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重力课件
YOUR SITE HERE
小结:
1.万有引力: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 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G
大小
G = mg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 在其几何中心 不规则物体用: “悬挂法”找重心
重力 方向 竖直向下
作用点 重心
小测: 1.重力:由于 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 成正比 , G= mg 重力用 G 表示,单位是 牛顿 (N) ,质量用 m 表示, 单位是 千克 (kg) , g=9.8N/kg的意义是: 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 .
实验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 g m
或 G=m g
G—— 重力——牛顿(N)
m—— 质量——千克(kg)
g=9.8N/kg
物理意义: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
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
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以取g=10N/kg。
例:某物体的质量为100kg,他受到的重 力是多少? 解: G = mg =100kg x 9.8N/kg =980N
taolun
一、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1.定义: 到的力叫重力。 2.符号: G 3.单位: 牛(N) 4、概念:重力的大小叫重量。
5、区别:质量:物质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二、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
2、方向 3、作用点
1、猜想:
物体重力跟 Biblioteka 量 有什么关系?质量越大,重力就越大 理由:
2.设计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不同质量钩码的重力, 如右 图所示。
◆实验记录表格
质量m/kg
分 析 与 论 证
3
重力G/N (学生操作读数)
◆ 重 力 与 质 量 关 系 图 象
数据处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xls
1.5 1.0 0.5 0.05 0.10 0.15
图象说明: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答:此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0N。
——竖直向下
知识的应用: 生活中是怎样应用重力的方向
zhongxin
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四、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方形薄木板
粗细均匀的棒
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
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质量不均匀、不规则几何体重心
用悬挂法寻找重心
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就在它的几何中心。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悬挂法找重心 •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 个有趣的小故事(中国人和美国人站在地球南北 极,为什么都不掉下去?)得出重力的方向也是 指向地心的,让学生既轻松又清楚地知道了重力 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再通过引用生活中的例子来 加深学生的理解,挂画,建房子等。 • 5.重心的理解是比较简单的,引用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高空走钢丝,不倒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 因。 • 最后,由提问结束,假如世界没有了重力,将会 怎样?给学生宽广的空间来思考和联想以满足初 三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达到了本节的教 学目标和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知道物理源于生 活,而有服务于生活,亲身体验物理在我们生活 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主讲人:李锡连
熟了的苹果,怎 么都是往地上掉 ,而不往天上飞 呢?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 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即万 有引力
1.原来,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 受到地球的吸引。 2.物理学中把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 产生的力叫做重力 。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
4.重心:重力的 作用点 叫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 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 上.
高空走钢丝
G
“不倒翁”的结构
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定
课本P 59 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1、2、4题
学生效果评价
• 1.课堂内容丰富,感性材料比较多,让学生能亲 身体验重力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 习的兴趣和热情。 • 2.由牛顿故事引发学生联想,得出重力产生的原 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 3.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是本节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猜想,并通过小组实验,经历实验 探究过程,获取实验数据以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4. “竖直向下”跟“垂直向下”,只有一字之差, 但学生很容易混淆,所以这里通过展示实物让学 生清楚地知道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并通过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