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力学课后答案

材料力学课后答案

- 1 -第8章 杆件的拉伸与压缩8-1 填空题:8-1(1) 如图拉杆的左半段是边长为b 的正方形,右半段是直径为b 的圆杆。

两段许用应力均为 ][σ,则杆的许用荷载 =][F ][4π2σb 。

8-1(2) 图示拉杆由同种材料制成,左部分是内径为D 、外径为D 2的空心圆杆,右部分为实心圆杆,要使两部分具有相同的强度,右部分的直径应取 D3 。

8-1(3) 杆件轴向拉伸或压缩时,其斜截面上切应力随截面方位的不同而不同,而切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与轴线间的夹角为 45° 的斜截面上。

8-1(4) 图中两斜杆的抗拉刚度为EA ,A 点的竖向位移为EAFa 2 。

8-1(5) 图中结构中两个构件的厚度b 相同,则它们的挤压面积 =A αcos ab。

8-1(6) 图中结构中,若 h d D 32==,则螺栓中挤压应力、拉伸应力和剪切应力三者的比例关系是 9:24:8 。

题 8-1(5) 图题 8-1(1) 图题 8-1(2) 图题 8-1(6)图F题 8-1(4) 图- 2 -分析:222bs 3π4)(π4d F d D F =−=σ, 2tπ4d F =σ, 22π3πd F hd F ==τ,故有 9:24:883:1:31::tbs ==τσσ。

8-2 单选题:8-2(1) 图示的等截面杆左端承受集中力,右端承受均布力,杆件处于平衡状态。

1、3两个截面分别靠近两端,2截面则离端部较远。

关于1、2、3这三个截面上的正应力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C 。

A .三个截面上的正应力都是均布的 B .1、2两个截面上的正应力才是均布的 C .2、3两个截面上的正应力才是均布的 D .1、3两个截面上的正应力才是均布的8-2(2) 若图示两杆的材料可以在铸铁和钢中选择,那么,综合强度和经济性两方面的因素, C 更为合理。

A .两杆均选钢 B .两杆均选铸铁C .① 号杆选钢,② 号杆选铸铁D .① 号杆选铸铁,② 号杆选钢8-2(3) 图示承受轴向荷载的悬臂梁中,在加载前的一条斜直线KK 在加载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 D 。

A .成为一条曲线 B .平移C .绕KK 中点转动D .平移与绕KK 中点转动的合成8-2(4) 对钢管进行轴向拉伸试验时所发生的变形是 D 。

A .外径增大,壁厚减小B .外径增大,壁厚增大C .外径减小,壁厚增大D .外径减小,壁厚减小分析:钢管轴向拉伸时,轴向应变为正,垂直于轴向的所有方向的应变为负。

故周向应变为负,外径减小;径向应变为负,壁厚减小。

8-2(5) 土建结构中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和机械结构中采用的零件紧配合,是 C装题 8-2(1) 图题 8-2(3) 图题 8-2(2) 图- 3 -配应力的例子。

A .消除B .前者利用而后者消除C .利用D .前者消除而后者利用8-2(6) 图示正方形桁架各杆的材料相同,其横截面面积均为A ,许用压应力为 ][c σ,许用拉应力为 ][tσ,且有 ][8.0][ctσσ=,则该桁架的最大许可载荷 ][F 为 B 。

A .A ][tσ B .A ][cσC .2A ][tσ D .2A ][cσ分析:结构中除BD 杆受压外,其余各杆受拉,且F F 221tN=,F F =cN ,故8.0][][701.022c t c NtN=<==σσF F 。

故当外荷载从小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总是 cN F 先达到许用值,故应选B 。

8-2(7) 如图的杆件ABC 固定在两个刚性壁之间,杆件的两段材料相同,但AB 段的横截面积大于BC 段。

当整个杆件的温度都升高了T ∆时,B 截面 C 。

A .在原处不动B .往左移C .往右移D .移动方向不能确定 分析:要是热膨胀趋势不受阻碍,那么左右两段的伸长量相同。

同时在图示情况下两段轴力相同,但左段比右段刚度大,变形更不易,故B 截面往右移。

8-2(8) 如图的联轴器用销钉把轴和套筒连接起来。

轴的直径为D ,传递的最大转矩为m 。

销钉每个剪切面上的剪力为 D 。

A .D m4 B .D m 2 C .D m 2 D .Dm分析:从销钉剪切面处截开,并把轴与半截销钉视为整体,则两处剪力与转矩构成平衡力系。

题 8-2(7) 图题 8-2(6) 图题 8-2(8) 图- 4 -8-3 多选题:8-3(1) 在图示的桁架结构中,可以降低 ① 号杆横截面应力的措施是 B C F 。

A .增加 ① 号杆的弹性模量B .增加 ① 号杆的横截面积C .增加 ① 号杆的长度D .减小 ② 号杆的弹性模量E .减小 ② 号杆的横截面积F .减小 ② 号杆的长度分析:结构为静定的,因此改变材料(即改变弹性模量)不会降低应力。

