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炉外精炼

第五章炉外精炼


属液的表面张力;r为气泡核的半径。
5
§1 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
—— 真空脱气(I)
如果向钢液中吹入惰性气体,形成很多小气泡,这些小 气泡内CO含量几乎为零,钢液中的碳、氧能在气泡表 面生成CO而进入气泡中。直至气泡中的CO分压达到与 钢液中的ωC、ωO相平衡的数值为止。这就是吹氩法 脱气和脱氧的理论依据。
23
第二节 炉外精炼装置及工艺特点
炉外处理的手段有吹氩、真空、电磁搅拌、渣洗、喷 粉、喂线等 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 的三个阶段 真空脱气、加热精炼及优化组合
24
第二节 炉外精炼装置及工艺特点
——脱气及炉外处理装置(I)
(一)真空液面脱气法、真空浇铸法和滴流钢包脱气法 ①真空液面脱气法:将具有60~100℃过热度的钢液出至
—— 钢液搅拌(II)
钢包吹氩搅拌能促进脱氧产物(非金属夹杂物)从钢 液中分离出去 ①吹氩的搅拌作用,缩短了夹杂物向钢液表面移动的距离, 增大了夹杂物上浮的速度; ②增大夹杂物颗粒间碰撞的几率,促进了夹杂物的长大; ③使夹杂物附着于气泡表面,起到浮选的作用。
16
图5-3为大冶特殊钢公司60t钢包精炼炉生产高碳铬轴承 钢,吹氩搅拌铝脱氧钢液时钢中ωΣO的减少情况。
(三)RH循环搅拌和DH提升搅拌 RH与DH输入搅拌能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液质量
分别为下降管的线速度、环流量及钢
13
§1 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
—— 钢液搅拌(II)
(四)钢液的搅拌效果
钢液搅拌使精炼炉中的加入物与钢液的混合均匀时间 缩短,消除温度、浓度梯度,促进精炼反应。
14
15
§1 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
3
4
§1 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
—— 真空脱气(I)
实际生产过程中在熔池内部,因为生成气泡要克服气相
总压力、液体静压力和毛细管压力的作用,CO气泡内
的压力必然大大超过金属上面气相中CO的分压力,其
CO 的气相压力为
pCOpg
H2
r
式中,p(g)为金属熔池上面的气相压力;ρ为液体金属
的密度;H为气泡逸出点上面金属液柱的高度;σ为金
—— 真空脱气(I)
真空脱气包括真空脱氧、脱氮和脱氢 冶金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向平衡状态方向自发 进行。改变系统压力可以影响化学平衡,例如反应生 成物为气体时,减少系统的压力,可以使化学平衡向 增多气体物质的方向移动。这就是真空可以使已经达 到平衡的脱气、脱碳、脱氧反应继续进行,从而提高 钢液的质量。
19
最佳的炉外精炼渣成分如表5-2所示
20
§1 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
—— 气体稀释脱碳(IV)

钢 液 2[C]+O2=2CO
Ar Ar Ar
Ar Ar Ar
Ar
Ar+O2混合 气体
21
§1 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
—— 气体稀释脱碳(IV)
向钢液中吹入惰性气体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氧参与脱碳 反应,而惰性气体不参与化学反应,从熔池中逸出, 它在上升中的气泡相当于一个小真空室,脱碳反应生
2
1
1
;2
17
图 5-4 钢包吹氩 时,Al2O3系夹杂 炼的理论基础
—— 精炼炉渣(III)
钢液与炉渣相互作用时的脱氧、脱硫速度 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t为时间(s); S单位 为渣、钢单位接触面积,等于总接
触面积与钢液总体积之比; ωn钢液中硫或氧的质量分数(%);
n平衡 为硫或氧的平衡质量分数(%); βi为取决于渣和钢中的物质扩散速度及搅动功率 的传质系数。
成的CO气体向氩气泡中扩散,将CO的分压Pco不断降
低,这就是促进了金属熔池中下面两个反应的进行
22
§1 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
—— 气体稀释脱碳(IV)
熔池中产生的CO气体不断被氩气所稀释,有利于上述反 应向右进行,从而使钢液的含碳量很容易降低,同时 还能保护钢液中的[Cr]不被氧化,这就是气体稀释法的 原理。
盛钢桶内,然后将盛钢桶放入真空室内或盖上真空密封 盖,进行减压状态下脱气和去夹杂处理。这种脱气方 法称为真空液面脱气法。
25
第二节 炉外精炼装置及工艺特点
——脱气及炉外处理装置(I)
26
第二节 炉外精炼装置及工艺特点
——脱气及炉外处理装置(I)
(二)DH、RH脱气法、RH-OB法 在脱气方法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处理过程中的温 度损失,提高脱气效率,进行成分微调,去除钢中夹 杂物,开发出真空提升脱气法-DH和 真空循环脱气法RH DH、RH特点:借助真空和氩气的受热膨胀,将钢液吸 入真空室,进行间歇或循环脱气,为耐火材料吸附夹 杂物或上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去氢效果极佳、温降 小
6
§1 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
—— 真空脱气(I)
双原子的气体(N2、H2、O2)在金属中的溶解度与气 体压力的平方根成正比。 如果对于纯铁来说,当温度为1600℃时,与氢的质量分 数0.0002%和氮的质量分数0.0033%的金属液平衡 时,气相中氢和氮的分压力应为
7
§1 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
—— 真空脱气(I)
10
表5-1给出了在1600℃、0.1MPa下吹氩 去气和脱氧的临界吹氩量的理论计算值。
11
§1 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
—— 钢液搅拌(II)
(二)感应搅拌 用低频率电流,通过改变熔体中的电磁场来搅拌钢液。 感应搅拌的比搅拌能是线圈电流、线圈与钢液之间距 离的函数。
12
§1 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
—— 钢液搅拌(II)
搅拌是向系统输送能量,使钢液和熔渣产生运动
9
§1 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
—— 钢液搅拌(II)
(一)气体搅拌 气体可通过安装在精炼钢包底部的透气塞、风眼或喷 枪来吹入,吹入气体的比搅拌能受吹气量(例如Ar、N2 等)、钢液温度和真空度的影响。
吹氩的作用:脱氧、脱碳、去气、搅拌钢液及去除夹杂物 等
为了达到预定的去气、脱氧的效果,通常把至少必须的 吹氩数量称为临界供氩量
炉外精炼:在转炉、电弧炉之外,加上必要的精炼 装置,对初炼钢液进行精炼或处理,这一精炼过 程,统称为炉外精炼。
1
§1 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
炉外精炼应用真空、钢液搅拌、加热、渣洗等技术,或 其组合技术,大大强化了冶金反应过程,最终达到提 高钢的纯净度,控制夹杂物的性质和形态等的目的。
2
§1 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
氮与钢液中多种元素生成稳定的氮化物,靠真空状态下 脱氮,气相中氮的分压力必须低于氮化物的分解压力 才有可能。钢液真空脱气与真空脱氧非常相似,特别 是脱氮,其热力学条件虽然具备,但实际的脱氮效果 很差,原因就在于动力学条件。
8
§1 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
—— 钢液搅拌(II)
钢液搅拌是炉外精炼过程中强化冶金动力学条件的重要 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