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概述一、定义:种类繁多,可从几个维度分1•学科(领域)维度:将课程看作是教学的科目例: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等特点:注重科学体系,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教材,让学习者进行有系统的学习。
2•经验维度:学生在教室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特点: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驱使任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目标、兴趣、内驱力、理想、信念等都可以成为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
3. 目标维度:预期行为的结构化序列。
特点: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
4. 计划维度: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特点:一种综合的倾向。
二、课程理论一)、构建:正处于形成状态中二)、基本问题:1. 课程的价值取向。
2. —元化课程与多元化课程。
3. 分科课程(六科教学)与活动教程(五个领域)4. 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T同时存在A. 计划性:有计划、有组织Ji无计划、无组织B. 学习的环境:课堂教学获得Ji学校环境获得C. 学习结果:获得预期性的知识Ji获得非预期性的东西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但不同历史时期也是有所不同的。
我国:20、30年代:将幼儿园课程看成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经验。
50 年代:学习苏联的模式。
80 年代:重关注课程的过程价值。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幼儿园课程与学校相比,有其内容上的特点:1、多注重个体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2、多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
3、多注重“整个儿童”人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发展。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心理学派繁多,较具重大影响的是:1、认知心理学。
2、成熟理论。
3、心理动力理论(精神分析理论)4、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但不能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唯一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一、流派(四个)1、经验论。
2、唯理论。
3、实用主义。
4、存在主义。
二、哲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为课程提供有关知识的来源、性质、类别、认识过程及知识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理性认识。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包括有经济、政治、文化一、经济与幼儿园课程: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沿海、中部、西部)(城市、乡镇、贫困地区)二、政治与幼儿园课程:深受政治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作用于和服务于政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三、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课程是由文化衍生出来的,同时又能传承文化。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第一节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一、对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心理学和文化的角度二、游戏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地位儿童游戏的权利并没有普遍受到尊重,在实际上尚缺少其应有的地位。
三、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游戏的界定人们对学习和儿童发展有不同的理解,于是,他们对儿童游戏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课程编制中,他们就会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表述和运用。
第二节教学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教学活动一、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教学的界定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而一般的教学指的是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
二、对教学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世界各地较有影响力的有: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等等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一、游戏与教学的关系两者不可替代,但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二、游戏与教学的结合从“游戏”或“教学”的不同视角出发,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同解读。
三、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三种)一)分离式:游戏和教学相对分离二)插入式:在游戏中插入教学,在教学中插入游戏。
三)整合式: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第四节幼儿园课程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一、幼儿园每日教育活动选择与组合按活动中游戏和教学的成分可分为4 种:1)无结构化教育活动(纯游戏)2)低结构化教育活动3)高结构化教育活动4)完全结构化教育活动(纯教学)在每日、每周、每学期、及每年度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选择和组合上,让各种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之间取得协调和平衡,处理好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实现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一)、幼儿园每日教育活动在结构化程度上的平衡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合安排,应符合幼儿园每日教育、保育的要求。
在幼儿园每日活动中应有游戏和教学两类教育活动,并要根据课程的性质确定这两类教育活动在时间上比例,在组合上的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幼儿园每周、每学期或学年教育活动在结构化程度上的平衡加大无结构化和低结构化教育活动的比例。
(每学期或学年的初期)周二至周四:增加较高结构化教育活动的比例。
(每学期或学年的中期)周五:再次加大无结构化和低结构化教育活动的比例。
(每学期或学年的后期)第四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除游戏外,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都会包括有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环境的设计、活动的延伸等)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理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置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常见的取向有行为目标、生成目标、表现性目标三种一、)高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置以行为目标为主,在表述上会赋予明确的“教师要教给幼儿……”(着眼于教师)“让幼儿达到……” “幼儿应该……”(着眼于幼儿)等。
二)低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置以生成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为主,它的活动目标在表述上不是很清晰地说明要达到怎样的实际水平,多以“感知……” “比……” “发现……”来表述。
三)、不同结构化程度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设置的趋向随着教育活动性质的变化,活动目标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各种幼儿园教育活动都能在反映教育活动价值取向的连续体中找到其合适的位置。
这样的活动定位,能帮助教育活动设计者在设置和表述教育活动目标时,根据教育活动的性质,把握活动目标的基本趋向。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对教育活动的内容,存在三种不同的取向―― “内容即教材” “内容即活动” “内容即经验” 。
(第六章第三节详)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是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手段,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必须与该教育活动的目标相一致,反映出教育活动设计者在设计活动时清晰的设计思路。
一般来说,在为高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选择和组织教育活动内容时,教育活动设计者往往会采纳教育活动内容即教材的取向。
在为低结构幼儿园教育活动选择和组织教育活动内容时,教育活动设计者往往会采纳教育活动内容即活动,或教育活动内容即经验的取向。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中,较为常见的目标取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目标取向在高结构教育活动评价中经常有体现,是一个量的评价,评价活动设计者预设的活动目标是否达成。
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在低结构教育活动评价中常有体现。
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会是一个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互动的过程,会是一个评价者与评价者共同探讨和建构教育意义的过程,会是一个帮助教师获取教育智慧的过程。
第二节不同结构程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一、由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在设计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时,要注意: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越高,各学科科目(教育领域)的特征越明显;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越底,学科科目(教育领域)越趋向整合。
二、各种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设计原理和示例(六种)一)“单一科目”教学活动1、“单一科目”教学活动的特征教育活动设计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的各学科目标,而不是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
2、“单一科目”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略)3、“单一科目”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二)“整合科目”教学活动1、“整合科目”教学活动的特征“整合科目” 教学活动强调的是整合技能和概念的教学。
教育活动设计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的各学科目标,而不是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
2、“整合科目”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略)3、“整合科目”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三)单元教学活动1、单元教学活动的性质单元教学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单一” “整合”相对较低。
2、单元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略)3、单元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四)主题教学活动1、主题教学活动的特征活动设计者决定内容,或由幼儿根据较广专题的学习经验发起活动2、主题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略)3、主题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五)方案教学活动1、方案教学活动的特征活动更多由幼儿自己发起2、方案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略)3、方案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六)区角活动1、区角活动的特征主要成分是幼儿游戏,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旨在满足幼儿的需要。
2、区角活动的案例分析(略)3、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局限性第五章幼儿园课程中的各教育领域(略)因本章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内容基本重合,故考试不另做要求,可以不看第六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有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主要)、实践模式和批判模式(开始关注)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使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方向得以明确,使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等与课程目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一一从一般到具体教育目的T课程目标T具体课程目标(包括教育活动目标)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三种)一)行为目标取向指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二)生成目标取向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
反映的是幼儿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反映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
三)表现性目标取向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三、课程的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四、幼儿园课程编制中目标的设置一)不同结构化程度幼儿园课程目标设置的趋向幼儿园课程的结构化程度越高,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设置越趋向于细化、特化、趋向于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相反,结构化程度越低,目标的设置越泛化,越趋向于游离,具有更多的弹性。
二)高结构幼儿园课程的目标设置以幼儿获得预期的一系列行为变化为主要取向。
三)低结构幼儿园课程的目标设置以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为主要取向。
四)介于两者之间的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设置既对幼儿的学习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和标准,又能顾及幼儿与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让幼儿能有在自己水平上得到发展的空间。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 一)课程内容即教材是与将课程内容看作向幼儿传递的知识这一基本点联系在一起的, 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 依据的。
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将课程内容看成是学习活动的取向, 把其关注点放在幼儿做些什么方面, 强调课程与社会生 活的联系,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