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果
摘要: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新课程标准下必须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因此,语文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融入到语文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乐学的课堂,真正实现从传统教学向新理念的转变。
关键词:中职语文互动合作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学生多为中考落榜者,和普高生比起来,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
这些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是老师不管或管不住的学生,缺乏自信,自暴自弃,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选择了职业高中,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让学生确立学好语文十分重要的观念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公共课,学好语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为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然而,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注重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得本
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提不起兴趣。
多数学生阅读能力很差,写起文章来,更是文理不通,甚至错别字连篇。
对此,本人让学生确立学好语文十分重要的观念。
二、巧妙开篇引题,吸引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了吸引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讲授每篇课文时,本人想方设法设置一些问题或导语来开篇引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是从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思考,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直观的图像、优美的声音等有机结合起来,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形象、逼真而又具,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存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比如教学《再别康桥》一文时,我先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使学生进入到情景之中。
再借用多媒体展示徐志摩的简要情况和剑桥大学校园的图片,即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然后欣赏配乐朗诵《再别康桥》为了让学
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本人把全诗分成七幅画面,精心挑选了一系列与诗歌每一幅画面相配的优美图片,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感受诗人对康桥深深的依恋之情。
把多媒体引入课堂,除了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外,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原著的蕴味。
四、课堂上积极开展“师生互动”
课堂互动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在教学中,本人积极开展“双向互动”,诱导学生主动投入,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
有人认为,课堂上让学生站起来读一读,讲一讲,到黑板上写一写,就算是双向互动了。
其实不然,本人认为,这只是一种被动的“互动”。
所谓真正的互动应要做到: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主动、积极地回应,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激励和赞美声来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这种赞美既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又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师生关系融洽,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习惯,从而使语文课堂时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五、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
(一)加大口语实训,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
教学中改变过去的“灌输”模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
他们也来讲讲,老师来当一当听众。
不管学生讲得好次,总之,通过讲,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才。
尤其是对那些来自农村边远山区,性格内向且又少言寡语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能够开口大声说话,学会自如地表达内心所想,也是培养和提高其语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通道。
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但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
在教学中本人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
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二)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
“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是教会学生自己能看书,不断汲取精神养料;二是要教会学生把所想的东西用嘴用笔表达出来。
”理论基础偏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是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与其对学生灌输太多高深的理论知识,还不如教会学生怎样写,尽可能地避免教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台下听得云里雾里的现象。
在“讲”的同时。
多花一些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范文,再让学生动手写作,那怕是先“照葫芦画瓢”的仿写也行,目的是让学生从动笔开始学起。
六、引入合作理念,实施行之有效的课堂检测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面。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尝试设计指导型课堂、过程型课堂、探究型课堂等多种方法,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课堂上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采用以优带差,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展开学习,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进行讨论,相互帮助,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在考查方式上尝试做一些改革和创新,对识记内容的检测实行小组对抗的方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相互间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短时间、大容量提问。
提问中,对问题的提问不进行次数限制,甚至对某一学生可以反复提问某一问题。
这样,往往会促使双方抓住对方的弱势选手进行攻击,这样会逼着小组中的弱势学生为了“面子”自觉、强化学习,对重要问题的重复提问也对全班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多次强化作用,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全面学习。
实践证明,这种检测方法形成的学习气氛空前热烈,下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追着老师要求下次接着比赛。
小组对抗迫使小组内成员面对面对抗,为荣誉而战,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J].刘素芳.河南教育,2011(3)
[2]《改革教学方法,激活学生学习兴趣》[J].张建涛.河南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