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孩子的粗心一些总结 (1)

孩子的粗心一些总结 (1)

粗心的孩子如何教育一点心得: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比如考试的时候经常在简单题目上犯“小错”,我把这些家长口中的孩子称为“粗心的孩子”。

相信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多避免“小错”的发生。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有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名叫小东,他身上有很多优点:乖巧、认真、学习努力,师长们都很喜欢这个小男孩,但小东有个小小的缺点——几乎每次考试都会犯小错,因此从未考过满分,他丢分的原因不是不会做,仅仅是粗心。

每次试卷发下来,他都会很伤心地哭鼻子。

小东家长都是急脾气,每次考试后都免不了训斥他一顿,教育他下回一定要注意。

结果是每次考试后都会有相同的一幕发生。

家长应该怎样帮小东这类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呢?小东考试经常犯错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是过于自信,对自认为很简单的题目比较轻视,看题不仔细造成解错题意,或运算马虎导致结果错误;或者是小东太看重考试,心情紧张,容易引起头脑空白,无论简单题还是难题,解答时都有可能出现偏差,等考试结束时才发现自己的错误;再或者是小东的感统协调能力不太好,直接表现为眼睛看到的、心里想着的和手里写下的可能会不一致,这是典型的感官统合能力有欠缺;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小东学习知识不扎实,加上心绪浮躁,掌握的知识不牢固,考试时出现了短暂的思维模糊,直接影响了答题的准确性。

找到孩子粗心的主要原因,家长才可以帮助孩子。

下面给各位家长如下一些建议。

一、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考试考试其实就是一次作业,只要平时都学会了,作业都能做对,那么考试就不会有问题,如果太在乎考试的结果,怕考试时出错,反而更容易出错。

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考试结果的过高期待,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轻松上阵才能考出好成绩。

如果孩子在考试中还是出了点小错,家长也要安抚孩子,其实孩子自己心里更难受。

二、帮助孩子做脑、眼、手的统合练习家长也可以在家帮孩子做这样的练习,比如、听写、练习等等,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事情,如写毛笔字,缝纽扣、串珠子等,都可锻炼孩子脑、眼、手的协调能力。

有些课外辅导机构也有这样的训练,如果孩子确实在这方面有欠缺,不妨带去接受这样的训练,对克服出错的毛病会有好处。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平时学习时,注意对知识点的牢固掌握,写作业时注意力集中,心情不要浮躁,作业力求答一道对一道,养成答后检查的习惯,及时改正发现的错漏,如果忽视检查,最后家长发现作业有错的,可以给以一定的惩罚。

还要养成仔细观察和认真推敲的习惯,如分辨词形相近的英文单词、区分意义相近的数学概念、区别汉字中的近体字等等,只有认真成习惯,考试才不会掉进出题人的陷井,才不至于总在事后后悔。

四、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谨慎有序的习惯家长不妨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锻炼他们的责任心和秩序感。

平时做事不敷衍了事,做作业和考试时才不会粗心大意,才不会掉以轻心。

很难想象一个万事不放心上、做事丢三落四、拖拖拉拉的孩子能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原问题:孩子粗心的原因以及解决策略很多家长和孩子认为:“粗心”只能算是个人人都有可能犯的小毛病,因为粗心不是不会啊,既然不是不会,就不能算是大毛病,当然也就不太值得让人担忧。

况且谁都会粗心,谁都免不了出错,在这样的自我安慰的意识中,对“粗心”的放纵和宽容也就让孩子粗心的习惯越来越难以改正。

像“这些题目我都会,这次本来应该考100分!就只是我粗心错了一道题!” “我的孩子这回要不是因为粗心,能考100分呢!”“他因为粗心被扣了1分,要不成绩能在班里排到第一”之类的话,家长常说,孩子也常说。

话里表面上很多遗憾和埋怨,但语气中又透出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是一种孩子和家长一起给成绩不理想找的借口,是对自己的心理安慰,没有认识到粗心是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基础不扎实,对知识的掌握不全面的表现。

家长和孩子应该摒弃这种找借口的思想,应该认识到粗心的危害和严重性,家长应认真帮助孩子找到粗心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一、粗心的危害和对待粗心应该具有的观念(一)粗心的危害1、粗心比无知更糟糕。

一道题结果不对,通常会有两种原因:第一种:完全是由于不会。

?第二种:不是由于不会而导致的错误。

比如:经常有的孩子在做题时多个0;或者少写单位了;或者小数点的位置错了;或者上边一行是23,换了行以后就28;或者把一个关键字写漏了……而最令人遗憾的是,父母在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看到一道题目不会做,往往批评和指责更严厉一些,“你是怎么搞的,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来?!”?而要是由于粗心而造成的丢分现象,则常会用相对缓和的口气说:“唉,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这样这样,你不就做对了吗?”“下回要注意啊!”?殊不知,在对待这两种不同的现象上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孩子放松了对“粗心”的警惕,忽视了对“粗心”的分析,削弱了对“粗心”危害的认识。

卢梭有句话很精辟:“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

”?一个概念,从无知到有知的改变是很容易的,而一种“粗心”的现象却是可以经常不断重复发生的。

不怕“无知”,因为不会的可以学会,不懂的可以学懂,而“粗心”就可怕了,一次再一次毫无顾忌地草率地“粗心”,也就一次再一次痛苦地做错,从而浪费许多时间,丧失了许多可能的机会。

