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称: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项目一期工程版本编号:审批单位:单位主管:技术负责人:审核人:批准日期:审批单位:编制单位:单位主管:单位主管:杨建冲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饶华亮**人:***:***审批日期:编制日期: 2013.10.30目录1 工程概况 (3)2 施工方法、流程及步骤 (4)2.1主要施工流程 (4)2.2 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 (4)2.2.1 测量工程 (4)2.2.2 钢筋工程 (6)2.2.3 模板工程 (9)2.2.4 预埋件工程 (11)2.2.4 混凝土工程 (12)3 施工组织 (13)3.1 人员组织 (13)3.2 机械设备组织 (13)4、工期安排 (14)5、质量保证措施 (14)5.1 组织措施 (14)5.2 施工措施 (15)6、安全保证措施 (15)中轨道梁专项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码头中轨道梁总长度为656.57m,其中MCB-1型轨道梁24段,MCB-2型轨道梁1段,MCB-2a轨道梁1段,MCB-3型轨道梁1段,MCB-3a轨道梁1段,MCB-4型轨道梁1段,MCB-4a型轨道梁1段,MCB-5型轨道梁2段,合计轨道梁32段。
从南往北的1~6#轨道梁有轨道梁门机预埋件(防风拉索、顶升、锚定装置),第12#轨道梁(MCB-1型)有预埋线管,第29#轨道梁有灯塔基础预埋件,多用途泊位拐角处轨道梁从南往北第1、2#轨道梁有街道灯基础预埋件。
轨道梁加强板上面分部有12个沉降观测点。
由于轨道梁底标高为+1,高潮水位为+1.5~+2m,轨道梁需要赶潮水施工。
轨道梁标准断面图如图1轨道梁标准断面图所示。
更多细节问题,详见施工图纸11S042-SS-DWG-SG-1038~1044。
图1 轨道梁标准断面图2 施工方法、流程及步骤2.1主要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模板安装现浇轨道梁混凝土拆模养护回填(待砼达到设计强度75%)轨道梁护角、预埋件护角及面层钢轨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图2.2 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2.2.1 测量工程2.2.1.1施测原则(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2.1.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精度,采用三等水准测量。
以此作为保证施工高程精度的首要条件。
根据建设单位给定的GPS控制点,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先用水准仪进行复测检查其他给定点,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控制点,包括加密点。
以此作为保证高程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该点也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2.2.1.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本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
布设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选点布设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且在施工场地的外围能够长期稳定保存的位置,覆盖整个施工区域。
2.2.1.4轴线测设在施工初期,分别在轨道两端侧及防波堤堤上布设其轴线点,利用后方交会校核轨道梁整体直线度。
细部放样时根据轴线点逐节放样轨道梁轮廓线(即各个角点),并利用极坐标法进行复核。
门机预埋件(防风拉索、顶升、锚定装置)平面位置放样,首先根据胸墙锚定装置平面位置确定中轨锚定装置两者连线与轨道轴线成90度确定出中轨锚定装置及其他预埋件的平面位置。
测量放样后,采用钢卷尺复核其几何尺寸。
其预埋件相对尺寸如下图所示(施工图详见11S042-SS-DWG-SG-1050):2.2.1.5沉降位移观测(一)沉降、位移基准点布设根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沉降基准点埋设规定:(1)沉降基准点布设原则:1)布设的沉降基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且便于长期保存。
2)为了对沉降基准点进行相互检查,沉降基准点的数目应不少于三个,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3)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观测精度。
4)沉降观测点根据设计图纸位置进行布设。
(2)沉降基准点埋设方法:基点埋设参照《工程测量规范》及设计有关变形观测基点埋设的要求进行。
(二)沉降、位移观测根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沉降观测的规定,按二等水准测量作业要求进行。
观测仪器采用DS2精密水准仪,配合钢尺作业,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三)沉降观测周期及期限(1)位移观测开始于后方回填直至工程竣工,沉降观测开始于轨道梁上部结构施工结束后直至竣工。
(2)出现不均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3)施工期间因故停工超过三个月,应在停工时及复工前进行观测。
(4)结构完成后至工程竣工沉降周期应符合下列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周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 时,每一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二次每一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 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2.2.2 钢筋工程2.2.2.1钢筋工程施工流程钢筋原材检验→钢筋下料→钢筋半成品制作→测放结构边线→按线绑扎底板钢筋→绑扎上部钢筋→钢筋自验合格后报验→下道工序施工。
