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集团诉讼1、“集团诉讼”的概念在我国有什么“中国特色”吗?我国的“集团诉讼”主要是指当事人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共同规定了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2、《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是对必要的共同诉讼和普通的共同诉讼的规定。
第五十二条: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3、《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是规定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核心条款,该条赋予诉讼代表人以合法性,并规定了代表人在诉讼程序中的权利及其界限。
第五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
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同时,司法解释规定,所谓“人数众多”是指“10人以上”。
(法发(1992)22号)4、《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包含有补充规定普通共同诉讼中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内容,包括普通共同诉讼中的代表人推选问题和代表人在诉讼程序中的权利及其界限。
第五十四条: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向人民法院登记。
向人民法院登记的权利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推选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与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对参加登记的全体权利人发生效力。
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提起诉讼的,适用该判决、裁定。
5、我国的法院一般怎么理解“集团诉讼”这个概念呢?在司法实践中,必要的共同诉讼、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和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是法院在处理群体性纠纷案件中的几个重要尺度。
法院所指的“集团诉讼”,有时特指《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所指的当事人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但在更多情况下泛指一般代表人诉讼。
6、集团诉讼在我国主要指代表人诉讼,那代表人诉讼是什么呢,它跟共同诉讼、诉讼代理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代表人诉讼制度是共同诉讼与诉讼代理制度相结合的产物。
它兼具二者之长,是一种既有共同诉讼和诉讼代理制度的某些属性,又与之不同的新的诉讼制度。
7、代表人诉讼是集体诉讼的一种,那究竟要“集体”到怎么样的程度,才能用代表人诉讼呢?代表人诉讼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解决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纠纷,而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均为多数的情况下,则不能适用代表人诉讼;2)只适用于解决当事人一方为10人以上的纠纷。
10人以下的案件一般可以进行共同诉讼。
8、什么时候老百姓才能用代表人诉讼的方式请求法院维护自己的权益呢?1)当事人人数众多,为10人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事人一方为10人以上必须进行代表人诉讼;2)众多当事人一方诉讼标的相同或属同一种类,即多数当事人之间存在共同诉讼人间的利益关系;3)诉讼请求或抗辩的方法相同或对各成员都能成立;4)代表人合格;5)符合代表人诉讼案件的管辖要求。
9、在一个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案件中,虽然我跟这个案件没有关系,但是我很热心,很想为村民为讨回公道。
我可以做这个案件的诉讼代表人吗?我国法律规定,合格的诉讼代表人应具备下列条件:1)必须是其所代表的一方当事人中的一员,与其他成员具有相同的利害关系;2)必须是由依法定程序登记的权利人推选或由人民法院与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商定;3)具有相应的诉讼行为能力;4)能够正确履行代表义务,善意维护被代表的全体成员的合法权益。
代表人不适格将导致代表人诉讼不成立。
所以,案件的诉讼代表人只能是与这个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并且与所在当事人方的其他成员具有相同的利害关系。
10、我们村的集体土地被政府非法征用了,我们想用代表人诉讼的方式维护权益,应该到哪里的法院去起诉呢?代表人诉讼案件的管辖:《民事诉讼法》对代表人诉讼案件的管辖未作专门规定。
代表人诉讼案件遵循《民事诉讼法》对案件管辖权的一般规定。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涉及主体特别众多,标的额巨大,在一省中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代表人诉讼案件,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因此,农村集体土地被非法征用的案件,一般去当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
11、我们十几个村民现在准备去县里的法院提起代表人诉讼了,该怎么办呢?它有什么程序要求吗?代表人诉讼的程序:1)受理。
法院受理代表人诉讼案件,不仅要审查代表人诉讼是否具备一般的起诉条件,还要审查其是否符合代表人诉讼的要件。
不符合代表人诉讼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
但是这并不排斥多数人分别行使诉权、单独提起诉讼。
2)公告。
人数众多一方在起诉时,其人数不确定的,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并通知有关利害关系人向法院进行登记。
3)登记。
登记人要向法院证明他与对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所受损害。