所以粗心比无知还可怕,更糟糕。

粗心是由于对粗心的无知造成的。

2、粗心会养成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好改变了。

由于对“粗心”的忽视,粗心一次次地在学习中出现,慢慢地“粗心”成了一种惯性,而自己还是不能清醒地认识。

?许多同学都曾经经历这样的情况,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自以为这次考试成绩应该不错,可结果又是不尽如人意,很多是由于“粗心”造成的问题,虽然只是“粗心”而已,但不理想的结果往往会对自己丧失信心,会认为自己再用功,学习成绩也不可能得到提高。

那么在这个时候,孩子的自信心会逐渐遭到了打击,对学习就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试想,“缺乏斗志”怎么可能成功?所以“粗心”一旦形成惯性,变成习惯,就再也不好改变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大家都太熟悉了。

为什么有的人从小到大,还总爱丢钥匙、钱包。

只要仔细留意,但凡事业有成的人,哪个做事不是严谨细致,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人,也是“粗中有细”。

?古希腊有句名言,“性格即命运”,那么性格是如何养成的呢?是习惯!那么“习惯”又是如何养成的呢?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反复。

?这就是教育家为什么会强调的一点——“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这句话的原因!?所以“粗心”是一种很糟糕的现象,如果不幸成为你个性的一部分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必然会大打折扣。

?(二)对待粗心应该具有的观念1、粗心不是小缺点,是大错误。

家长在聊起或批评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说:“我的孩子成绩不错,但有个小缺点就是粗心……”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每件事情都会有不足,世界也不是完美的,因为有不足,这个世界才会进步,人也一样。

有时候,人的缺点在某些时候是缺陷,有时候可能就是优点,所以我们常说:个性无好坏。

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爱发脾气,这应该算是缺点,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忍受,甚至可以原谅这个缺点的,但发了脾气就去打人,这就是错误了。

而这样的错误是应该被追究的,是需要被改正的。

?缺点可以不追究,但错误一定要被追究,要求做出改正!大家可以容易发现“缺点”和“错误”的区别,但由于它们常常很相似,我们往往会把它们混淆,经常把“错误”当“缺点”。

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我们思想里对“粗心”的危害认识不足,对“粗心”的属性认识不清,才会造成了我们对“粗心”的忽视,对“粗心”的宽容,甚至对“粗心”的放纵。

?综上所述,想要解决“粗心”这个问题,如果在思想上没有足够、正确和清醒的认识,那么“粗心”的问题是解决不好的,它会像幽灵一样随时出现,会销蚀本已拥有的成就,更会妨碍将可能获得的成就。

?“粗心就是错误”的论点或许有些偏激,但是有道理的。

至于“粗心”造成的后果有时候表现的不是很大,但无论如何我们对“粗心”的关注都应该非常警惕和严肃。

2、“粗心”的现象绝不是“写错字”,“抄错行”这么简单,“粗心”反映的是学习上的“盲点”和“漏洞”。

我们前面谈到,一道题目做错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不会,二是粗心。

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拿到一道题目的时候,想了好半天没有想出来,这时候别人给了一个小小的暗示,好了,一下子就做出来了。

还有在考试的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下了考场,得,想起来了!这样的现象该算什么呢?算不会吧,有点委屈!算会吗?可又不是!所以很多学生就对自己宽慰地说,没有好好琢磨,“粗心”了一下,所以就没有做出来。

而实际上,由于对概念掌握不够精通,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不能正确解决题目,而这实际上就是不会!是学习上的“盲点”,在学习上有多少这样关键的漏洞往往会被“粗心”这个词给掩盖了。

?二、孩子粗心,怎么解决?(一)方法一:帮助孩子建立平时要及时找到“粗心点”的责任意识。

很多孩子粗心,是因为孩子过分的关注难题、大题,对容易题、小题上的粗心自己却忽略不计,从来没有去找过自己的“粗心点”(也就是“易错点”)在哪里。

考试一般都不会全是难题,一般来讲,一次考试,难题-中等题-容易题的比例为3:1:1,所以,舍易求难,得不偿失。

所以很多孩子很聪明,反应很敏捷,但是考试却总考不好,为什么?因为他在阴沟里翻了船。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并加以足够的重视,时刻警醒自己:我曾经在这些“小阴沟”里翻过船,我下次绝不重复相同的错误。

1、看错看错题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与人的瞬时记忆有关。

有的人视觉成像反应稍慢,他的学习类型可能不属于视觉类型,而他又看得太快而不够细致,因此前面的信息在大脑中还未形成稳定的状态时,后面的信息又进来了,于是导致把题看错,解决这一行为就是放慢看题速度,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看仔细点”。

有的人则可能是与自身的短时记忆容量有关,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一般为5至7,如果一个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5,即他一次瞬间只能记住5个单词或数字之类的东西,当他想一次瞬间记住7个时,就会出现记忆错误,从而就会发生看错了的现象。

低年级的儿童的视觉识别和记忆能力不强,也可能难免出现看错或看对写错的现象。

解决这一看错行为可以通过平时训练来达到,最简单的办法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用瞥一眼方式去记路边的汽车牌照,也可以运用瞥一眼的方式去记一组数字或符号或英语单词,以提高自己的短时记忆容量,增强记忆力。

另外,如果小孩子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特别是电子产品的诱惑,让孩子学习的时候心不在学习上,想快快学完去玩电子产品,学习的时候不专心,没有聚精会神,全力以赴,粗心大意就很容易发生。

家长务必让孩子明白,胡乱做功课是属于态度不认真的表现,是要受到惩罚的。

家长必须确采取措施保孩子集中注意力,断了念想,心无旁骛,专心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