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课后习题
一、单选题
1、保护与发展并重,在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找到(A)。
A、平衡点
B、支撑点
C、着力点
D、关键点
2、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明确回答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B)这个重大问题。
A、坚持和巩固什么
B、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
C、完善和发展什么
D、坚持和发展什么
3、(A)是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生态文明
B、制度文明
C、公共文明
D、综合文明
4、以(C)吸引外资则是“苏南模式”的特征。
A、低风险
B、低投入
C、低门槛和廉价劳动力
D、高科技
5、按照传统文化的说法,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是“体”和“用”的关系,强调(A)。
A、一体多用
B、灾后社会风险检查
C、社会控制风险
D、社会治安风险
6、粉碎“四人帮”后,全党工作以(A)为中心,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为人民服务
D、对外开放
7、2012年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以(D)为表征。
A、环保运动兴起
B、倡导可持续发展
C、践行科学发展观
D、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8、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强化绿色消费,创建(B)。
A、“绿色城市”
B、“无废城市”
C、“科技城市”
D、“智慧城市”
9、三方协力:政府、企业与公众三大主体,在(B)主导下,形成合力,有效推进。
A、“企业的第一推动力”
B、“政府的第一推动力”
C、“公众的第一推动力”
D、“监管机构的第一推动力”
10、全面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要通过(B)杜绝奢侈消费。
A、守法
B、立法
C、自觉
D、管控
11、我国生态脆弱区广布,适宜生存的空间不足(B)。
A、一半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二、多选题
1、全面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要坚持(BCD)为主的方针。
A、效率优先
B、节约优先
C、保护优先
D、自然恢复
E、自然为主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遵循了三个宗旨:(ABC)。
A、把方向
B、定原则
C、划重点
D、立规矩
E、握全局
3、下列属于失序的开发建设的有:(ABCDE)。
A、经济开发区效率不达预期
B、沿路开发的弊端
C、热衷修建大广场
D、建造豪华办公楼
E、过分的美化亮化工程
4、上世纪80年代就建立了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ACE)。
A、同时设计
B、同时运营
C、同时施工
D、同时移交
E、同时投产使用
5、落实责任主体(ABC),区分所有者和监管者的责任。
A、明责
B、履责
C、追责
D、指责
E、权责
6、生态破坏后果严重,导致(ABCDE)。
A、公地悲剧导致荒漠化扩展
B、灾害种类多
C、生物多样性锐减
D、地下水位下降
E、地下水污染和河流断流
7、建国初,为尽快解决国民衣食短缺问题,都采取了(ABCDE)等错误的方式。
A、建立农垦部
B、围垦湿地,围湖造田
C、“三滥”导致沙漠化扩展
D、“大跃进”造成森林锐减
E、盲目开梯田导致水土流失和石
8、三生共赢:(ACE)在时间和空间上必须具有同步性。
A、生产发展
B、生物多样
C、生活改善
D、生态良好
E、生产资料丰富
9、治理重点包括:(BCDE)
A、时间特征强
B、源头预防
C、过程控制
D、损害赔偿
E、责任追究制度
三、判断题
1、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正确)
2、通过两代塞罕坝人的奋斗,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变沙漠为绿洲,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
(正确)
3、多年来,许多地方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都存在“以GDP论英雄”的倾向,甚至作为唯一标准。
(正确)
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的40%。
虽然连续多年保持了粮食丰收,但很大程度依赖于化肥农药。
(正确)
5、只有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的制度,才能保证我国的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
(正确)
6、我国生存性和发展性资源严重短缺,却错将自然界当成取之不尽的“源”和可以无限消纳废弃物的“汇”。
(正确)
7、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我国的环境污染的程度呈反比。
(错误)8、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小煤窑星罗棋布,“青山挂白”比比皆是。
(正确)
9、改革开放前期,全国各地都在竭力引进外资,有效地拉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
(正确)
10、三创新联动指文化、制度、技术(包括方法)三者的创新并联动,齐头并进。
(错误)
11、完善和强化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使资源循环利用从约束性到倡导性的转变。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