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建立在中国精神基础上的制度自信,使中国梦具有坚定的政治保证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案例1】文天祥宁死不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案例2】朱自清(1898-1948)的民族气节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 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泽 东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