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政治重点与热点专题复习专题一:关注"三农"问题时政热点链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
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
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
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
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
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
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
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
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
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
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新三农相关问题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什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你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呢?(为什么建设新农村?)①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的标志。
②也表明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顺应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
农村发展不起来,整个国家就发展不起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体现了共同富裕的要求。
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
⑤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提高。
⑦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3、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或者是:请你新农村建设提出几条建议)①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②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现代农业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③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④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
⑤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
⑥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
⑦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⑧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时事语言)4、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青少年应该怎么做?①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材,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努力学习,通过深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来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去。
②向父母建议:要利用农闲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
③向政府建议: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等。
5、请你展望下若干年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工厂林立,特色农业活跃,家家户户有了宽敞的住房,拥有小轿车,人们重视生活质量。
②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农民的孩子免费高中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增强。
③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繁荣,绿水清山与人相伴。
④管理民主:人民积极参与政治、关心政治,民主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实与保障。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什么?为了营造“乡风文明”、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形象,你认为该怎么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1)农村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农村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号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3)要坚持对内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坚持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4)农村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以上各问回答言之有理即可)7、请你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提几点合理化建议?(1)经济方面, 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实国家农村经济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力度,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2)政治方面, 完善和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3)文化方面,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消除各种迷信思想的影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思想阵地,武装农民的头脑.有关三农的一些问题(一)"三农"问题是什么?(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二)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为什么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什么要把“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①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在我国,农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保证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正是对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目标。
只有切实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④这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和睦团结的需要。
⑤是依法治国,保障人权的需要是保护广大人民利益的体现。
⑥是解决现阶段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⑦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⑧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三)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或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做了哪些事情?)1、最重要的是长期稳定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2、开展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
3、发展农村工业、服务业和多种经营,拓展就业领域,增加农民收入。
4、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为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和安定的社会环境。
5、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搞活农产品流通,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6、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让科学技术成为农民增收的决定因素。
7、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
(也可以从两手抓、可持续发展、计划生育、科教兴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角度来回答)8、2005年1月30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7个一号文件(6)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其目标概括为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关于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问题1、为什么要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1)是贯彻"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贯彻"三个代表",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是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3)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