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当在实际发生时根据实际发生额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
本。企业向职工提供非货币性福利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如企业以自产的产品作为非
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职工薪酬金额,并计
人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相关收人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以及相关税费的处理,与企
3.辞退福利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 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辞退福利主要包括: (1)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 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2)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利 选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 辞退福利通常采取解除劳动关系时一次性支付补偿的方式,也采取在职工不再为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后,将职工工资支付到辞退后未来某一期间的方式。 企业应当根据辞退福利的定义和包括的内容,区分辞退福利与正常退休的养老金。辞退 福利是在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到期前,企业根据法律与职工本人或职工代表(如工会) 签订的协议,或者基于商业惯例,承诺当其提前终止对职工的雇佣关系时支付的补偿,引发 补偿的事项是辞退,因此,企业应当在辞退职王时进行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职工在正常 退休时获得的养老金,是其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到期时,或者职工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退休 年龄时获得的退休后生活补偿金额,引发补偿的事项是职工在职时提供的服务,而不是退休 本身,因此,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进行养老金的确认和计量。 另外,职工虽然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但未来不再为企业提供服务,不能为企业带来经 济利益,企业承诺提供实质上具有辞退福利性质的经济补偿的,如发生“内退”的情况,在 其正式退休日期之前应当比照辞退福利处理,在其正式退休日期之后,应当按照离职后福利 处理。 4.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 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
票。假定 2000 名职工中 1700 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300 名为总部管理人员。假定甲公
司于当日将笔记本电脑发放给各职工。
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计算笔记本电脑的售价总额及其增值税销项税额如下:
笔记本电脑的售价总额=1.40×1700+1.40×300=2380+420=2800(万元)
根据甲公司所在地政府规定,甲公司应当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 10%和 8%计提并缴存医疗保险
费和住房公积金。甲公司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 2%和 1.5%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以及所得税影响。
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计算其 2×14 年 7 月份的职工薪酬金额如下:
应当计入生产成本的职工薪酬金额=1000+1000×(10%+8%+2%+l.5%)=1215(万元)
业正常商品销售的会计处理相同。企业以外购的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
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职工薪酬的金额,并计人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例 1】2×14 年 7 月,甲公司当月应发工资 1560 万元,其中:生产部门生产工人工资
1000 万元;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 200 万元,;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工资 360 万元。
3.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向企业所提 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也属于职工的范畴,包括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公司签 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这些劳务用工人员属于本准则所称的职工。 (二)职工薪酬的定义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 补偿。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瞻养人、己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 于职工薪酬。
对于离职后福利,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 定受益计划。对于设定提存计划,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根据设定提 存计划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者相关资产成本。对于设定受益计 划,企业应当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设定受益计划福利义务,并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 的期间;因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服务成本、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应 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相关资产成本;因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 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至损益。
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以及按规定提取的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规 定的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计算确定相应的职工薪酬金额,并确认相关负债,按照受益对象计 人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 付职工薪酬”科目。
对于企业向其职工发放的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属于职工薪酬范畴,但其会计处理应当 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一一股份支付》的相关规定。
三、关于职工和职工薪酬的定义
(一)职工的定义 本准则所称的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
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具体而言,本准则所称的职工至
应当计入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200+200×(10%+8%+2%+1.5%)=243(万元)
应当计入管理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360+360×(10%+8%+2%+1.5%)=437.40(万元)
甲公司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
12150000
制造费用
2430000
管理费用
4374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薪酬主要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1.短期薪酬 短期薪酬,是指企业预期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将全部 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 给予的补偿属于辞退福利的范畴。 短期薪酬主要包括: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是指企业按照构成工资总额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 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等的劳动报酬,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 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等。其中,企业按照短期奖金计划向职工发放的奖金属于短期薪酬,按照长期奖金计划向职 工发放的奖金属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2)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向职工提供的生活困难补助、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 地安家费、防暑降温费等职工福利支出。 (3)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基 准和比例计算,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存的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 存的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了改善职工文化生活、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 和提高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用于开展工会活动和职工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支出。 (6)短期带薪缺勤,是指职工虽然缺勤但企业仍向其支付报酬的安排,包括年休假、病 假、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等。长期带薪缺勤属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7)短期利润分享计划,是指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与职工达成的基于利润或其他经营成果 提供薪酬的协议。长期利润分享计划属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8)其他短期薪酬,是指除上述薪酬以外的其他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短期薪 酬。 2.离职后福利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 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属于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除外。
《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 ——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一、总体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一一职工薪酬》(以下简称“本准则”)明确界定了职工和职工薪 酬的含义,规范了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以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 发生的人工成本。
本准则规定,职工薪酬应当分类为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 利。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本准则的规定,根据职工薪酬的性质,对职工薪酬进行合理分类,作 为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达成的协议,或者企业为向职工提供离 职后福利制定的规章或办法等。离职后福利计划按照企业承担的风险和义务情况,可以分为 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其中,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 后,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 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对于辞退福利,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合理预计和确认辞退 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本准则规定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包括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 利和辞退福利以外的所有职工薪酬,具体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 计划(或长期奖金计划)等。企业对于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应当适 用离职后福利中设定提存计划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其他情形,应当适用设定受益 计划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但是重新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者净资产所产生的 变动,应当计人当期损益或者相关资产成本。
少应当包括: 1.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按照我国《劳动法》和
《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本准则中的职工首 先应当包括这部分人员,即与企业订立了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作为期 限的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
2.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部分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设立董事、监事,或者董事会、监事会的,如所聘请的独立董事、外部监 事等,虽然没有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属于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属于本准则所称的职 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