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一《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知识与技能:1、掌握7个生字,会写14个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从中受到启示。

3、能与大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培养复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上下文,助工具书、活积累理解关键句的意思。

2、运用以读代讲、以演促读、讨论交流等方法理解体会文章的。

情感从中受到启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字词掌握。

2、抓住事情的经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体会文章的情感,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板示课题)3、解题。

之:的道:规律自然之道:自学汇报,检查学习成果。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1)字:一类字认读——难记的字分析。

(2)词:A:两字词语: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B:四字词语: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

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也可以选择你的好朋友来配合你表演。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二《风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会写“倘、寞、柄、鄙、恍、掷、惩、罚、恕”9个生字。

辨析多音字“恶、什”。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

3、体会对比的写法。

【能力目标】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读懂课文,能概括出作者对放风筝态度的变化,明白产生变化的原因。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

学习作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学习作者严于自省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结尾对“我们”会面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五、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玩过风筝吗?风筝是报春的天使,孩子们因为渴望春姑娘的来临,才用风筝去迎接她,打扮她,赞美她。

可是有个孩子却无端地被剥夺了玩风筝的权利,让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吧。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指名分段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读,边做笔记。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及词义。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强调字形、字音。

倘(tǎnɡ)莫(mò)柄(bǐnɡ)恍(huǎnɡ)鄙(bǐ)掷(zhì)惩罚(chénɡfá)恕(shù)4、小黑板出示多音字,并学习。

mó(模型)shí(什物)è(凶恶)模什恶wù(厌恶)mú(模样) shén(什么) ě(恶心)5、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惩罚:严厉地处罚。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寂寞:孤单冷清。

嫌恶:嫌弃厌恶。

课文里指厌恶的意思。

惊惶:惊慌。

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三、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1、小黑板出示问题,学生带问题读课文: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2、读后反馈。

四、分清层次,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讨论:课文以“风筝”为线索,分几层意思来记叙的?2、反馈:第一层(第1自然段):回忆在故乡的二月,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第二层(第2——-3自然段):主要写“我”嫌恶放风筝,不准弟弟放风筝,还折断了弟弟没完工的风筝。

第三层(第4——-7自然段):写“我”到中年后的反思和忏悔,表达了无法弥补的沉重和遗憾。

五、课堂练习1、比较下列形近字。

趟()寞()恕()惩()倘()漠()怒()征()2、说说下列描写各是哪方面的描写。

①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惊惶地站了起来。

②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③“我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

④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并组词。

2、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学习作者严于自省的精神,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学习作者严于自省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结尾对“我们”会面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段1、齐读,师生合作读。

2、进一步理解“倘”“伶仃”的含义。

3、学生尝试质疑,解疑。

4、小结,练习背诵。

二、品读课文第二段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句子:“但我是向来不爱风筝的……因为我以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儿。

”你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对放风筝的态度怎样?(嫌恶)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我”嫌恶放风筝?(不许弟弟放风筝;弟弟喜欢风筝,“我”却认为是笑柄、可鄙的;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重点研读第三自然段中的这几个关于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句子。

2、弟弟对风筝态度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入迷)(相关的句子有: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中的这几个关于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句子。

3、谈感受:在对“我”和弟弟对风筝的不同的态度描写中,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可评论兄弟俩的不同的性格,也可说表达效果。

“我”:待弟弟凶残、无情、可憎;弟弟:弱小、无助、天真、可怜)4、深入探究:作者通过以上的对比描写,表达了什么感情?(回忆此事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情。

)三、学习第三段1、默读,想想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后悔、沉重)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补过,和弟弟一起放风筝,尽管年岁大了;回忆小时候风筝事件,想求得弟弟的谅解。

)“于是幼小时候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幼小时候的这一幕”指的是“我”十分粗暴地撕破、踏碎弟弟做的风筝的情景。

全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忽然想起了儿时十分粗暴地撕破、踏碎弟弟的风筝的一幕,心里感到异常沉重,充满了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之情。

)2、“我的心从此宽松了罢。

”我的心是否从此宽松了?从哪儿看出来?(最后一自然段)3、完成课后第二题,并明白作者对放风筝的态度变化的原因。

(对放风筝的态度:嫌恶——赞成)(原因:手足情深,我敢于自我反省、知错必改。

)4、完成课后选做题。

(表达作者深深的忏悔之情。

)四、总结升华1、说说你学了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

(我们可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勇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做事一丝不茍,知错必改的精神。

)2、这篇课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作者深深的忏悔之情,赞扬了作者敢于自我反省、知错必改的精神。

)3、这篇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人物动作、神态刻画得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3、完成《练习册》。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爬天都峰》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

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初读课文,认字学词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

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教师用多媒体。

课件检查识字。

a、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b、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感悟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要求写的。

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

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巩固生字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朗读感悟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3、读读写写。

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