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 学时 )1.1 生物化学的涵义1.2 生物化学的起源与发展1.3 生物化学的重要性1.4 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了解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了解生物化学产生与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及其代表性成果,了解生物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生物化学的涵义;生物化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二章糖类化学( 5学时)2.1 糖类的概念2.1.1 糖类的概念2.1.2 糖的分类2.1.3 糖类的主要生理作用2.2 单糖2.2.1 单糖的分类命名常见单糖2.2.2 单糖的结构2.2.2.1 糖的链状结构2.2.2.2 单糖的环状结构2.2.2.3 单糖的构象2.2.3 单糖的性质2.2.3.1 物理性质2.2.3.2 化学性质2.3 寡糖2.3.1 寡糖的命名2.3.2 主要的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的结构性质2.4 多糖2.4.1 均一多糖2.4.1.1 淀粉糖原2.4.1.2 纤维素几丁质2.4.2 不均一多糖2.4.2.1 细菌细胞壁2.4.2.2 细胞间质学习要求:掌握糖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单糖的结构和性质,区分单糖的构型和构象,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醛糖和酮糖,α型与β型等重要概念,熟悉单糖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等重要化学性质及其意义;了解三种主要的二糖的结构和性质;掌握重要的多糖:淀粉与糖原的结构与性质比较,了解其它多糖的种类与生理意义。
学习重点:单糖的结构和性质;淀粉与糖原的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脂类化学(4学时)3.1 脂类的概念3.1.1 脂类的概念3.1.2 脂类的分类3.1.3 脂类的生理作用3.2 脂肪酸3.2.1 脂肪酸的概念3.2.2 脂肪酸的结构3.2.3 脂肪酸的物理性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3.2.4 必需脂肪酸3.3 单脂3.3.1 甘油三酯3.3.1.1 甘油三酯的结构命名3.3.1.2 甘油三酯的物理性质3.3.1.3 甘油三酯的化学性质3.3.1.4 甘油三酯的生理作用3.3.2 蜡3.3.2.1 结构性质生理作用3.3.2.2 常见的蜡3.4 磷脂3.4.1 甘油醇磷脂3.4.1.1 结构命名3.4.1.2 极性3.4.1.3 主要的甘油醇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心肌磷脂缩醛磷脂3.4.2 鞘胺醇磷脂3.4.2.1 鞘脂类的概念3.4.2.2 鞘脂类的结构3.4.2.3 鞘磷脂的分布功能3.5 糖脂3.5.1 糖基甘油酯3.5.1.1 结构3.5.1.2 命名3.5.1.3 分布3.5.2 糖鞘脂3.5.2.1 中性糖脂3.5.2.2 酸性糖脂(神经节苷脂)3.6 类脂3.6.1 萜类3.6.1.1 结构3.6.1.2 重要的萜类化合物3.6.2 固醇3.6.2.1 结构3.6.2.2 分类动物固醇植物固醇真菌固醇学习要求:掌握脂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脂肪酸的结构与性质;掌握脂肪的结构与性质;掌握磷脂与糖脂的结构组分与区别;了解重要的甘油醇磷脂的种类与生理意义;了解鞘脂类的生理意义;了解类脂的概念与种类。
学习重点:脂肪酸与脂肪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复脂的概念与分类;鞘脂类的特殊生理意义;胆固醇的生理意义。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14 学时)4.1 蛋白质的重要性和化学组成4.2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4.2.1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4.2.2 氨基酸的分类4.2.3 氨基酸的构型和旋光性4.2.4 氨基酸的酸碱性质和等电点4.2.5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4.2.6 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4.3 肽4.3.1 肽的结构和命名4.3.2 肽的理化性质4.3.3 天然存在的某些重要多肽4.4 蛋白质的结构4.4.2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4.4.2.1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4.4.2.2 蛋白质一级结构举例胰岛素 RNase4.4.2.3 多肽和蛋白质的人工合成4.4.3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4.4.3.1 酰胺平面和二面角4.4.3.2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4.4.3.3 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4.4.3.4 蛋白质的结构域4.4.3.5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4.4.3.6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4.4.3.7 纤维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4.5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5.1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5.1.1 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病4.5.1.2 激素及其前体分子4.5.1.3 酶原激活4.5.1.3 同源蛋白质4.5.2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5.2.1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4.6.2.2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4.6 蛋白质的性质4.6.1 胶体性质4.6.2 酸碱性质和等电点4.6.3 别构作用4.6.4 变性作用4.6.5 凝固作用4.6.6 沉降作用4.6.7 沉淀作用4.7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鉴定4.7.1 