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09 / 2010 学年 秋季学期
中国近代史纲要 试题卷(A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将所选答案代码
涂写在答题卡上,只写在答卷上不予计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2.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3.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4.“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首诗表达了爱国者满腔悲愤的心情。
这首诗写作的时间最有可能的是(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20世纪初
D.20世纪30年代
5.“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籍,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C 黄花岗起义
D 义和团运动
6.“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毛泽东这个观点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 )。
A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的革命纲领
B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D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姓名: 班级: 号:
9.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10.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八七会议后
B.中共六大后
C.古田会议后
D.遵义会议后
11.对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和“科学”实质的准确表述是()
A.文艺复兴埋藏人文思想的发展
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价值观
C.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价值观的体现
D.是中西文明思想的交汇
12.有人认为, 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
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B.清政府开始引进近代科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思想开始形成
13.前期新文化运动不能给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最主要是由于()A.对东西方文化看法存在极端性B.没有真正地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C.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D.封建思想尚未彻底清除14.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②出任北大文科院长
③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④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推动运动发展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15.近代中国始终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据中共二大的最低
纲领,“人民大众”应包括()
A.近代新兴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C.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6.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中,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
界收回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
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那么大会就毫无意义。
这件事表
遵
明孙中山()
守
考
试
纪
①把反帝主张视为国民党一大的一个重要内容
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斗争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
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
④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17.1927年周恩来说:“反动者屠杀民众,捣毁党部,工会纯由蒋氏指挥……
国民政府遂下决心讨伐,迅速出师,直捣南京。
”文中的“国民政府”指()A.广东国民政府 B.中华苏维埃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8.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通过的侵华方针是()
A.发动全侵华战争
B.分裂中国,控制中国东北
C.扶持国民政府内部的亲日势力
D.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
19.下列城市曾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其先后顺序是( )
A、武汉——广州——南京——重庆
B.南京——武汉——广州——重庆
C.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D.重庆——武汉——广州——南京
20.1931年毛泽东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土地革命的实质是()
A.废除封建剥削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改变土地制度 D.调动一切反封建因素
二、材料分析题(共35分)
1、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二 我们仔细地考察了中国贸易的历史以后得出的结论是:一般说来,人们过高估计了天朝老百姓的需求和购买力。
在一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制度下,谈不上什么大宗进口外国货。
尽管如此,只要取消鸦片贸易,中国可以在它对英美贸易大致超出800万英镑这个数字的范围内逐渐地吸取更多的英美商品。
这是从分析下面这个简单事实而自然得出的结论:尽管有着贸易顺差,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流通却因为鸦片输入总额约达700万英镑而陷于严重的破坏状态。
——— 摘自马克思《中英条约》
材料三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中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数据说明鸦片战争前后中英贸易的实际情况。
(5分)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状况的原因。
(5分) (3)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直接影响。
(5分)
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
工人运动、
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这一切,都始于1924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
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
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
十年之后,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请回答:
(1) 国共前两次握手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2) 两次国共合作分别起了什么作用?(8分)
(3) 如今,国共合作、和平统一在海峡两岸的呼声更趋高涨,结合史实谈谈你的
认识。
(8分)
三、论述题(15分)
《近代史研究》上有文章指出:“回顾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三次历史活动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
”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作出的主要贡献及其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第 4页(共 8页)
遵 守 考 试 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