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材分析
《好的故事》是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
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好的故事》这篇散文诗,文字的精美,联想的新颖,构思的独特,让我们耳目一新。
学情分析
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可先跳过难懂的词语,再读课文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课前学生可查阅有关鲁迅及本文的一些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鲁迅及课文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朗读,听朗读录音,感悟文章的语言,理解重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憧憬。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反复读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观看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
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文章的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识字学词,初步读懂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初步读懂课文。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做过梦吗?你们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梦里。
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下你认识的鲁迅?(生介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梦,看看他的梦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习也就变得容易了。
【思路2】
课前我们查阅了有关鲁迅以及本文的一些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看来,同学们对于鲁迅还真了解得不少,鲁迅的文章不大好懂,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不过只要静下心来,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同学们一定会读懂。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鲁迅的文章——《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鲁迅先生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
2.读过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很美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和鲁迅先生享受美好的梦境、美好的故事。
(板书:好的故事)
3.出示生字词,指名领读、跟读,同桌互查。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帮助同学识记生字,强调“参、差”是多音字,指导发音与组词。
5.指导写字。
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书写。
如“漾”的部首为“氵”,右边上半部分“羊”的竖不出头,下边是“永”不是“水”;
“焰”的右下边不是“白”;
“瞬”指一眨眼的时间,所以部首是“目”不是“日”;
“骤”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
书写要美观。
“搁、综、澄、漾、焰、瞬、凝、骤、掷、陡”等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左边窄右边宽,而“削”是左边宽右边窄。
设计意图:指导生字,扫除生字词障碍,引导学生掌握书写生字的技巧。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1.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2.同桌互读,互相说说读懂了什么。
3.教师范读录音,学生静静地倾听,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4.小组交流: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5.小组推荐代表说说。
6.教师指导:
《好的故事》是鲁迅第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尽管他没有明确说是在做梦,但是这确实是一个梦,一个短暂的瞌睡一般的梦。
梦里,“我”看到“许多美的人和事”,如诗如幻一般。
鲁迅用了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
“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这是一幅安宁静谧的画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与世隔绝似的乡村里,人们在过着安稳的生活,没有硝烟,天那么蓝,水那么清澈,一切是那么和谐。
如果我们置身其中,即使再躁动不安的心也会被这份恬静所吸引,而忘了身外的烦恼。
这难道不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源,这难道不是从魏晋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寻找而始终未得的世界吗?由此可见,在鲁迅心中,他所渴望的,是一份安宁设计意图:教师引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听读、小组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好的故事
搁综澄萍藻漾焰削瞬凝骤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词。
2.体会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
重点难点
重点:深入理解课文。
难点: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好的故事》。
首先老师检查一下大家是否把上节课的内容记住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出示:搁综澄萍藻漾焰削瞬凝骤掷
2.自由组词并读一读。
谁能读准确?(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很好,读的方面掌握很好,相信大家也会写了。
请拿出练习本听写词语。
3.请同桌交换,互相对着批改,对着屏幕检查。
全对的请举手,看来大家都掌握得不错,没全对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改正过来。
4.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二、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的内涵
1.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节?他写了哪些美好的景象?请大家自主朗读课文,并圈画出鲁迅先生笔下的美好景象。
2.小组交流探讨。
这些景象让你在头脑里形成了什么样的画面?试着用你的语言描述出来。
本篇课文的写作年代与现在间隔较远,所以语言表达与现在也不完全一样。
课文中描写的都是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色,描写细致,但是描写对象很多、很杂,所以需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来理解、体悟课文。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语句,感悟鲁迅先生当时的感受与句子的作用。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