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价值与价值观
物的价值: 事物的属性
人的价值: 人的属性 满足 满足
满足
人的需要
他人、社会的需要
你我有价值吗?你我怎样 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的价值内涵是什么?
2、人的价值的内涵包括哪两方面的内 容?(请举例说明)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 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 及自己的需要。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2)人的价值包含两层含义: 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贡献)
A.价值观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由一定社会的生 产方式决定。
价值观人人都有,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阶 级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观。这是由他们所处 的社会存在的具体条件决定的。
B.价值观具有相对独立性
历史上形成的各种价值观,还会继续存在一个时期,它不 会因为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很快消失,这就好比社会主义社会还 存在着封建社会的各种残余思想,这就是社会意识具有的历史 继承性的特点。
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索取)
注意:人的价值是在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中形成 的。离开了社会,不可能形成人生价值。人的价值在于 创造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 而不是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思考: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什么呢?是看更多 地享受价值(索取)还是看更多地创造价值(贡 献) ?
3、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A.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价
值的大小,就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什么。(在今天,人的
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B.人的贡献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二者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不应忽视个人对社会的精神贡献。
C.人的贡献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 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2.群众史观的原理、方法论
1.人的价值的内涵及其评价 B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B
组长带领组员,合众人智慧解决下面5个问题。
要求:深入思考,积极参与。
1、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价值的内涵,并说明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与具体领域价值的关系。(能举例说明) 2、人的价值和其他物的价值有什么不同?人的价值的内涵包 括哪两方面的内容?(能举例说明) 3、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4、什么叫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雷锋有一句名言:“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 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这句话体现了: A.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他人 B.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 C.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人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个人价值
爱因斯坦说:“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 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对 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人生价值的大小是看社会对他满足的程度 B、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完善自我 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5、概括价值观导向作用的原理和 方法论。
【原理】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 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类的这些行为呢?
我们为何会破坏环境?
长期以来人们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将自然 看 作是食品、原料和资本的源泉,导致对自然资源利 用的不够合理,使自然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2010全国一卷,30)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 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 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 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 效果。这一事例说明: ① 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② 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 ③ 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 ④ 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对价值观的理解,错误的是 A.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B.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价值观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就业问题的看法就不同
马克思说过:“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美丽的景 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 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段话说明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价值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活决定的。 人的价值是与他们所处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及他们所从事 的活动紧密相关的。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 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 用。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引导 作用;反之,阻碍作用。
理解这一概念应把握以下三点 1)价值是一种关系。
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 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一个事物有没有价值,主要看他能不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 如果能满足主体需要,就是有价值。价值关系实际上就是意 义关系、作用关系。价值大小,归根结底就是意义的大小、作用 的大小,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 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2)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3)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
2.人的价值和其他物的价值有什么不同?
①物的价值:在满足主体需要时,物是无意识的、被 动的。 人的价值:在满足主体需要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物的价值反映的是物与人的关系,人的价值反映的人 与人(社会)的关系。 ③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事 物 属 性
客 (物、人) 体
特定 关系
满足
住
----房屋可以满 足人们住的需要
人 们 的 需 要
主 体
(人)
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被人发现时,并不具有价值。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它能观赏和食用,才具有了价值。这说明 ①价值是人的需要和事物的属性之间的特定的关系 ②只要客观事物属性存在,就具有价值 ③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④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的意义 ⑤价值是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事物的重要性的认识 A.①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4、什么叫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
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 用。一是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二是影响人 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价值观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5、概括价值观导向作用的原理和方法论。
1、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价值的内涵,并说明哲学 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价值的关系。(能举例 说明)
是指一事物对主体(人)的积极意义,即一 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哲学意义 上的价值
具体领域的价值(经济 价值、艺术价值等)
----
房 屋 可 以 满 足 人 们 住 的 需 要
(2010安徽11)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 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10湖南22)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 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 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 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 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 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粮食、水果等食物 可以满足人们营养需要
生活中的 各种价值
艺 术 可 以 满 足 人 们 精 神 需 要
----车辆等交通工具 可以满足出行的需要
思 考
1.价值是一种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2.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 的两个方面。
吃
----粮食、水果等食物 可以满足人们营养需要
我们怎样解决环境问题?
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认识到了人 要与环境和谐相处。例如我国就颁布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环境保护发法》,对环境实行依法治理和科 学化管理。倡导义务植山绿化工程等。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B.价值观人皆有之 C.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由于受“以粮为纲”思想的影响,解放以来洞 庭湖面积迅速萎缩,其后果是水灾频繁。这一事实 说明: ①违背客观规律必然遭到规律的惩罚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④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