改变长度可以改变α和β,即改变两杆中的轴力。

减小 ② 号杆的横截面积不会降低 ① 号杆的应力。

8-3(2) 如图的轴向拉杆中取A 、B 、C 、D 、E 、F 六个截面,其中不适于用公式 AF N=σ 计算横截面应力的有 B C E 。

分析:B 截面靠近截面急剧变化的区域,C 、E 截面应力分布不均匀。

8-3(3) 关于拉压杆的轴向应变,不正确的叙述有 A B E F 。

A .某横截面上各点应变为零,则该截面上各点位移为零B .某横截面上各点位移为零,则该截面上各点应变为零C .杆件中各点轴向正应变相等,则轴向伸长量等于该正应变与长度的乘积D .杆件中各点位移为零,则该杆件中各点应变为零E .杆件中各横截面上正应变为零,则该杆件各截面正应力为零F .杆件中各横截面上正应力为零,则该杆件各截面正应变为零分析:位移是质点自身位置的变化,应变是质点与相邻质点关系(距离)的变化;A 、B 两项将这两个概念混淆了。

考虑热效应,则可知E 、F 两项错误。

8-3(4) 在图示的几种情况中,只有 D E 中的 ① 号杆改变了横截面面积,才会影响到支反力和各构件的内力。

题 8-3(1) 图题 8-3(2) 图- 5 -分析:关键是判定结构是否为超静定的。

8-3(5) 图示的桁架中,①、② 号杆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要减小 ③ 号杆的内力,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B E 。

A .增大 ③ 号杆的横截面积 B .增大 ①、② 号杆的横截面积C .把 ③ 号杆的材料换为弹性模量更大的材料D .把 ①、② 号杆的材料换为弹性模量更小的材料E .预先将 ③ 号杆的长度做得比L 略长一点F .预先将 ③ 号杆的长度做得比L 略短一点 分析:在图示的一类超静定结构中,增大某个构件的抗拉刚度,就将增大所承担轴力的份额。

E 、F 两项则属于预应力问题。

8-4 图示的屋架模型中,AC 和CB 是混凝土拱架,拉杆AB 为圆截面的钢材,其许用应力MPa 200][=σ,试确定AB 的直径d 。

题 8-3(5) 图D E q题 8-3(4) 图FAB CF 题 8-4 图8 m8 m(a)8 mF P- 6 -解:由对称性,可只考虑其一半,如图 (a)。

由力平衡,可知(以下计算,长度以m 计,力以kN 计)kN 120815=×=R 。

对C 取矩,可得08120381521N 2=×+−××−F , 故有 kN 160N =F 。

由 ][π42Nσ≤dF , 可得(以下计算,长度以mm 计,力以N 计)]π[4N σF d ≥mm 9.312001600004=×π×=。

可取 mm 32=d 。

8-5 图示结构中,直径 mm 80=D 、高度 m 3=H 的立柱KO 由三根钢缆同步拉紧而固定在竖直方向上。

钢缆下方均匀安置在 m 2=R 的圆周上。

每根钢缆由80根mm 1=d 的钢丝制成,忽略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预应力,钢缆还能承受的应力 MPa 200=σ。

如果钢缆尽可能地拉紧,立柱横截面上附加的最大压应力为多大? 解:易得钢缆与立柱间的夹角o69.3332arctan ==α。

立柱附加压力ασαcos π43cos 32d n F F ⋅==。

立柱横截面上附加的最大压应力222max cos 3π4D nd D F ασσ== 2o 28069.33cos 2001803××××=MPa 2.6=。

8-6 一个直径为m 6.1的圆台形刚性机架质量轴对称分布,其重量kN 50=F 。

现拟用三根有效横截面积2mm 4.745=A 的尼龙缆绳将机架吊装搬运,如图所示。

缆绳弹性模量GPa 3=E ,许用应力 MPa 30][=σ。

(1) 为了安全吊装,每根缆绳至少要多长(精确到 mm )?(2) 将三根缆绳与起重机吊钩连接妥当后,吊钩便缓慢上升。

在缆绳伸直后,吊钩还题 8-5 图- 7 -要上升多大的距离,才能使机架脱离地面?(根据上题选定的缆绳长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 mm 0.1)解:(1) 设缆绳与竖直线的夹角为α,记每根缆绳的轴力为N F ,根据平衡可得F F =αcos 3N ,要使吊装安全,应使 ][N σA F =,故有][3cos σαA F =74531.0304.745310503=×××=, (由此数据可得o8.41=α。

) 由此可得单根缆绳长度αα2cos 12sin −==DR L mm 9.119974531.01216002=−×=。

故取 mm 1200=L 。

(2) 由上题可得,每根缆绳的轴力αcos 3N F F =N 2236274531.0310503=××=。

故缆绳伸长量 EA L F L N ∆=mm 124.7453000120022362=××=。

由图 (a) 可知,机架的竖向位移αδcos ∆L =mm 1.1674531.012==。

这就是吊钩需要上升的距离。

8-7 如图所示的结构中,两根横杆的横截面均为 mm 2=b 、mm 5=h 的矩形,它们的弹性模量均为 GPa 18=E 。

竖杆可视为刚性的,且 mm 100=a 。

如果要使竖杆顶端的作用力每增加N 200,顶端的水平位移就增加 mm 1,两根横杆的长度L 应取多大?解:若竖杆顶端的作用力为F ,则下横杆的拉力为2F ,上横杆的拉力为 23F 。

下横杆的伸长量为 Ebh FL 21=δ,上横杆的伸长量为 EbhFL 232=δ。

°题 8-6 图(a)L题 8-7 图- 8 -由图 (a) 可看出,顶端的水平位移2112132)(3δδδδδδ+=−+=EbhFL5=。

故有 FEbh L 5δ= mm 180200515218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