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文化的研究(一)活动主题的确定在2004年底,朋友托我写几副对联,我苦于没有新颖的春联词句,所以在课下我问同学们:你们家过年时贴的什么内容的春联?真没想到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说了不少,有的说自己家过年贴春联的词句,而且还说出了其中的深刻含义,有的学生还说出了贴春联的注意事项,有的学生则说出了许许多多春联中的故事……更多的学生则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过年为什么贴春联?最早的春联是谁创作的?有哪些有关春联的故事……于是我和同学们商定以“春联文化”为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性格特点,选择各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子课题进行研究,帮他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在开题会上,我把我的想法提了出来。
许多同学非常高兴的呼喊起来:我同意!我同意……我微笑着看着他们,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同学脸上却露出一些不愉快。
我说:对老师的提议,谁有不同的意见?王昆同学说:老师,我们家住的单元房,许多人家根本不贴春联,大不了贴一个大大的“福”字,有什么可研究的?我笑而不答,眼睛看了看其他同学。
只见赵晨曦同学站起来反驳:不对,许多住楼房的人家也贴春联;而且福字的贴法也有许多的学问;怎么能说没什么可研究的呢?肖毅然同学说:过年我还得走亲戚呢,哪有时间研究春联?闫晓同学笑着说:你光顾着走亲戚要压岁钱了,其实走亲戚时,正是我们研究春联文化的大好时机,大家想想:亲戚家里贴的春联的内容、样式我们都可以记录下来,走亲戚时时我们见得人多,“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请教春联的知识……经过大家的争论、交流那几个不愿意也纷纷表示同意。
我接着问:关于春联文化,你们想研究什么呢?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春联中有什么故事贴春联应注意哪些问题?春联的创作要符合哪些格式?最早的春联是谁写的?内容是什么?福字为什么要倒贴?贴福字时应注意什么?各行各业春联内容有哪些不同?春联的内容在近几年有什么变化?·(二)活动小组的形成问题产生了,我们的同学立即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自愿组合成研究小组。
因为这次的分组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打破了原来小组的界限,他们都表现得异常的兴奋。
(三)活动的实施第一阶段:制定活动方案凡事预则立”。
研究小组建立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经过充分的讨论、交流,形成优势互补,制定出了详细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放寒假了,同学们都回家过年了,但是我们研究小组的同学在高高兴兴过年的同时,对春联文化的研究也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着。
由于是在假期,同学们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联系大多以电话的形式或者书信的形式进行着··1、春联的来历研究小组春联的来历小组的李小雅同学给我来了一封信老师你好:我向您汇报一下我们春联溯源小组的研究进展情况。
放假以后,我们小组的六位同学首先在我家里召开了一次小的会议,首先对我们的研究任务进行了研究。
我们觉得春联溯源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这次活动能极大的锻炼我们的能力,培养我们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爷爷说:“你们学校的这个活动搞得很好,你们的这种活动的研究形式,我在上学时根本没有接触过,直到参加工作后才知道搞研究还需要调查,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爸爸妈妈也同意爷爷的观点。
我们小组的同学一听,都非常的高兴,研究热情更加高涨。
接着,我们对研究任务进行了分工。
分工时,我们的分工只是调查方法的分工:我家里有微机,而且能上网,所以我负责上网调查春节的来历,爸爸说将全力支持我的“网络工作”;赵海琪负责查阅图书,因为她的姨妈在图书馆工作,她可以经常去的,闫晓、刘楠也和她一个小组。
老师向你报告一个新情况:我在北京上大学的哥哥也回来了,我们想“拉他入伙”,现在我们正在做工作,不知你同不同意。
此致敬礼祝全家健康,新年快乐!你的学生李小雅2005年2月9日读过信后,我心里非常激动。
是呀,看到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能够受到家长这么高的评价,学生的研究热情这么高,以前我对小课题的一些牢骚、埋怨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春联中故事研究小组我在家接到电话最多的是春联中的故事小组的,他们的研究成果很多。
组长王琨打电话说:“老师,还是我们小组的眼光好,选了一个最好最好的子课题,网上、书上、电视节目上都有春联的故事,我奶奶还给我讲了好几个春联故事呢……”李东林平时就好笑,一次他给我打电话,我刚刚接起来,就听到哈哈的大笑,我一猜就知道是他,我说:“东林,你准是又找到什么搞笑的故事了。
”李东林说:“对,老师,你听了准会笑破肚皮的,哈哈……”我说:“东林,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果最多了,值得表扬,现在你们应该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你们选择几个有意义的故事,表演给同学们看,好不好?”经过我的提示,他们小组又经常组合在一起排练,后来我听说,李东林根据搜集的资料编的节目还在他们小区公开进行了演出,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春联的格式小组开学了,在汇报交流课上,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交流起了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
春联溯源小组同学介绍: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接着又有同学展示了“对联为何叫春联”的资料: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中的故事小组表演了小品。
小品的故事情节是: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他们的表演滑稽可笑,令人捧腹。
春联格式小组的王夫志同学介绍对联的形式:对联有联语和对句之分。
联语必须写出来张贴或悬挂,有些还必须配上横额,联语可以用任何书体来书写。
上联:第一句,叫出句,也叫出联,如:门第春常在,下联:第二句,叫对(应)句或应联,如:人家庆有余;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如:福星高照。
其贴法有三甲式(传统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乙式(常用):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丙不常见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顺序却是从左至右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
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丁小文介绍了对联的要求: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
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如:云带钟声穿树去平仄平平平仄仄月移塔影过江来仄平仄仄仄平平刘姿旋还同学介绍了最长的一副对联,她有感情的朗诵了出来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
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她的朗诵博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福字的研究小组的王朋同学介绍:“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
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
“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有出售。
第四阶段创作阶段综实践活动的实施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的活动中去发现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春联的研究小组在经历了调查访问、汇报交流阶段以后、我们又及时提出:我们小学生能不能也创作一些有新意的春联,并把它们书写出来?小组同学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有的同学结合学校生活进行创作;有的同学是书法爱好者,立即拿起毛笔写了起来;以新年为题的小组作品是高矮胖瘦儿童齐聚学习,德智体美各科全面发展。
第五阶段调查阶段春联文化研究小组的学生资料汇报、创作完成后,我又提示学生:贴春联是中华民族春节的传统习俗,现在的人们对这种习俗有些什么认识?小组的同学立刻找到了深入研究的方向,马上进行了再次调查··学生生对不贴春联的家庭(24户)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