2.2.2.2主要施工方法钢筋在钢筋加工棚按照施工图纸集中加工制作。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油渍、漆皮、鳞绣等清除干净,达不到要求者,不得使用。
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曲,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钢筋加工好后转运至底胎膜位置进行钢筋绑扎。
当钢筋需要采用焊接时,主筋采用双面搭接焊连接方式,焊缝必须饱满且无焊渣;焊缝长度≥5d,且在搭接区段内(搭接区段长度不小于35d且不小于500mm)搭接接头的钢筋面积不超过钢筋总面积的50%。
浇筑混凝土前,沿钢筋骨架的底端和外侧安装混凝土垫块。
钢筋操作要点及技术要求如下:①、钢筋的品种、规格及数量和钢筋的根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所有钢筋必须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同一搭接区段钢筋接头相互错开。
搭接区段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
单面焊接搭接长度为10d,双面焊接搭接长度为5d。
③、钢筋绑扎牢固,根据绑扎钢筋的直径确定铅丝的长度,使绑扎后铅丝的剩余长度不超过2cm,并向结构内部按倒,不得伸向钢筋保护层。
④、钢筋保护层垫块的布置间距控制在75×50cm以内,以保证单块模板处有4个混凝土垫块,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满足要求,防止钢筋在混泥土浇注过程中发生位移。
垫块的强度和密实性不低于轨道梁混凝土的要求。
⑤、钢筋布设后必须拉线或划线逐一调整,做到钢筋平直、间距均匀。
⑥、绑扎底板上层筋采用钢筋马镫或者槽钢支架支撑并采用钢丝缆与法兰螺栓加固钢筋笼,以确保钢筋笼不会倒塌。
马凳采用螺纹25支撑,马镫间距按每2.5m 只设两根。
在绑扎下层钢筋时,按事先混凝土垫层上的定位线放置并绑扎,绑扎上层钢筋时,先绑扎纵横两个方向的定位钢筋,并在定位钢筋上划线,然后排放纵横钢筋。
钢筋笼标准断面如下图所示:加强板钢筋绑扎如下图所示:灯塔基础加强钢筋网大样图如下图所示:2.2.3 模板工程模板工程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确保混凝土的外型尺寸、外观质量,拟利用先进、合理、经济的模板体系和施工方法,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本轨道梁采用定型钢模板。
模板加固标准断面如下图所示:轨道梁模板安装标准断面图模板拉杆采用M30对拉螺杆加固。
模板安装前,在模板安装边线处使用冲击电钻打孔预埋模板限位钢筋头。
然后使用70t履带吊进行模板安装。
安装时,使用槽钢对模板进行支撑,并采用钢丝绳与法兰螺栓拉住模板顶部,防止模板倒塌或者模板压住钢筋致使钢筋笼变形以及钢筋笼模板整体倒塌。
加强板斜面处模板每隔60cm开设15cm*20cmd的减压孔,防止混凝土压力过大使模板上浮,同时有利于浇筑混凝土时起泡的排除,减少加强板混凝土面起泡的产生。
同时,振动棒可以从该孔插入,使混凝土振捣更彻底。
具体详见下图所示:轨道梁模板安装加强板断面图侧模拆除不能损坏砼表面及楞角,必须由技术人员掌握拆模时间。
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模板及砼表面。
坚持模板每次使用后,清理板面,涂刷脱模剂。
现浇轨道梁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见下表:2.2.4 预埋件工程轨道梁预埋件种类复杂,要保证预埋准确无误,施工方派专人负责,对预埋件进行分型号归类。
使用钢卷尺反复测量,消除偏差;预埋件焊接位置满足后续钢轨安装要求。
预留孔尺寸满足预埋件要求。
门机停放位置范围的防风系缆座、锚定座、车挡、顶升座等几处埋件必须保证同轴,并且严格定位各埋件间距。
根据预埋铁件的位置形状、大小、轻重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固定;轨道部分预埋数量多、位置变化大,施工前由专人负责筹备,施工时专人负责安装、验收,杜绝漏放、错放的情况发生。
预埋件表面应清理干净,施工完毕预埋防锈处理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
轨道螺栓采用定位架定位,螺栓直接焊接在钢筋上。
重量较大时,采用钢支架固定。
预埋件安装的质量验收标准如下:2.2.5 混凝土工程在浇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生产人员检查机具、材料准备,保证水电的供应;要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检查模板、钢筋、预留洞等的预检和隐蔽项目;检查安全设施、劳动力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必须在其允许范围内。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逐层振捣。
混凝土振捣做到“快插慢拔”,浇筑时应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振捣保持在20~30s之间、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捣棒插点均匀排列,呈“交错式”次序移动,振捣时,尽量避免碰撞钢筋、预埋件等,防止移位变形。
派专人负责各自项目的质量保证,模板工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预埋件和预留洞的稳定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立即采取措施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钢筋工对钢筋的移位及时修整并清理。
砼浇筑时,按规范规定留置砼试块。
砼的养护十分重要,只有充分湿养护才有利于砼强度增长,防止出现裂缝。
为此设立专职养护人员,建立严格的砼养护制度。
混凝土养护时采用覆盖一层土工布浇水养护。
在养护阶段,需注意对保温材料的保护,以免受到损坏。
当发现损坏时,应立即进行更换。
3 施工组织3.1 人员组织为按期完成码头施工任务,我部拟在方块码头配备的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动力计划见下表。