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的含义识记: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解释。
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政治根源的是经济;政治的实际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的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判断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应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政治现象。
1.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
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
2.政治现象的基本内容就是围绕争夺和掌握国家政权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活动。
3.政治的利益性决定了政治学不可能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规律进行简单归纳的实证科学,而是一种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4.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家认为:政治主要是指国家的活动。
5.我国古代的政治:主要是指统治的意思,主要讲治国之道。
6.对政治这个概念的解释,主要有两大类观点:一类是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另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主要有五种观点:一是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纳为伦理道德;认为只有通过有道德和智慧的政治领袖来进行统治,才能实现理想的政治目的。
二是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
把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三是把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认为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四是把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五是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分配的活动。
(简记:道德法律权术公事政策)7.孙中山主张,政治就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解释: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9.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第一,政治根源的是经济。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问题的中心是国家。
第四,政治的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简记:源于经济实为阶级核心权力活动科艺)10.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永恒存在的。
11.马克思主义判断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在阶级社会里,凡是阶级关系、阶级斗争以及与此有联系的关系都属于政治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凡是通过政权所要解决的具有全局性的问题都属于政治现象。
12.政权和全局性是衡量人民内部关系是否属于政治现象的标准。
13.政权是政治的核心,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14.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15.当代中国的政治关系主要是人民内部关系。
政治的本质内容不是阶级斗争,而是政治制度本身的现代化、民主化。
16.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政治现象:涉及政权问题或全局问题的就是政治现象,如人口问题的解决。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领会: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应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重点。
1.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2.具体的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即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
(简记:关制思文行)3.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重点:第一,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第二,国家政权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
政治学研究的范围识记:政治学研究的范围,六个领域。
领会:划分政治学研究范围的标准和意义。
1.政治学研究的范围:一是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它是政治学的基础和核心。
二是中国政治。
三是比较政治。
四是公共政策。
五是行政管理。
六是国际政治。
(简记:中国基础比较国际行管政策)2.划分政治学研究范围的标准和意义:一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二是坚持以国家政权为研究的中心;三是各门学科有各自的研究范围。
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识记: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
领会: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
应用: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1.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主要有:新政治经济学、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政治人类学、政治文化学等。
2.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任何阶级或学派的政治理论,都必须以某种哲学上的价值观念作为自己的合理性基础。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任何政治学理论,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经济学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了政治关系的性质。
5.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
两者都是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现象,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政治学研究公共权力;法学研究特定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6.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历史演变识记:儒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法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道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
领会: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总体特点。
1.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2.儒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集中在《论语》和《孟子》里面,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坚持“为国以礼”的政治原则,主张礼治;二是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即德治。
孟子又归纳出“以德行仁”的王道和以力假仁的霸道。
3.法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集中在《韩非子》中,主张法治和“霸道”。
4.道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主张用消极无为的思想来进行政治统治。
5.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总体特点:第一,儒法道三种思想交错运用,互相补充;第二,都是为君主专制制度服务;第三,主要内容是如何治理国家。
2000年全国卷:1.提出“无为而治”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2、儒家的政治学说包括()A.礼治B.德治C.法治B.王道E.霸道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识记:亚里斯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著作;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著作。
领会:古希腊罗马的伦理政治观;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近代的法学政治观;实证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
应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分析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
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2.西方政治学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一是古希腊罗马的伦理政治观;二是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三是近代的法学政治观;四是实证主义政治学;五是行为主义政治学.(简记:伦理神学法学实证行为)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等政治理想和主张。
4.亚里斯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著作:他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是西方社会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
著作是《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5.西欧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主张神权高于王权,王权必须服从于教权。
6.文艺复兴以后,西方政治学沿两条线索发展:一条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条是近代无产阶级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7.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著作: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创始人.从现实政治斗争的经验和人性出发来认识社会政治现象,在《君主论》中提出了政治关系的基础是财产关系,提出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等。
8.布单在《共和六论》创立了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权学说。
9.莫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
10.19世纪后期以后,西方政治学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从19世纪后期到一战前,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二是从一战后到二战前,开始研究国家和与国家有关的权力现象;三是二战以后,从权力研究为主转向对公共政策的研究。
11.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其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12.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作为解释人的政治行为的规律性科学,应该能够被经验地证明。
13.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缺点是无法认识政治现象的本质。
14.政治哲学强调对政治的定性研究,以美国罗尔斯的《正义论》和《无政治、国家与乌托邦》为代表。
15.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分析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第一,单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学是不科学的;第二,否认价值判决,这是不可能的.2002年10月全国卷:1.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奥古斯丁 D.马基雅维里2.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评析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10分)2001年全国卷:1.亚里斯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其代表作是( )A.《政府论》B.《君主论》C.《政治学》D.《共和六论》2、《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作者是( )A.阿尔蒙德B.亨廷顿C.派伊D.边尔3.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其代表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君主论》D.《正义论》4、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政治学的形成时期。
(错 )2000年全国卷:1、亚军斯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其代表作是()A.《政府论》B.《君主论》C.《政治学》D.《共和六论》2.二战后,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从以权力研究为主逐渐转变为对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识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及其主要内容。
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历史上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刻的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政治学。
应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及其主要内容:它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主要观点:第一,国家是阶级组织。
第二,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问题是政权问题。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第四,无产阶级在政治上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五,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简记:国家历史专政决裂政党)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历史上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刻的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