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一、政治参与特征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

比如,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过程中,只要是符合法定条件的中国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依法参加各级选举,而不受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的限制。

第二、政治参与的内容与范围涉及公共决策(政策的决定与执行)、公共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的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

政治参与不仅包括公民的政治选举、政治投票行为,而且还包括公民参与各级政府公共决策、公共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等各种其他活动。

第三、政治参与主要指实际行为,而不包括政治心理、态度、认知等主观因素。

政治参与行为并不涉及导致这些行为的主观因素或这些行为所产生的(或将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政治发展的动力第一,人类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追求推动政治发展。

政治生活的主体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人。

追求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内在要求。

现实的经济发展,为人们在更高水平上追求人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第二,阶级关系与阶级结构的变化推动政治发展。

社会中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发展状况决定的。

在存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阶级间的冲突和斗争是政治发展的一大动力,是政治变革发生的直接原因,并将决定政治变革的命运。

第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直接推动政治发展。

~既遵循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又遵循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

第四,经济与社会全球性交往的发展影响和推动着各国政治的发展。

人类社会文明的种类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决定了当代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

三、国家起源契约论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关于国家起源的最有影响的学说。

契约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其理论解释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来说明国家的起源,另一方面是用来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洛克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都拥有“自然权利”,拥有自然权利者之间发生的不是战争,而是彼此关联的义务和责任。

人们有三种最主要的自然权利:生存、自由、财产。

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是平等自由的,和平快乐的。

个人没有自然权利,一切权利都是社会的。

体现社会权利的是人们的“共同意志”,而这个共同意志是属于全体人民的。

契约论论述的自然状态不是一种历史事实,而是一种理论假设:所谓众人缔约建立国家也不是一种历史事实,而是一种虚拟逻辑,其实质是把国家解释成为超阶级的一个社会共同体。

契约论超越了神权论的国家起源理论,指出国家是人类自身创立的,提出了统治权来袭人民主权的观点,从而鼓舞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起过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

但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契约论就成为资产阶级为其统治合理性作辩护的工具。

四、政治文化功能(1)塑造和影响政治主题的政治行为。

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和特定的利益所决定的,但经济关系和利益以及其他的社会条件常常通过特定的社会政治心理、思想和价值判断,来影响和支配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2)影响社会政治制度的创制、发展和变迁。

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但也离不开社会的文化条件。

政治制度是由政治主体建立、维护和改变的。

社会成员创建、维护和发展社会制度的活动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它既需要政治理论、政治价值观的指导,又需要从政治文化中汲取政治智慧。

(3)影响政治发展的道路和进程。

一个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实际进程状况,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和这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传统、主流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有密切关系。

五、中国宗教政策(1)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自由政策。

一方面要求尊重每个公民宗教信仰的自由,另一方面要求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义务。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制止医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要继续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子啊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增进与各国人民及宗教界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积极贡献。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宗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和活动的,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鼓励我国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六、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及其局限性1.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专政,是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民主,是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专政。

资本主义民主的阶级实质,是由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由这种制度的政治统治功能体现的;资本主义民主形式随着社会主义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完善,但其阶级本质没有根本改变。

2.局限性(1)私人资本和权势集团控制公共权力。

金钱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的痼疾。

在狮子那个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经济制度下,经济资源与财富的占有和分配严重不平等。

权势集团控制政治的基本方式是:利用金钱实际控制选举、操纵舆论、影响政策制定。

(2)促成政治短期行为,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中除去阶级对立的一面,即使作为统治者的资产阶级内部也常常处于相互对立的竞争之中,进而影响长期有效政策的形成和落实。

(3)高额成本,社会负担沉重。

在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要投入大量资源,成为一项沉重的社会负担。

尤其是在实行民主选举时间不久的国家,选举更是一个非常耗费资源的过程。

总之,资本主义民主的这种内在局限性及其带来的各种矛盾,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七、中国社会主义本质及特征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国体决定了,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不仅要实现全体人民的政治民主,还要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

要逐步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

”特征:(1)广泛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题的经济基础之上,这就决定了它不受资本和金钱的操纵,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的广泛的民主。

(2)真实性。

资产阶级口头上标榜自己是民主,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它承认原则的正确性,但是从来不在实践中实现这种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和形式是一致的。

它坚持民主集中制,在人民内部实行广泛民主,把民主的普遍性与决策的科学性有机统一起来;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同时尊重和保护少数人民的权利。

(3)全民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全面的民主。

它不仅注重个人权利,而且注重集体权利;不仅重视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而且重视保障人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及其实现。

八、新闻媒体和政治间作用(1)传播政治信息。

人一生所获得的信息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取得的。

政治生活的传播可以使人们获取大量政治知识,培养人们对政治问题的兴趣,提高关心政治的程度。

(2)进行政治和舆论宣传。

国家和社会各阶级、集团都直接利用大众传媒宣传某种政治思想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思想、目标,形成一定的舆论,影响和控制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培育其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式。

(3)通过文学、艺术等各种非正式进行政治意识的灌输。

这种潜移默化的方法在特定条件下比直接的政治宣传效果更大。

大众传媒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不仅可以维系社会政治文化,而且能使政治文化得到更新和发展,进而影响到政治发展进程和社会的稳定。

九、政治经济市场与政府关系(1)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政府应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要干预过多、过死。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把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相结合,才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3)市场经济的法制性也要求政府完善市场法律法规,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可见,“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把二者割裂开来,是错误的。

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政治以经济为基础,政治的性质和状况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和状况所决定,因此,经济对政治具有决定性作用。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的社会关系。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与一定的阶级、国家联系在一起,所以具有特定内容与表现形式。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现象、政治关系都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在一起。

任何阶级要取得和保持自己的政治统治,实现本阶级的利益和目标,都必须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和运用国家机器。

政治的阶级属性及其利益要求,不可避免地集中到国家政权问题上。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探索政治规律的过程,就是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性联系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