细胞破碎4.7.2 提取4.7.3 分离盐析有机溶剂沉淀等电点沉淀4.7.4 纯化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4.7.5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与纯度鉴定学习要求: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和化学组成;掌握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掌握肽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包括初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了解蛋白质分析、分离和纯化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第五章核酸化学(10学时)5.1核酸的概念和重要性5.1.1 核酸的概念5.1.2 核酸的重要性5.2 核苷酸5.2.1 核苷酸的结构5.2.2 核苷酸的性质5.3 DNA的结构5.3.1 DNA的碱基组成5.3.2 DNA的一级结构5.3.3 DNA的二级结构5.3.4 DNA的三级结构5.4 RNA的结构5.4.1 RNA的分布、类型和组成5.4.2 RNA的一级结构5.4.3 RNA的空间结构5.5核酸的理化性质5.5.1 核酸的粘度5.5.2 核酸的沉降特性5.5.3 核酸的紫外吸收5.5.4 核酸的酸碱性质5.5.5 核酸的变性、复性及杂交5.6核酸酶类5.6.1 核酸酶的分类5.6.2 核糖核酸酶类5.6.3 脱氧核糖核酸酶类5.6.4 非专一性核酸酶类5.6.5 其它核酸酶类5.7核酸的分离纯化和常用研究方法5.7.1 核酸的分离纯化5.7.2 核酸含量的测定5.7.3 层析5.7.4 凝胶电泳5.7.5 限制酶图谱5.8核酸的生物功能5.8.1 DNA的生物功能5.8.2 RNA的生物功能学习要求:掌握核酸的概念和化学组成;区分两类核酸:DNA和RNA的组成、分布、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掌握核酸的组分:碱基、核苷和核苷酸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掌握核酸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特征,核酸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核酸分析、分离和纯化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DNA和RNA在碱基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核酸的重要理化性质和分析方法。
第六章酶化学(10 学时)6.1酶的一般概念6.1.1 酶的一般概念6.1.2 酶是生物催化剂6.1.3 酶的专一性6.1.4 酶的化学本质6.1.5 辅酶6.1.6 抗体酶和核酶6.2酶的命名和分类6.2.1 习惯命名法6.2.2 系统命名法6.2.3 酶的分类及编号6.3酶的分离纯化6.3.1酶的分离纯化6.3.2酶活力的测定6.4酶的结构和功能6.4.1 丝氨酸蛋白酶6.4.2 溶菌酶6.4.3 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6.5酶反应的动力学6.5.1化学动力学6.5.2酶反应的动力学6.5.3 影响酶反应速度的三种因素--pH、温度和酶浓度 6.5.4 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反应的作用6.5.5 双底物反应6.6酶的催化机理6.6.1 酶的活性中心6.6.2 酸碱催化6.6.3 共价催化6.6.4 金属离子催化6.6.5 静电(electrostatic)催化6.6.6 接近和轨道效应6.6.7 催化通过过渡态结合起作用6.6.8 酶原激活6.7别构酶和其他调节酶6.7.1 别构酶的动力学6.7.2 别构酶的机制6.7.3磷酸果糖激酶6.7.4天冬氨酸羧基转移酶6.7.5共价调节酶6.8同工酶、寡聚酶、诱导酶、多酶体系和复合体6.8.1同工酶6.8.2寡聚酶6.8.3诱导酶6.8.4多酶体系和复合体学习要求:掌握酶的概念和化学本质;掌握酶活力的概念和影响酶活力的因素;熟悉酶促反应动力学;了解别构酶、调节酶、同工酶、寡聚酶、诱导酶、多酶体系等酶学概念。
学习重点:酶活力的概念和影响酶活力的因素;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七章维生素与辅酶( 4 学时)7.1 维生素的概念7.1.1 维生素的发现7.1.2 维生素的概念7.1.3 维生素的分类7.1.4 维生素的生理作用7.2 脂溶性维生素7.2.1 维生素A7.2.2 维生素D7.2.3 维生素E7.2.4 维生素K7.3 水溶性维生素7.3.1 维生素B族7.3.1.1 维生素B1与TPP7.3.1.2 维生素B2与FMN,FAD7.3.1.3 维生素B3与CoA7.3.1.3 维生素B5与NAD,NADP7.3.1.4 维生素B6与PLP,PMP7.3.1.5 维生素B7与生物素7.3.1.6 维生素B11与叶酸7.3.1.7 维生素B12与辅酶B127.3.2 维生素C7.4 其它7.4.1 CoQ7.4.2 硫辛酸学习要求: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意义;了解每种维生素的化学本质、在代谢和生理上的作用。
学习重点:维生素的概念与分类;维生素与代谢的关系。
第八章激素与受体介导的信息传导( 4 学时)8.1 激素的定义8.1.1 激素的狭义定义8.1.2 激素的广义定义8.1.2.1 内分泌激素8.1.2.2 旁分泌激素8.1.2.3 自分泌激素8.2 激素的作用机制8.2.1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8.2.1.1 特异性8.2.1.2 微量就能发挥作用8.2.1.3第二信使8.2.1.4脱敏性质8.2.1.5 慢反应与快反应8.2.2 脂溶性激素的作用机制8.2.2.1 受体位于细胞质的脂溶性激素的作用机制8.2.2.2 受体位于细胞核的脂溶性激素的作用机制8.2.3 水溶性激素的作用机制8.2.3.1 cAMP-PKA系统8.2.3.2 IP3,Ca2+, DG-PKC系统8.2.3.3 cGMP-PKG系统8.2.3.4 NO系统8.2.3.5 TPK系统8.2.3.6 钙调蛋白8.2.3.7 几种系统之间的CROSS-TALK8.3 激素的分泌与调节8.4 常见激素的结构与功能8.4.1 下丘脑激素8.4.2 垂体激素8.4.3 其它内分泌激素8.4.4 脑肽学习要求:掌握激素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意义;了解激素的作用机制。
学习重点:激素的概念和生理意义,激素的主要作用机制。
复习考试:2学时第九章代谢总论( 1 学时)9.1代谢的定义9.2 代谢的一般特性9.2.1 代谢反应的条件温和9.2.2 代谢反应是有序、分步进行的9.2.3 代谢是受到高度调节的9.2.4 不同种类的生物具有相似的代谢途径9.2.5 代谢的高度分室化9.3 研究代谢的方法9.3.1 示踪9.3.2 代谢突变型的利用9.3.3 代谢反应的抑制剂学习要求:掌握代谢的概念和特点;了解代谢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