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

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


苏教版教科书体系的总特点
从整体看,苏教版必修化学教材体系的构 建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色,这样的教 材体系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了化学新课程改革的 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4章 元素与材料世界
鲁科版 化学1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鲁科版
化学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1节 原子结构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节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3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4节 塑料 橡胶 纤维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变化特点
内容的模块化和主题性 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性 内容的结构化和建构性
目前已经通过国家审定并开始使用的教材主要有 三种: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 版社
作者 宋心琦 王晶
王祖浩
王磊
简称
人教版
苏教版
鲁科版
三种版本必修教科书的体系
人教版 化学1
苏教版 化学2
专题一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二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四单元 太阳能、生物能和氢能的利用
专题三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三条内容线索支撑三维教学目标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化学溶解于实际中,再结晶出来 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
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有层次 揭示学科本质\知识结构化\知识结构功能化 超越具体性知识传授,注重观念建构,促进认识方式转变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程结构 的主要变化
层次性__必修\选修 多样性__领域\模块 选择性__必修学分\选修学分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专题四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二单元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化学2》首先从认识原子结构、分子和离子化 合物中的微粒作用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结构 的初步知识,形成微粒作用的基本观念。在此基 础上,引导学生从物质结构的视角进一步认识化 学变化的本质,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从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来阐述生活中的化学, 使学生深刻体会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化学2》教材体系的构建充分 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 用途”的学科内在逻辑结构
鲁教版教科书体系的总特点
总括起来,“高观点、大视野、 多角度”是山东科技版化学必修 教材体系构建的主要特点。
三种版本教科书的栏目
三套教科书栏目一览表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思考与交流 你知道吗?
鲁科版 联系·质疑
学与问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核心结构
物质性质
物质聚集状态
晶体 其他聚集状态
分子性质
元素性质
微粒间相互作用 化学键 分子间作用力
微粒
分子 原子 离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新世纪”《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内容体系
1、原子结构
2、微粒间的相互 作用
3、物质的聚集状 态与物质性质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共价键模型 共价键与分子立体构型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认识晶体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 物质的其他聚集状态
交流与讨论
活动·探究
科学探究 活动与观察
交流·研讨
实验
观察与思考 课题方案设计 迁移·应用
资料卡片 栏目
科学视野
问题解决 新闻链接 信息提示 调查研究
概括·整合 方法引导
实践活动 拓展视野 检索咨询
资料在线
习题
化学史话 知识预备
工具栏
归纳整理 资料卡片 各抒己见
知识支持 知识点击
科学史话 整理与归纳 记录与结论 身边的化学 追根溯源






影响因素:T 、c 、P
化学反应速率有差别:
化 影 响

动速
反应历程、基元反应

力 率 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因素: c 、T、催化剂
合 成 氨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
认识 物质 在水 溶液 中的 行为
溶剂

加入一种 电解质
水溶液
加入多种 电解质
水溶液
自身电离
物质的存在形态 电离、水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化学能与电能 的相互转化
焓变概念 焓变计算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解
——原电池
原理 应用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化学反应 判据:反应焓变(△H)
化 学
化方
反应熵变(△S)

认 识 化
学 向 影响规律:△H — T△S 热
力 学
定量描述:化学平衡常数


平衡转化率

共 同
条 件 的
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05级研究生 陈英
教学目标
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了解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区别 了解教科书的构成及必修教材的体系特点 认识新课程教师面临的挑战 认识新课程教师应该具有的素质 感受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
新课改背景回望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课标教科书简介 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实例
倡导的学习方式
课 程 标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
基于观察-思考-讲授的教学

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
程 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教学
标 基于交流研讨的概念建构与转变教学
准 案例教学
基于课题的综合与开放教学
学生自主性学习
化学
必修
认识化学科学
模块
化学实验基础
选修教材简介
转变生活态度和观念 学习科学的生活方式
分析、解释生活中问题的 方法和能力
与化学相关的 生活知识
与生活相关的 化学知识
环境、饮食、能源、材料、日用品 等生活中的问题
《化学与技术》
· ·
资 源
化学生
产 品
社 会
原 料
产技术
材 料
经 济
化学科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能量转化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 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 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课程标准:是指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 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 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 的基础。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一、了解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 1
化学 2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 模块
化 学 与 生 活
化 学 与 技 术
化 学 反 应 原 理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物 质 结 构 与 性

实 验 化 学
新课程的基本观点
发展观
结构观
建构观
整合观
一切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基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要学化学,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不同的化学; 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选择性
识的现状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 练的现状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 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 应性。
如何编制教科书?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插图
生活向导 请你决策
化学与技术
《必修化学1》和《必修化学2》形式上 是独立的,但实质上是一个整体。
它从“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 验基础 ”、“自然界中的元素”、“ 常 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 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 可持续发展 ”等方面,由感性到理性, 由具体到一般,由事实到本质,进一步 提升全体高中生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 同时为相应的选修模块予留接口,搭建 平台,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化学1》突出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特点,重视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并通过典 型金属和非金属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应用前面所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现化学学 习的主要特点。
人教版
化学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