证明不了的,不予登记,当事人可以另行起诉。
人民法院的裁判在权利登记的范围内执行。
12、法院公告是什么呀?我们几个村民都一起来起诉了,还要公告做什么呢?1)发布公告的原因是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即案外存在具有同种类法律利益的权利人;2)公告主要起送达作用,即通知权利人以登记权利的方式成为本案当事人,以便在同一程序中尽可能将同类纠纷一并加以解决,同时,公告起着确定人数的作用;3)公告并非诉讼的催告,未起诉的权利人有等级或不登记为当事人的自由;4)公告并非必经程序,是否公告,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5)公告发布的区域由法院视案情决定;6)公告期限不得少于30日,具体期限根据案件情况确定。
13、我们几个村民一起去县里的法院起诉了,法院要求我们推选一个代表人:代表人的产生:1)起诉时人数确定的,由多数当事人一方推选代表人;推选不出的,由人民法院与当事人商定。
2)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应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当事人推选不出的,可以由法院提出人选与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的,也可以由法院在起诉的当事人中指定代表人。
法院应在起诉的当事人,而不是在登记的当事人中指定代表人。
3)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确定的,可以由全体当事人推选共同的代表人,也可以由部分当事人推选自己的代表人;推选不出代表人的当事人,在必要的共同诉讼中可由自己参加诉讼,在普通的共同诉讼中可以另行起诉。
14、村民们纷纷同意推选我作为这次诉讼的代表人,我想知道我该怎么做呢,我有什么权利呢?代表人的权限:1)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2)诉讼中出现代表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以及不能尽代表职责的情况时,可以由原推选代表人的当事人推选新的代表人予以更换。
更换后的代表人继续履行原代表人的职责;原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新更换的代表人具有法律效力。
15、我是本村的村民,我没有参加大家一起弄的集体诉讼,是自己单独起诉的。
本来我觉得自己的权益受损更大,应该得到更多的赔偿,可是为什么法院给我的判决跟大家的是一样的呢?代表人诉讼判决的扩张:代表人诉讼判决的效力扩张适用到在公告期未进行权利登记、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法院起诉的人。
方式是由法院做出裁定适用代表人诉讼的判决,即将代表人诉讼的判决效力简介地扩张及于有关的利害关系人。
16、县里的法官告诉我,如果是调解结案的,就跟上面说的不一样了。
代表人诉讼调解的不扩张性:如果法院对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是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所作出的调解书对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时候提起的诉讼,只具有认定事实和确定法律关系的拘束力。
即使后诉的双方当事人也达成了相同的协议,法院也不能裁定适用前诉的调解书,而应当另行制作调解书。
17、政府经常要维稳,害怕村民们聚在一起打官司,我只想问一句:“我们告政府,能不能一起去告?”行政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行政诉讼也可以采用共同诉讼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由于群体性行政诉讼的对象或标的往往是同一的,作为必要共同诉讼,以代表人诉讼方式进行更为合理。
我国法院通常将行政诉讼中的这种代表人诉讼也成为集团诉讼或群体性诉讼,而司法政策所针对的群体性诉讼同样包括这类行政代表人诉讼。
有关行政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的规定主要在《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及最高法院的对行政诉讼法的相关司法解释中。
18、《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是对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必要的共同诉讼和普通的共同诉讼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为共同诉讼。
19、法释(2000)8号第十四条第三款就行政共同诉讼中诉讼代表人的选定作了补充规定。
法释(2000)8号第十四条第三款:同案原告为5人以上,应当推选1至5名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在指定期限内未选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指定。
20、现在政府老说“群体性诉讼”,群体性诉讼跟集体诉讼、代表人诉讼是什么关系?群体性诉讼的概念:1)群体性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的各类诉讼案件,既包括民事和行政案件,也包括申诉、再审甚至刑事案件;2)并非所有群体性诉讼都适用代表人诉讼,代表人诉讼在实践中逐步受到限制,并与共同诉讼发生融合。
21、我是一名县委书记,最近我们县的村庄经常有村民对政府表达不满,出现是许多群体性纠纷,这是为什么呢?农村群体性纠纷的主要原因:在农村,最具普遍性的纠纷往往都与农村政策和政府治理有关,其中,移民和征地导致的纠纷比较典型。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一些政策的落实,一些敏感问题,如负担过重、乱收费等,开始有所缓解,而诸如征地补偿等问题仍在继续。
22、我们县的法院面临了许多群体性诉讼,法院院长告诉我们群体性诉讼常常跟政府的政策有关,很难解决:群体性诉讼的特点:1)多于社会转型期间的政策性问题有关;2)处理难度大;3)备受社会及媒体关注,干预多;4)涉及各个诉讼类型,难以准确把握,缺乏实证资料。
23、县里的法官来村里普及法律知识,并告诉我们最近几年群体性诉讼数量增长很快:近年来,群体性诉讼增长的原因:1)法律规则与制度的缺失;2)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及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3)行政机关执法不当、职责不清、纠纷处理不力;4)社会舆论和公众以及法律界对司法的过高期待;5)传统诉讼文化及对群体力量的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